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记: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善言两语 取材网络

2024-10-25 17:45

时间真快,又是一周。干业务的,继续聊业务吧,既然聊了,希望能说点真话,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话。开始吧。

1.这样的标题值得商榷。《***干的好事,瞒不住了》这样的标题大家不陌生吧,好人好事新闻,不少媒体爱这样“创新”表达。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反正我超级不喜欢。

毋庸赘述,干的好事,一般是贬义,比如,谁干的好事?瞧你干的好事。好人好事新闻做标题,干吗这样反其道而行之呢,用心良苦,但观感不佳,这样的脑筋用歪了,这样的创新不要也罢。

关于“干”的标题,类似还有“……准备这么干”,一般说某地方某部门出台重大规划或措施,媒体用的不少。习惯上,我们说“这么干”,一般都是说“你不能这么干”“你咋能这么干”,所以,这样良苦用心口语化的标题我也不喜欢。

2.小心文笔里的废话杀手。读到一篇稿子,莫名其妙觉得拉杂,不舒服。后来仔细研究发现,文章用了太多“的”,统计一下,全文893个字用了34个“的”,平均26个字就有一个“的”。再琢磨发现,其实好多“的”不用也行,比如“不懈的努力”“丰厚的奖金”等等。

还有一个词,不少作者也爱用,那就是“进行”,比如“进行思考和总结”“进行谈话”等等。

此外,有些作者爱用形容词,尤其在写活动时爱用“隆重”“盛大”等,其实是欠妥的,一是和国家提倡的节约节俭相悖,二来也有主观夸大的嫌疑。有些语言成了写作习惯,其实严格来说算毛病,是要改改了。

3.打个电话就能发稿吗?有一种稿子,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大段大段复述某某地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记者拨打电话核实”。接下来,估计你也想到了,要么“一直无人接听”,要么“对方挂断了电话”。然后,复制网上的东西加上一句“记者拨打电话”,署上自己名字就发出来了。媒体尝试核实和发声,这种敬业和负责我认同,但也想弱弱地探讨一下:打个电话也能发稿吗?采访痕迹在哪里?这和剽窃有什么区别?新闻四力首先是脚力,交通越来越发达,我们却越来越不会到达了。

4.做新闻,画面还是要考虑“新”。某某馆要开张了,好多媒体都报道了,差距出来了:有的媒体用的现场图,里面有啥好玩的,而有的媒体用的还是设计效果图,明显是没有到现场。这么民生的新闻,为了抢发,来不及去现场可以理解,但总可以要些图吧?怎么随便搜搜资料效果图就发了呢。

这周的发现,就说这些吧。

(2024年10月25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