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酸奶、万达影城、慢城等品牌,一周关闭35家门店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出品/壹览商业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11月第3周,共有20个品牌关闭了至少35家门店。
从行业看,有3家商超闭店,分别为天津西青大寺的人人乐、海宁西田城的万家、北京金泉广场的永辉超市,这些门店开业都在10年左右;上周还有2家电影院闭门歇业,一家为大地影城,一家为万达影城;此外,11月24日,广州天河城奥莱公园关闭。
从数量看,餐饮行业是上周闭店数量最多的行业,共关闭25家门店,其中有1家咖啡店、2家茶饮店。关闭的门店中,茉酸奶和奈雪的茶为连锁品牌,谷丘咖啡店为独立门店。
随着秋冬来临,不少茶咖品牌都开始进入调整期。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10月,23家连锁咖啡品牌新开门店880家,环比下降近四分之一,同比2023年10月下降80%。当然,考虑到随着季节步入深秋,饮品消费市场进入了淡季,品牌方在此时期放缓开店步伐,是一种符合市场规律的策略调整。
在这25家门店中,有13家门店属于慢城这一品牌。据了解,天津慢城属于老牌烘焙品牌,在天津经营已有十多年,曾将分店开到重庆、山东。
11月17日,一份针对慢城工作人员的通知流出,通知显示,“慢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各种原因不再类述,恳请伙伴们快速回到工作岗位。”
11月18日,慢城再一次发布公告,回应网络上关于公司倒闭的消息,公告显示,“目前,我司(慢城食品)所有门店均正常营业,且未来有明确的扩张和发展计划。”但是,此公告发布当日,天津十几家慢城门店,仅有三四家开门营业,引发挤兑事件,大量消费者前往门店消费储值卡。同时,由于慢城大多门店开在商场,商场方也受到挤兑事件影响,开始担心慢城的信誉,部分门店设备被扣、被发律师函、被发整改通知单......
企查查显示,慢城食品的大股东是天津慢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慢城),谢兴金持股33%。而慢城的股东分别由李先锋、李瑞军、韩俊领、芦大林组成,持股67%。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17日,是谢兴金的首次持股日期,而这一天,李先锋退出持股比例33%,仅从这一微妙的时间点看,谢兴金很像“职业闭店人”。
那么,为什么慢城熬过了疫情,却还是没能“活下去”呢?
一方面,烘焙行业竞争激烈。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全国面包烘焙赛道近一年新增门店9.20万家,净增门店仅有281家,关店数量高达9.17万家。老品牌克莉丝汀轰然倒闭;网红品牌牛角村无预警申请破产;熊猫不走倒闭跑路……红餐大数据显示,烘焙门店的平均存活周期只有32个月。
另一方面,慢城自身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内部管理也显得混乱无序。有员工透露,天津地区的慢城门店是盈利的,但重庆门店则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弥补重庆的亏损,公司不得不将天津的盈利进行补贴,结果不仅未能挽救重庆的门店,反而还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最终连天津的慢城也受到了拖累。此外,公司内部决策层意见不合,高层频繁更迭,这会带来决策方向的变化,进一步加剧困境。
在舆情应对方面,慢城的反应也相对迟缓。此次事件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供应商乃至房东对慢城失去了信心所导致的。我们必须清楚,企业手中的现金是有限的,而资金流转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只要企业能够正常运营,按照账期、租期分别结账,现金流就可以持续运转。
然而,一旦挤兑事件爆发,各方“债主”开始同时上门追债,只要有一笔款项无法支付出去,这种负面消息就会迅速传播开来,事态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从慢城在11月17日发布的内部公告来看,他们确实在尝试进行自救。然而,从当前大众对慢城的信心来看,自救成功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此外,在淄博的餐厅“朝夕悦享”也于近日忽然倒闭,据了解,这家餐厅主营高端海鲜自助,人均消费300元左右。
这已经不是第一家倒下的高端餐厅了。前不久,高端日料品牌“赤坂亭”被曝门店全关;6月,人均消费近400元的杭州乾湖会·海鲜姿造美学高端海鲜自助餐突然闭店;部分高端餐饮企业的财报,也传递出不利的信号。以高端餐饮为主的唐宫中国,上半年营收、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分别下滑10.4%和91.9%。
高端餐饮遇冷,是多方原因导致的。
首先,消费者愈加理性,更加注重性价比与餐饮的真实价值,而非品牌和面子;其次,高端餐厅本身承载着高昂的运营成本结构,从定位,到装修、房租、人工、食材等成本都相对更高,如果没有顾客愿意为这些附加价值买单,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生意也就难以为继;最后,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亦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八项规定”等反腐倡廉政策的深入实施,政府公款消费受到严格约束,这一传统上支撑高端餐饮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大幅缩减,直接冲击了高端餐饮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有2家电影院关门,分别为万达影城和大地影院,都是知名的连锁影院,后者曾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二大影院投资公司,昔日估值高达200亿元,但企查查显示,大地影院已经被列为失信人,身为被告的案件数量85起,涉及金额1.89亿。
影院的频繁倒闭与“冷清”的电影市场不无关系。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票房总计383.98亿元,而2023年同时段的票房总计则为492.86亿元,在总场次比去年略高的情况下,总票房足足少了108.88亿元。可以说今年的电影市场,观众的流失显而易见,从业者都不好过。作为连接电影与观众间的桥梁,电影院更是首当其冲。
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无疑是好电影和具有吸引力的大片,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的行业环境算不上好,好电影需要资本的助力,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变得愈发谨慎。在行业的下行周期中,快速回笼资金成为了资方的首要目标,但这与好电影的生产逻辑却存在明显的冲突。
电影院遭遇的困境,其实还是电影产业上游问题传导到下游之后的结果。老导演接二连三失手,观众对内容愈发不肯买单,观影人次在不断下滑。当观众逐渐远离电影院时,这门艺术的生命力无疑将受到严重威胁。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个电影行业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