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3)学“相公初踏社会
学“相公”初踏社会
父亲小时,老家方圆几十里没有新式学堂。大一点的村子都有私塾,而私塾一般都是大户人家开办的,左邻右舍的孩子适当缴点钱、布匹或粮食等也可以入读。由于家穷,父亲十多岁才入私塾读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六、七岁就开始帮大人干活。十岁的时候,就会走街串乡收蝎子,做小生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找爷爷看病的病人那里得知,蝎子晒干后是重要的药材,可是中药铺经常断档,病人经常为一副药里少了蝎子而发愁。收蝎子卖给中药铺能赚钱,这便让幼小的父亲眼里有了商机。打那以后,十里八乡的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小男孩一手提着小桶,一手拿着夹子(捉蝎子用的工具)和小秤,走乡串户收蝎子。
那时,农村老房子墙根前经常能看到蝎子,父亲每天早上出发,掌灯时分到家,走过一村又一村,每天往返30里路程。只要出去就有收获,虽然收的蝎子不多,挣不了多少钱,但也能贴补一些家用。
一次外出收蝎子,正好碰上村里教私塾的高先生,高先生看到父亲小小年龄会做买卖,很好奇。问了不少买卖交易中的问题,父亲对答如流。高先生大为赞叹,认为父亲懂事、聪明、有智慧,是个读书的料,就动员爷爷让父亲读书。
从十岁下半年开始,父亲进了私塾学堂。可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好,家里缺少劳力。征得私塾老师同意,父亲半农半读。农闲读书,农忙下田,插空去收蝎子。到十二岁时,读书时间相加,总共只有一年多。
父亲对知识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学起,很快就把《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背诵的滚瓜烂熟。几年间,他竟然把村里几家有藏书的邻居中凡能借来的书籍都借来读了一遍,合计三十多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能够做到耳熟能详。私塾老师吃派饭,每到我家,都免不了对父亲夸赞一番。
父亲13岁那年,奶奶生了我的叔叔,按我们家乡的称谓,我叫他“大”。穷人家多一张口,就会多一份负担,日子显得更加艰难。那时,父亲已经似大人般成熟,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已在心灵中扎根。立志担当起“孝敬父母,替家分忧”的责任,是他多次向爷爷表达的心愿。在他的再三请求下,爷爷托人,送他到湖北老河口“学相公”(旧社会在河南湖北一带,对当学徒学做生意的伙计的一种称谓。)
到了老河口,通过熟人关系,父亲被介绍到名为亚东商行的商铺做学徒。这个商行的老板叫王子元,绰号“八麻子”。老家和我奶奶是一个村子——河南省镇平县布德王村。
我小时对王子元印象很深,虽然他在老河口的庞大家产和村里的深宅大院都在解放后被国家没收了,王子元也成了政府的管制对象。但这位老人身上那种文化气质、文明举止、谦和态度和开朗风格,让人一看便觉得是个有学养、气象和格局的不凡之士,一接触就立马让人心生仰慕和敬意。
父亲入亚东商行后,按奶奶娘家辈份论,叫王子元八舅。作为后辈晚生,又是学徒的娃娃。父亲毕恭毕敬,克勤克俭,没有丝毫马虎和半点松懈。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从打扫卫生,涮马桶,进货送货,清理货架,到商品知识,产品性能,价格核算,成本运营,再到商业公关,政商应酬,迎来送往,寒暄问候等,一点一滴学起,一步一步积累,专业、学识、能力提高较快。
几年功夫,他身上有三个过人之处。一是骑自行车功夫了得。老河口离襄阳150里,打货三百斤,当天往返不在话下。二是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听我外爷讲,老河口民主街不乏文化之人,不乏能写会画的才子,论书法,他们和父亲比都自叹不如。三是打得一手好算盘,珠算口诀倒背如流,加减乘除,无所不通。双手打来,噼里啪啦,前边数字唱多快,后边他的算盘就能打多快,口停手停,不差分毫。以至于解放后回乡干生产队会计,其会计业务在全公社无人可比。
一次,大队会计张荣同,带领几个小队会计在我家里汇账,其中有个会计因一个业务问题和我父亲有些争论。张荣同指着那位会计说:“就你那点会计水平,充其量不过是赵春明尿尿时喷到你身上的几滴尿星!”这话虽然有些武断、粗鲁和幽默,但也可以看出人们对父亲会计水平的肯定和认知。
在亚东商行的岁月里,由于父亲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态度谦恭,德才兼优,经过五年的历练之后,被老板提拔为“掌柜”,统一管理商行所有店员佣人和商行经营业务。
父亲待人亲和,他当了“掌柜”后,对老店员照顾有加,逢年过节,挨家走访慰问,脏活累活亲力亲为,不让他们沾手。待新店员如同亲弟弟,倍加关心爱护,手把手传经授艺。
账户这边,父亲手下有两个帮手,一个叫陈中华,一个叫贾子钦,都比父亲小五岁。父亲给他们讲王子元的创业史,其中不乏经商之道;给他们讲历史、讲政治、其中不乏爱国之情;给他们讲国学、讲名人,其中不乏做人之理。手把手教他们背口诀,学珠算。
这两个徒弟心灵手巧,虚心好学,两年功夫管账水平和营销能力都和父亲所差无几,让老板很中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家庭原因,我父亲回乡务农,两个徒弟留在了老河口,由于人好业务好思想进步,陈中华不久当上了县财政局长,七十年代当上副县长。贾子钦也当上了县属大企业的总经理,再后来也当上政府一个部门的负责人。父亲生活最潦倒的时候,两位徒弟也曾给予了帮助。一直到晚年,虽然见面不多,又有两省相隔,但师徒情谊始终在三位老人心中萦绕。
几年光景,亚东商行便风生水起,门庭若市,成了老河口党政军民学、男女老少各界购物逛街的主要去处。过春节,父亲为商行大门编写了一幅春联,“客户至上春夏秋冬勤备置,货真价实东西南北此处住”。真实反映了老河口亚东商行的经营理念和繁荣景象。
(下篇:黄埔八分校的缮写员)
作者简介:赵景涛,河南省镇平县人,1969年2月入伍,先后担任师、军新闻干事,国家体委副主任秘书、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烟台市广电局副局长,烟台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