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愿你身体流浪,心灵有家
作者:郭国伟 中牟县文博路小学校长
儿子女儿你们好,随便聊聊。
明天北方天气就要大范围降温了,不过南方依然是温度适宜,不同的环境中,一定要努力适应,特别是在多变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的还是客观的,都适时的调节好自己各方面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坦然面对各种变化。
有句话叫:以不变应万变,你们觉得自己不变的是什么?有自己坚持的东西很重要。因为周边干扰的因素太多了。
前几天在乘坐地铁的时候,在地铁的一个尽头处角落的地方看到一个年经人,年龄大小应该和你们相仿,他蹲在地上,一边放着行李箱,手里拿着面包,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面包,他似乎不想让别人看见他吃面包的样子,所以整个手把面包握的非常严实。因为他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我看的比较细。
我也比较喜欢在地铁一端的尽头处乘坐,这个地方人相对少点儿。那个年轻人似乎并没有要急着赶路,因为他的注意力没有在地铁来的方向。
当时,看到这个孩子的第一眼就感觉比较心疼,就立即想到了你们。在这样一个初冬的夜晚,北方的天已经明显感觉到寒意,在地铁的一个角落里,一位像你们一样的孩子在解决自己的一顿饭,不知道他干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这个孩子要去向哪里。
但我情愿认为是这个年轻人正常的人生旅途,他也像这匆匆的人流中的一员一样都有自己的归宿地。
孩子,愿你身体流浪,心灵有家!
我在想,你们兄妹两个将来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境遇,为生活,为生计,为梦想……
其实,每个人都不容易,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每一个平凡的生活前方都充满了未知,但只要你们心里有清晰的目标,也不必惧怕这些风雨。
那一刻,我知道你们都在自己的校园,你们不会像这个孩子一样中蹲在地铁的一个角落里。
其实,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流浪着,只不过有的人知道我要走向哪里,而也确实有人,在某一刻,不知道要去向何处。
孩子们,记得我上班前的岗前培训,应该是一周的时间,培训的地点在县城,如果早晚回家,一天需要骑行四十公里,比较累,时间也比较紧。于是一天晚上不想走就干脆住在了一家旅舍里,一晚十块钱,一张床,一张凉席、一个枕头、一条毛巾被,半夜蚊子咬的睡不着觉,于是,干脆起来,坐在外面的台阶上,家在那一刻回不去,也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去……
从那一晚后,每天骑行回家,虽然累了一些,但方向清晰,目的明确,那就是家的方向……
所以,以后如果在外面累了、苦了、委屈了……
就回家,家永远是每一个孩子的最柔软、最坚硬的铠甲。
孩子们!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曾带领团队,与新华社合作,于2021年底开始,调查了三十多万中国的中小学生,发现青少年普遍存在“四无”问题:即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感觉生命无意义,怎么办?》,南方周末,2024)
这是一个非常不乐观的结论,虽然只是一次调查,但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也有非常真切的体验。
面对这样一种“四无”现象,你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当然,立足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不是说教,也更不是讲什么道理,只是想和你们一起去探讨一下这些现实问题。
以自我中心、缺乏敬畏、没有目标,这决非什么好事儿。
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担当,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责任。
今天一位老师讲了一个观点:
专业理性:尽量多投入好奇,尽量少投入情绪。
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要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充满热情,错了再重新来,不合适了再重新调整;尽量不要情绪化做事,不要受情绪的困扰。
遇到问题,解决的思路是:
定性——分析问题
定向——确立思路
定策——寻找策略
我觉得挺好的,遇到问题积极解决,寻求一切途径和支持。
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孩子们!一定要幸福,一定要做幸福的人!
晚安!早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