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立:揭开巩义窑白瓷的神秘面纱

豫观 取材网络

2024-11-30 12:49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瓷器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由此足见瓷器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古今中外,瓷器不但是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更是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同时也是价值连城的收藏品,“家有财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不过在人们的通常印象里,瓷器都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琳琅满目的瓷器里,还有一种瓷,它不但一尘不染、洁白无瑕,而且同样精美绝伦、雍容华贵,在瓷器界被誉为“万瓷之母”。

那么这个“万瓷之母”究竟是什么样?与我们常见的瓷器相比,它还有怎样的独特之处?又有着怎样的身世和传奇? 

11月29日,豫观来到河南巩义市白瓷艺术中心,见到了巩义窑白瓷非遗传承人韩红立,并为大家揭开“万瓷之母”的神秘面纱。

韩红立说,“万瓷之母”就是白瓷,它以白色为主,中国的白瓷最早可追溯到北魏时期的巩县窑。最早是民窑,是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用具。到了唐朝开元年间,白瓷因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洁白无瑕的特质,华丽转身成为皇家宫廷贡瓷,白瓷位列官窑,并进入鼎盛。

但到了唐朝末,因战乱四起,时局动荡,作为贡瓷的巩县白瓷与国家命运一样陷入萧条并逐渐没落。

上世纪五十年代,巩县(1991年改为巩义市)成立了拥有三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国营巩县站街陶瓷厂,重新振兴白瓷,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

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初,由于各种原因,陶瓷厂破产倒闭,人员流失。巩义白瓷再次陷入沉寂,个别技术老师只能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售卖,默默地为巩义白瓷保持着微弱的星火。

2000年左右,学习美术的韩红立在偶然机会接触到了巩义白瓷,并深入了解了巩义白瓷的身世后,内心非常触动,并坚定决心让巩义白瓷再创辉煌。

经过数年研究、学习后,巩义白瓷艺术中心于2006年应运而生,并开始了巩义白瓷的研究、研发、手工制作和生产。

韩红立说,巩义白瓷艺术中心现拥有30多名专业人员,产品有五大系列,一是以巩义博物馆、省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复制为主;二是以巩义传统河洛文化为载体的历史名人杜甫、康百万、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为原型的塑雕;三是文创日用瓷,包括茶具等;四是工艺品摆件;五是宗教题材,以巩义石窟的飞天为主。

韩红立说,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国人知道和了解巩义白瓷。让巩义白瓷这个非遗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巩义白瓷发扬壮大,让产品平民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巩义白瓷的艺术魅力。

(陈建华 胡震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