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对外传播记者王嘉莹:把河南讲给世界听

中原网 原创

2024-11-08 15:10

与郑州的友好城市--法国亚眠市副市长Pascal先生刚见面,他便向我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他指着身旁这位女士对我说,“我的朋友是一位女鞋设计师,她想在郑州找到销售渠道,请问你能帮我沟通吗?”亚眠位于法国北部,离法国巴黎140公里,是法国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Pascal先生介绍,自2018年两市建立正式联系以来,在教育、科技、医疗、食品等领域的合作都有不错的成效。这次来到郑州,也想寻找更多的合作。

这番对话,发生在2023年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作为记者,突然遇到这样的要求,我有些意外。我将他的愿望反馈给相关部门的同时,也开始对记者这个身份产生新的思考:记者,不仅仅是记录者,在国际交流中还是沟通的桥梁。

过去两年,通过一次次采访和外国友人的深入交流,我发现他们对中国存在的一些顾虑。

一位来自南美的女孩对我说,刚来中国时,她担心不安全,傍晚不敢独自外出;一位来自欧洲的男孩说,他以为中国像西方媒体说的那样贫穷落后,生活不方便。当我听到这些信息时,我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那么,讲好中国故事,我该怎么讲?

后来,在采访时,我尝试穿着新中式服装,和外国朋友讲上衣下裳,偏襟对襟、左衽右衽的区别;带他们吃烩面时,我会告诉他们,在河南一切回复都能用“中”来表达。比如说我和他们讲,当你问这个好吃吗?河南人会说:中,中,中。当你说:一会去喝杯茶,河南人会说:呀,不中,我一会有事。有外国人问我,为什么河南人那么爱用中呢?我回答:从地理位置上讲,河南位于中国之中,在我们郑州登封有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建筑群“天地之中”,同时“中者,不偏不倚”也是中原人受中庸思想影响的结果。

我想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不仅仅是做好采访报道,也想让在河南旅游或生活过的外国人回到自己国家后,对魅力河南继续口耳相传。

近期144小时免签入境政策在全国陆续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来到河南。许多外国人纷纷将自己在河南的旅游见闻上传到网络上,无需精心剪辑或华丽词藻,以最朴实的内容便吸引了无数的关注。19省,41个对外开放口岸,为54个国家打开了大门。法国、德国、奥地利等等,看着这些国家的名单,想起我们去他们那边还要准备繁琐的资料,而他们国家的人则可以轻轻松松在中国大陆拥有6天时间。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旅游便利措施,更是中国以大国气度积极融入全球化,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举措。

自“嘉莹Vlog”栏目创立以来,我们的镜头记录了近百位外国朋友在河南的足迹,陪他们走过16.7万平方公里的山河,见证了中原大地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新面貌。

看到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越来越高,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国际传播记者,在记录下大家感受的同时,也能向世界传递着我眼中美好的中国。从市长论坛到144小时免签入境政策的实施,中国正在以更加包容、真诚的态度邀请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见证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为在国际传播领域摸索前行的青年记者,我希望用更笃定、更深入人心的方式,让世界认识真实、立体的中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