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世界与你有关

余世存 原创

2024-11-20 07:01

以下文章来源于风尚志杂志 ,作者陈药师

休闲西装  Vicutu

对于新鲜的媒体形态保持开放的态度,余世存用一种具有古典主义韵味的方式,在崭新的平台传道授业解惑。

跟想象比起来,余世存能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到直播的环境中。他面对着镜头驾轻就熟地开场,轻松面对哪怕有点冒犯的话题,一个个历史典故、人物如河水般从脑海中流淌出来。

在直播的2个小时里,你不会感到一丝一毫的懈怠,你必须时刻倾听他的话语才能跟上他的思维,你又可以随时中断收看直播,过几分钟再次开始,你也不会觉得乏味,因为他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话题或者故事。

如果我们用刻板印象来审视的话会发现,余世存做直播似乎并不讨喜。大部分用户依靠直播来消磨时间而不是接触深刻的思想,他们享受直播带来的娱乐功能,也沉溺于在那些平台上购物来获得消费的快感。

即便有人在直播平台上尝试知识、文化的传播,似乎也很难引起广泛的关注,除非他们用一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进行。

休闲西装  Vicutu

余世存似乎并不适合直播或者那些让时间支离破碎的短视频。他是我想象中的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样子:从青年到中年,他博览群书并由此梳理出自己的思想脉络,在世界各地游历,广泛结交文化界的朋友,同时也不断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元。

而余世存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对于新鲜的媒体形态保持开放的态度,他用一种具有古典主义韵味的方式在崭新的平台传道授业解惑。

他讲《金刚经》《道德经》,也写出了《老子传》,他着力捕捉时代的情绪,试图用《安顿之书》来整理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他也关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将自己对时间、节气的理解呈现给新的刚刚开始成长的一代人。

但他还是活跃在直播领域,试图撕开一道裂缝。你会发现,许多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出现在他的直播间,历史学家许倬云、企业家俞敏洪、直播界的翘楚董宇辉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余世存似乎又蕴含着一些共性:他们试图在时代的洪流中坚持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拥抱变化又坚守自己的立场和话语。

许倬云就曾经慨叹:今天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是“信息搜索者而不是真正的思考者。这是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快餐文化带来的直接后果。人们只需要肤浅地从别人处找到答案,而无需思考它的深度意义。即时满足感取代了深度思考。”

余世存也给出了自己的药方,比如,他坚定地认为,为了对抗这种不断“快餐化”的文化趋势,我们应该读一些“让自己觉得累的书”,唯有此才能提升我们的心智,突破信息茧房,以更加全面的视野去审视生活与世界。余世存自己就如是,他一遍一遍地阅读埃德蒙德·胡塞尔的作品,后者作为德国现象学大师,他的很多观点至今还在被反复印证。

“胡塞尔的著作不好读,但是能让我陷入到思辨的洪流中去,能给我带来思维的乐趣。”而这种阅读的艰辛和乐趣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快速碎片化时代最为宝贵的品格。这样的阅读让余世存内心安稳、笃定,同时又刺激他开始新的冒险。

很长时间以来,余世存居无定所,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游荡的过程中完成的。在一位浙江朋友的家里,他写完了《老子传》。

这是一本颇为精巧的关于老子的传记,余世存把这位几千年前的圣人放在更加辽阔的语境中去审视。比如,他认为,老子的思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周朝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比如,周朝对礼乐文化的推崇,也滋养了老子的思想不断趋于成熟。

更重要的是,余世存不仅满足于纸面素材的积累,他还跟随老子的脚步去寻找他留下的蛛丝马迹。他在老子的故乡与当地人谈论老子的故事,他占据很多文字材料然后抽丝剥茧般地去伪存真。他努力让自己重回那个遥远的时代,甚至设想自己就是老子从而去捕捉他的所思所想。

在《老子传》中,余世存提及老子晚年毅然选择西出中国到陕西,这大概与当时人的“山水经验”有关,而对于圣人和修行者来说,这种经验又被赋予了全新的意涵。

更可贵的是,余世存试图从老子的人生中找到关于现实世界的解药,通过他的讲述,老子的思想变得异常鲜活、可亲近,通达而可解。“老子一度以为要活出样子才对得起他们的关怀。但活出个样子,那不就是模子、模范里出来的人吗?活出个大家都以为然的模样子是真实的、是尽善尽美的吗?为人们的好奇而活符合道德吗?”

而老子的困惑何尝不是今人的烦恼?

如果我们用“为往圣继绝学”来描述余世存的事业,多少有点夸张,但毫无疑问,他是用“往圣的绝学”来安顿今人的内心。

当我们正在谈论这些的时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似乎正在席卷我们的世界,人们开始预言AI技术会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更有人说,机器人早晚成为世界的主宰。我们似乎越来越相信,一切坚固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余世存坐在我对面,我们之间搁着一张长长的桌子,桌子上的茶杯冒出阵阵热气,窗外是一片被绿色植物笼罩的小院,让人想起宋朝哲学家周敦颐那个知名的院落。这位伟大的热爱莲花的学者,总是不修剪花园里的杂草任其野蛮生长, 别人问他为什么, 周敦颐回答说:“如自家意思一般”。他希望自己能和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任何修剪都是对自然的破坏。

几年前,余世存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他在这套带院落的房间里写作、读书、练习书法、做直播,也和南来北往的朋友饮茶清谈。他非常愿意谈论《金刚经》,他还写了一本书叫《打开金刚经的世界》,他非常笃信,这本鸠摩罗什的经典著作不是劝慰你“躺平”,而是提示我们该如何面对理想、生活,如何安顿自己。

安顿,似乎是余世存关心的另一个话题,他通过自己写作的《安顿之书》来告诉年轻人以及所有对生活有困惑的人,时间、节气、历史、阅读、家庭教育都可以安顿我们。

说实话,谈话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此有些质疑。大概是因为在过去的这些年来,传统文化被反复提起,断章取义的金句引用反而遮蔽了先哲真正的思想。所以我对那些试图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言论都抱有一些抵触心理。但是,当我和余世存完成了这场对话,当我认真读完了几本他的作品,我的观点有了一些变化。至少,他刺激了我去重新审视时间的意义,也让我尝试着用一些他提供的方式去安顿自己,至于结果如何,还难以下断言。

F风尚志:您是一个什么样的写作者?

余世存:不好说,很多样。我有的朋友对自己一生要读什么书、读多少书都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对他们的写作也有完整的、缜密的计划。但是我没有,我写完《非常道》之后,就有人问我你之后如何超越自己,我也不知道。但是后来《老子传》写出来了,也获得了读者的认可。

我还写了《时间之书》似乎跟《老子传》的风格类似,而到了《己亥》我又回到了文学的道路上……我想我做的这些是希望让传统的文化、经典与我们现实世界产生联系。当然,作为作家、学者,我也要向古人致敬。

我更希望今天的人知道,其实大诗人王维也有自己的“瓦尔登湖”。

F风尚志:是的,很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其实都有自己的瓦尔登湖。您是如何给《金刚经》赋予现代意义的?

余世存:很多关于《金刚经》的书都是在解读他,是二手的阅读体验。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我这本书的时候,时而成为老师,时而成为学生。当你成为老师的时候,你要思考如何给学生传道授业;当你是学生的时候,你要去理解老师讲解的意思。这样就非常有趣了。

我的一位朋友读完了这本书说,这本书能让你进入大千世界,又能让你跳脱出来。我们的心可以装着宇宙,也可以装着我们自己的喜乐哀愁。

F风尚志:为什么会写《安顿之书》?

余世存:几年前,我在云南住过一段时间,结识了各色各样的朋友。比如医生、养老院的工作者等,跟他们聊天让我意识到,中国真的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而老龄化社会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当时,我有一个邻居,是一位老太太,突然有一天她就跳楼自杀了。她的儿女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得了抑郁症。那时候,我突然发现,年轻人无法安顿自己了,更无法安顿他们的长辈。所以我就有了要写一本书帮助大家安顿自己的想法。我想通过历史、阅读、时间,甚至一个人的相貌来给大家提供一些角度、一些思维方式去安顿自身。

我更想让读者意识到,也许“我不重要,但是世界一定与我有关。”

F风尚志:您真的相信我们有很多打开世界的方式方法吗?

余世存:我觉得是可以的。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说是一位作家在深圳生活了很多年,然后有一天,他突然就搬迁到了一个连快递都无法送达的村子里,在那坚持写作、阅读。他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他打开了自己的世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寻求自己的突破,这种突破没有统一的方式和路径,但一定是存在的。

F风尚志:您在大理生活了几年,那是一种自我突破吗?还是一次逃逸?

余世存:都算吧。那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了突破,我从一个学子阶段进化到了可以独立写作、独立表达的阶段。也可以说,我读过的那些书开始和我融为一体,进入我的血液了。还有,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这也是一次突破吧?我可以自由地喝茶、读书、发呆,浪费青春,但是这个过程中,我就发现自己找到了与世界联系的方式,我也发现了新大陆。

F风尚志:您也获得了一种安顿。

余世存:孔子说,君子无忧。这句话后来被宋代的大学者周敦颐、张载所继承。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活着的时候,就要体味你的人生,体会你周遭生活环境的勃勃生机,如果你沉浸的体验人生,就不会整日愁眉苦脸。即便遭遇挫折,你也应该泰然处之,你的内心不应该被绑架、被裹挟。

F风尚志:您现在也做直播,您有没有感受到自己被电子产品异化了?

余世存: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每天看手机的时间超过了5小时,那时候我就开始焦虑,我发现自己被绑架了。后来我渐渐找到了对抗这种异化的方式,就是做你更喜欢的事儿。比如阅读、游泳,我还会站桩。我每天站桩至少一个小时,渐渐地已经形成了习惯,站桩的时候肯定不能看手机对不对。

F风尚志:您还有个身份是诗人,这个身份,或者说诗歌对您来说,是安顿自己,还是一种冒险?

余世存:是冒险,有一点点冒险。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出了很多了不起的诗人。我们再把时间拉长,中国古代有难以数计的伟大的作家。而我作为诗人,跟他们相比,肯定是有些冒险的意味。但是我真的喜欢诗歌,我喜欢王羲之、王维,我也喜欢奥登这样的现代诗人,所以也尝试着写诗,自得其乐。


CAST

采访&撰文 | 陈药师

摄影 | Haonan Zhang & 童庆 TongQing

形象 | 阿寶 Andre-Lam

时装助理 | 静雯

视觉 | Sean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