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郑州何以令人神往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一个个具象化的中国功夫场景,引得无数国际友人为之着迷。
这几天,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正在举办,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2560名“武林高手”汇聚“天地之中”,演武比擂一较高下。洋面孔,一招一式皆是中国范儿,此刻没有i人e人,只有世外高人。
10月19日的“开幕时间“,在通往少林寺的途中,目光所及皆是功夫。梅花桩功、铁臂功、飞檐走壁功、金钟罩功、铁布衫功、铁砂掌功、朱砂掌功、鹰爪功……3万名功夫小子身怀绝技行进式展演,场面之壮观令人惊叹。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功夫片鼎盛一时,《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精武门》等经典影片把中国功夫推向了世界。特别是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一炮走红,神奇的少林功夫名扬海内外,点燃了中国乃至全球年轻人的“功夫”激情,也让世界认识了“功夫之都”郑州。
中国功夫在海外有多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短视频平台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武术”类短视频在TikTok上的播放量达222亿次,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总和,位居中国非遗海外关注度的榜首。
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功夫,演绎了无数动人的传奇。《少林寺》主题曲《牧羊曲》原唱郑绪岚在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迎宾式上一亮嗓,瞬间把人拉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演满满“回忆杀”。声震云霄的少林牧羊鞭表演,更让众多嘉宾重温了那段纯真而又激情的岁月。
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
近年来,借助海内外持续升温的“少林功夫”热,来自全国各地的习武爱好者来到登封学习武术、传承中华文化。
10月19日上午9时,少林武术节迎宾式上演。在从少林寺到开幕场地全长13公里的路线上,3万名功夫小子用动作表演充分演绎了溯源少林、绝艺少林、薪火少林的传播之路。开幕式以“源武少林,功夫郑州”为主题,分为“开山门·传武韵禅心”“立天地·合四海之音”“聚八方·邀神州共武”三个篇章,这台有7000多名演员参演的大型演出中,功夫元素贯穿始终,堪称一次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广场式演出。这是一次世界文化与中国功夫的双向交融,“功夫郑州”的城市名片进一步被擦亮。
来到这里的国际友人纷纷表示震撼:“中国人好像人人会功夫。”“河南这场武林大会太有排面了!”“我仿佛来到功夫电影里了!”“能跟着大师父学个一招半式,就圆了我的‘少林武侠梦。’”……
千百年来,少林功夫赓续延绵、薪火相传。少林功夫早已被视作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并在2006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继上世纪80年代的功夫热之后,如今,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重新掀起波澜,“少林热”持续风靡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洋弟子”来到少林寺研习功夫,感受功夫郑州的魅力。尤其是在TikTok上,“#Kungfu”话题浏览量竟突破了12亿。少林功夫缘何成为新的流量密码?答案有很多,但至少有这样四个。
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上的精彩一幕
少林武术的“神秘感”。“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少林寺自古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以至于外国网友产生了“中国人都会功夫”“中国遍地都是李小龙”的遐想。
一些油管博主靠跟着少林师傅学功夫,比如打打桩、插插沙等,视频也有了将近500万次的播放量。一博主在《我练了7天的铁拳功夫》视频里,讲述了自己跟着少林大师学了7天的铁拳,最后要试试能不能徒手劈砖……类似的真实体验,虽然“劈砖“失败,一样引流成功。其他海外平台同样如此,只要打上“功夫”“少林”的标签,流量密码可谓轻松拿捏。
文化艺术的穿透力。少林寺千佛殿里有明代五百罗汉图彩色壁画;少林寺里还藏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群,堪称一座露天的“古塔艺术博物馆”……《少林寺》电影堪称功夫片的丰碑,光影艺术与千年古刹相融,开启了一个城市与电影的特殊缘分,揭开了一座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群像。
少林派是金庸武侠小说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派,被誉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里都有少林寺的存在,江湖纷争中,少林寺屹立不倒,始终是江湖的中流砥柱。《新少林五祖》《少林足球》《功夫熊猫》等影视文学作品推陈出新,成功地提升了少林功夫在全球的知名度,“功夫郑州”也成为最闪亮的标识远播四海。
名人大咖的感染力。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上,来到郑州的功夫明星于荣光,和数百名演员共同演绎少林八段锦,弘扬中国武术精神,分享“全民运动、全民健身”健康理念。他已记不清这是多少次来“功夫郑州“打卡了,像他一样,不少明星大腕成为少林寺“粉丝”。
功夫明星于荣光和数百名演员共练少林八段锦
2006年,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观看少林寺武僧们表演后,普京一把抱起刚刚表演过“朝天蹬”的小沙弥释小广,将他高高地举起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感慨少林功夫真是精彩。
导演、演员王宝强曾谈及少林寺对自己的巨大影响:8岁那年,村里的放映队放了一场电影《少林寺》,他看完后当即央求爸妈要去郑州少林寺学功夫,少林寺6年习武时光,是他电影梦想开始的地方;同样在《少林寺》的影响下走上光影之路的功夫明星吴樾,5岁时进武术队习武,中国功夫的铁血丹心、侠肝义胆,成为骨血流淌在他的作品中。
功夫少林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少林寺既不单单是一座千年古刹,也不单单代表着功夫和武术,它还在传播着中国文化。
互联网上有一个拥有500多万粉丝的旅游博主“耀阳环游记”,有一天他记录了在非洲赞比亚,竟然遇到了一个少林文化中心,黄墙红瓦,飞檐翘角。这里有很多非洲学员,有的还能讲相对流畅的汉语,令博主感到十分惊讶,赞叹不已。
2024年2月9日,赞比亚少林寺文化中心的师傅和学员表演中国功夫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位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的少林文化中心,在2021年建成,收留了很多贫困家庭的非洲孩子,他们在这里不仅学习少林功夫,还学习中国文化和传统礼仪,以及当地语言、英语、数学等。文化中心教他们文武双修、德才兼备,大多数孩子已经认识不少汉字,可以用中文进行简单交流。今年7月,赞比亚少林文化中心还派出十几人的代表队来嵩山少林寺参加2024少林考功总决赛,其中多名赞比亚少林弟子表现出色并获得奖项。
练习着少林功夫,背诵着中国诗文——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接触或学习中国文化的他们,就像一颗颗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种子,在国外生根发芽。
晨晖雾霭中,嵩山脚下“呼、嘿、哈”功夫习练声不绝于耳,“天地之中”涌动着的”神秘的东方力量”,吸引着一批批的海外网友打卡“功夫郑州”,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络绎不绝。未来,如何让“功夫郑州”IP走得更远,如何让国外社交平台上的功夫流量,变成河南文旅发展的“留量”?
嵩山脚下,少林寺中功夫练习声不绝于耳
比如,打造新时代“功夫江湖”。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始于1991年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是一项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连接五大洲武术爱好者的重要纽带。
共生共荣和谐发展已成“功夫江湖”的底色。对外,在少林武术节上,曾濒临失传的柬埔寨古拳法“高棉拳”对阵少林功夫,同台武艺切磋,在郑州完成了一场古老文明的精彩对话。对内,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八省联合成立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致力于打造一个新时代的“功夫江湖”。“功夫江湖”不是打打杀杀,八省不同的功夫流派通过对功夫文化的再激活、再创造,打造可供海内外年轻人体验的功夫超级产品,携手擦亮中华民族的功夫名片。
比如,唤醒网民们“英雄宇宙”。金庸小说中,天下豪侠齐聚华山论剑,争的是天下第一的名号。如今,全球“武林高手”会盟功夫郑州,以赛带旅,以旅兴赛,除了赛武术、赛段位,也把功夫“炫“出来。如集体展演、搏击对抗赛、“功夫奇妙游”等,吸引了无数年轻爱好者投身其中。
发源于河南嵩山少室山下的少林功夫,已成为国家文化传播的媒介和桥梁。在中国网民心中,喜欢把光明正义、骁勇善战、孤胆英雄等特质拼合组装起来,组成一个“英雄宇宙”的画像,无数个具象化的角色和人物,是“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传播载体,是凝聚共识、精神交往及互动的物质基础。
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上,“功夫小子”齐上阵
比如,解锁“功夫郑州+”新玩法。中国功夫在全球各地找到生存“土壤”,不断生根发芽。据不完全统计,少林寺共有少林弟子、少林文化爱好者、少林功夫习练者约1亿人,海外就有约6000万。时至今日,少林功夫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职业或兴趣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解锁“功夫+”新玩法。
比如“功夫+社交”,海外年轻人更加注重理性和科学,相信通过科学的标签来表达对中国功夫的喜爱;比如“功夫+健身”,休闲健身的方式愈发多样,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回归传统文化,功法锻炼在这代年轻人身上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他们借助功夫找到人生新答案。
俄罗斯歌手 Katy 唱响了融合中国戏曲韵律的歌曲《回马枪》
“中国人都会功夫吗?”这显然是一句笑谈,但高手确实在民间。在海外短视频平台Tiktok上,“功夫老爹”梁长兴一招一式促中国功夫“出海”,他以扫把为棍,以水管做剑,通过记录自己练武的日常,收获了大批“歪果仁”的围观。伴随着海外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互联网年轻人把功夫引入日常生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化与武术的交汇可见一斑。
来吧,有功夫来郑州,加入功夫圈儿,成为功夫郑州的“扫地僧”,解锁更多“功夫+”新玩法。
来源:登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