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新区:“微模式”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成效
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邵琪
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郑东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巩固分类基础,通过将垃圾分类与基层治理、生态文明等理念相结合,多措并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稳中求进,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成效明显。
箱房治理“重细节”。东象环保垃圾分类前端服务团队积极响应“秋·彩郑州”市容市貌和城市功能设施整治提升活动号召,按照“细化、美化、便利、为民”要求,建立垃圾分类箱(亭)“一点一档案”,精细化推进整治工作实施,各小区垃圾箱房各具特色,具备便民功能,安装有洗手池、照明灯、除臭、灭蚊设施等,提升改造后东四环以东区域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箱房110个、垃圾分类投放点790个,改造后的垃圾箱房清晰划分了投放区、存桶区、清洗区、工具存放区四大功能空间区域,通过提升垃圾厢房的硬件设施条件,健全智能化监管,营造美观实用、干净整洁的投放环境,有效提升了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有效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便民惠民“微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推动民情收集靠前、建议落地靠前、宣传服务靠前,通过数据分析居民小区日常分类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采取合理设置分类投放设施、优化投放时段等举措。同时,针对居民大件垃圾投放难等问题,推出“多渠道预约+上门回收+集中处置”服务模式,实现精细管理和便民服务双突破。10月以来,东象环保垃圾分类前端服务团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79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投放圾分类的积极性,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两网融合“微阵地”。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两网融合”全链条运作体系建设,挖掘辖区垃圾分类体系“微阵地”资源,在郑东新区东四环以东辖区开放阳光房44处,在小区投放垃圾分类箱房可回收物回收箱100余个,每个小区设置至少一处大件垃圾临时堆放点和废旧织物回收箱,负责回收居民、机构直接交售的生活性再生资源,以点带面有力扩大两网融合覆盖广度,确保可回收物处置规范、去向明确。
在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和郑州市郑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统筹部署下,东象环保垃圾分类督导服务团队全面总结前期实践,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解决垃圾分类治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动态优化调整源头投放和回收利用管理方式及内容,优化“一小区一方案”,提升垃圾分类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