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布“体重管理年”实施方案
正观新闻记者 王红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昨日,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我省出台《河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和体重管理的政策环境支持体系。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需提供体重管理等诊疗服务
《方案》明确:自2024年起到2026年,河南省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预防控制超重、肥胖和体重管理的政策环境支持体系,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指导,提升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相关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具体来说,到2026年,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较与2023年相比基线水平上升10%,经常锻炼比例较基线水平上升5%,每万人营养指导员超过0.6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每年开展体重管理等主题科普宣传的县(市、区)覆盖率达100%。
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方便居民自我监测
为提高全社会的体重管理意识,我省将提升科普能力,创新科普形式,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加强公众食物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普及“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吃动平衡”等体重管理核心知识,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指导居民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要结合地方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厅等,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促进营养均衡摄入和饮食健康,科学有效应对“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等体重问题,提高全社会营养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方案》提出,全省要实施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建设行动,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设置体重测量点,使用腰围尺、体重计、血压计、BMI计算尺(卡片)等健康工具,有条件的配置体成分仪,便于居民自我监测体重。同时,我省将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鼓励各级公共体育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区居民开放。
保障学生每天在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
《方案》明确,我省要实施重点人群体重达标行动,重点加强孕产妇、学生、老年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等重点人群体重管理。
其中,针对孕产妇要加强营养监测和定期评估,既要预防控制营养不良,也要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针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要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针对老年人,要发挥家庭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参照科学标准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
针对学生体重管理,我省要落实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校园及周边500米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我省要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对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学生,及时引导至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或者医学治疗。
推广实施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
《方案》明确,我省将完善监测机制,整合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重点人群营养与健康监测等专项调查,结合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健全孕产妇、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等重点人群体重监测机制,结合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开展全省重点人群超重、肥胖、代谢性疾病等相关疾病和危险因素调查和评估,了解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水平,掌握居民膳食、运动、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持续高质量开展营养和慢性病相关监测,加强食品营养成分和食用油、脂肪、糖、盐等使用量监测,加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动态评价居民体重影响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和调整相关健康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统筹编辑 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