河南省县域经济运行分析:卫辉篇
一、卫辉市概况
卫辉市位于新乡市东北部,是牧野大战发生地、姜太公故里,也是中国财神文化之乡和中国包装名城,全县辖13个乡镇、341个行政村,总面积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6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2020年户籍人口54.28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46.13万人,常住人口人数在新乡市排第5位,在河南省排第76位,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82%。
卫辉历史厚重,名人辈出,自古以来就是豫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姜太公故里,比干茔葬地、天下林姓发祥地,明朝潞简王朱翊鏐就藩地。
卫辉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新乡市地缘最近的卫星城,到新乡市15分钟车程,距省会郑州80公里,到新郑国际机场50分钟车程。石武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荷宝高速、濮卫高速、107国道、省道林桐线、新濮公路、卫柿公路穿境而过,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总体经济情况
从GDP总量看,卫辉GDP总量不断提升,但在新乡市的位次下降,2022年为208.58亿元,是2008年的3.1倍,在新乡市8个县市中由第4位降至2022年的第7位,仅超过延津县。2022年经济总量居河南省85位,较2008年上升2个位次。
从GDP占全市的比重看,占比有所下降,2008年卫辉市占新乡市GDP比重最高,为7.35%,2022年占比降至6%。
从人均GDP看,卫辉人均GDP平稳增长,2008年卫辉市人均GDP为1.3万,在新乡市8个县市中排第4位,2022年达4.49万元,居新乡市第5位,河南省第66位,人均GDP绝对量较2008年增长了3.13万元,在全市位次下降1位,在全省下降9个位次。
三、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质水资源以及成熟的包装配套优势,卫辉市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百威啤酒、宝钢制罐、汉荣饮品、银金达包装、合兴包装、中富灌装等龙头企业带动的易拉罐、包装箱、包装膜、塑料瓶、灌装线等较为完整的食品饮料及包装产业集群,以广东坚朗、北新建材、北京嘉寓、品固门窗等企业为龙头的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同时,卫辉市政府高度重视桃产业的发展建设,大力发展桃产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以打造高端桃优质桃为切入点,合理规划,重点发展。全市桃树种植总面积3.6万余亩,总产值15亿元,近100个品种,初步形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产业融合化的良好局面。
(二)产业结构
2022年卫辉市三产结构为15.15:37.09:47.76,2013-2018年,三产占比增长迅速,二产占比整体下降,2015年后一产占比逐渐减少。因2018年经济普查,统计口径调整,二产和三产占比有所调整,表现为二产占比提高,三产占比下降。
(三)工业发展情况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
卫辉市具有山水生态、红色经典、人文古迹等资源的多样性,“绿色、红色、古色”是卫辉旅游的三原色。
从不同类型服务业看,2013-2014年间,房地产业增长较快,超过交通运输业水平,从占比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比最大,其次是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住宿餐饮业占比最低。
(五)重点企业分析
卫辉市的重点企业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显著的产业优势和技术领先地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百威(河南)啤酒有限公司依托百威英博集团的全球资源与品牌优势,生产百威、哈尔滨等全球和本地知名品牌,年产能达70万吨,是中国啤酒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河南熔金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耐火材料领域深耕细作,不仅拥有国家级技术平台和发明奖项,还通过自主研发提升冶金炉料和滑动水口技术水平,为钢铁冶金行业提供核心材料;河南银金达彩印股份有限公司以塑料软包装为核心,建设高规格净化厂房和实验室,具备日产百吨包装材料的能力,广泛服务于食品、医药和电子等高端市场,品质位居国内前列;河南中誉鼎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矿山装备和绿色建材为特色,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推动矿山智能化与环保化发展,积极布局绿色建材产业园;河南宝钢制罐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企业,专注铝制两片罐制造,获得百威、可口可乐、百事等国际巨头认可,彰显行业供应链的核心地位。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优势和市场拓展,在各自领域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为卫辉市的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财政收支情况
卫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全市居中,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长垣市和辉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2022年卫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37亿元,在全市8个县市中排第3位,居河南省第55位,占全市比重为6.3%。
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看,卫辉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断增多,2022年达到47.22亿元,是2008年的6倍多,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的9.9%,居全市第3位、河南省第46位,分别较2008年上升1个、下降8个位次。
从税收总额看,卫辉市税收总额不断增长,2022年实现税收收入7.37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1.3%,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为4.9%,2022年卫辉市税收占比在全市8个县市中排第4位。
与省市税收占比相比,除2016-2017年稍高于省市税收占比水平,其余年份均不及省市水平,且近几年,差距逐渐变大。
从人均财力来看,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绝对量不断提高,占省市比重逐渐提升,但不及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辉县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114.4元,是2008年的6倍多,占省市比重分别为84.6%、72.1%,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235.5元,是2008年的6倍多,高于新乡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个百分点,占河南省水平的95%。
五、金融业发展情况
从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看,增长迅速,2015年突破100亿元,2020年突破200亿元,2022年达到270.52亿元是2008年的7.2倍,占新乡市年末存款余额近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河南省第73位。
从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看,2022年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为117.7亿元,是2008年的近5倍,占全市比重3.9%,居全市第7位、河南省第76位。
六、居民收入情况
整体看,卫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待提高,与发展较好县市仍存在不小差距。
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2年卫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占新乡市的85%,占河南省比重为87.2%。
分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不断提升,未达到省市平均水平,但差距在逐渐缩小,从2008年的不足万元,变为2022年的3.1万元,在全市8个县市中居第6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省市水平,由2008年的不足5000元,增至2022年的2万元,居全市8个县市中第6位,2013年超过新乡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七、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卫辉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较快,总量不大,全市8个县市中排名靠后。
2021年,卫辉市固定资产投资达接近200亿元,达198.54亿元,约是2008年的4倍。固定资产投资占新乡市比重在2011年达到最高为8.99%,2021年占比为6%。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12年、2015年卫辉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较大下降,增速分别为-6%、-14.95%。其余年份均保持正增长,2022年卫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0%,高于新乡市增速9.3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16.3个百分点。
从不同类型投资情况来看,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根据2011-2017年数据,除2016年外,其余年份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在50%以上,最高年份为2015年达到67.37%。2016年,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大为6.82%,增速最快为18.10%,同年份工业投资占比最低,为负增长,表明当年资金较多的流入房地产业。
从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看,2016年工业投资占GDP比重出现较大下降,占比为42.26%,同年,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最高为6.53%。
八、社会消费情况
卫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波动变化特征,2018年最高达56.06亿元,之后大幅下降,一直保持在34亿元以下,2022年社消零总额为34.05亿元,在全省排末位。
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2022年卫辉市人均社消零达到7595元,在省市排名最后,相当于新乡市的43.5%,河南省的30.7%。
2019年,卫辉市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大幅下降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下滑,从占比上看,批发零售业占比接近90%,住宿餐饮占比在10%-13%左右。
九、人口规模情况
2020年,卫辉市户籍人口为54.28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46.13万人,人口规模居全市8个县市中第5位,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约在8%左右,人口外流逐年变多,2020年之前人口外流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下,2020年达到11.7%。
2022年,卫辉市城镇化率为48.82%,低于新乡市和河南省水平,城镇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近几年,卫辉市从业人员数呈负增长,城镇就业人员数减少,农村就业人员数增加。
十、县域发展战略分析
卫辉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强市为核心,强化食品、建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同时培育物流和畜牧机械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流域战略机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城镇化水平,集聚人口和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全域、开放共享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厚植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坚持产业强市,打造高质量经济体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市,做强食品、建材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培育物流、畜牧机械两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优化国土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紧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借助区位交通、运河古城、环境资源等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城市扩容提质,集聚人口和产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总方针,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高质量建设全域秀美卫辉。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厚植高质量发展能力。继续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促进新旧基础设施间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构建全域覆盖、普惠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
十一、综上所述
卫辉市经济发展目前在新乡市8个县市中处于靠后位置,2022年GDP总量排名全市第7,人均GDP排名第5,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均居第3位,财政自给率仅列第7位。城乡居民收入排名第4,固定资产投资第6,规上工业增加值排名垫底,第三产业增加值位居第5。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呈下降趋势,人均GDP、财政自给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与省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规上工业增加值虽增速较快,但受限于产业基础薄弱,总量依然偏低,反映出卫辉市在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工业领域的短板。同时,产业结构较为传统,缺乏具有带动效应的高精尖企业和技术支撑,导致整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对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这种情况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引进优质项目、优化营商环境等多措并举,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做强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卫辉市应聚焦食品饮料及包装、绿色建材等主导产业,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吸引龙头企业入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积极引入高端技术与先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影响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生态圈。
二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产业升级。鼓励现有重点企业如百威啤酒、熔金股份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制定政策吸引外部资本和企业投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经济注入新动力。通过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提升居民收入,增强财政自给能力。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就业支持政策,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使用效率,增强财政自给能力,实现财政稳健发展。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化水平。持续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城市服务体系。注重城市品质提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外来人口落户,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化率。
五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乡村。
六是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加强生态治理与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支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七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建立高效透明的政府服务体系,降低企业投资运营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是坚持政策引导,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撰稿人:徐涛;耿明斋、王永苏、周立、李燕燕、王建国、屈桂林、李少楠、李甜、赵岩、原嘉昊等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