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信收8万条投诉,还能乐信吗?

鳌头财经 原创

2024-10-18 14:43

文 丨 田雨

出品丨鳌头财经

“非常积极”的刺激措施,中国资本市场人气爆棚,远在美国的中概股也在狂欢。

美东时间10月9日,乐信(LX.O)股价冲高回落,收涨1.93%,收报3.17美元/股。尽管近期股价大涨,但仍较巅峰时下跌了逾80%,知名机构险峰长青至少亏损20亿元。

作为中国第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曾经的行业头部企业,乐信年度营收超百亿,归母净利润曾超过23亿元。2023年,乐信营收仍超百亿,归母净利润却早已腰斩,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37%。

合规经营,是乐信亟须面对并高度重视的问题。话术营销、暴力催收、高利贷等,是投诉重点。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乐信的投诉超8万条。

险峰长青或亏超20亿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乐信曾是行业头部企业。

乐信的创始人肖文杰,1983年出生于江西,8次求职,最终进入腾讯财付通任职。2013年,肖文杰离职创办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分期乐”,这是中国最早的分期电商平台。

分期乐曾经备受资本追捧,险峰华兴、Apoletto(DST创始人Yuri Milner旗下基金),贝塔斯曼、经纬中国、京东、华晟资本、经纬中国、共建创投、泰康保险等相继入股。

2017年12月21日,乐信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根据招股书,上市之前,肖文杰通过JX Chen家族信托持股36.4%,K2 Partners entities(险峰长青,原险峰华兴)持股15.3%,Matrix Partners China III Hong Kong Limited(经纬中国)持股12%),京东持股11.9%,泰康保险持股6.6%,Apoletto 持股6%。

乐信美股上市时发行价9美元/股,2018年3月12日,股价一度涨至20美元/股。此后,股价不断回落。到2020年6月底,股价为10.64美元/股。

到2020年上半年,由于P2P整顿、乐信30亿元ABS发行延宕,机构股东纷纷离场。

wind数据显示,到2020年12月16日,乐信持股5%以上股东仅剩下肖文杰、Rui Zhang。

2021年一季度末,险峰长青又以10.80%的持股比成为重要股东,持股数量约为3952.76万股,自此至今9月17日,持股数量没有变动。

2021年一季度,乐信股价在6.27美元-15.42美元/股之间波动,以平均数计算,险峰长青的入股成本估算为4.29亿美元。

近年来,乐信股价跌跌不休。2022年11月9日曾探底至1.26美元/股,今年9月23日的收盘价为1.67美元/股。9月26日开始,受中国资产大爆发影响,乐信股价大涨。

10月9日,乐信提前释放了2025年业绩可能向好、考虑提高分红率至25%的利好。当日股价冲高回落,收盘价为3.17美元/股,仍较巅峰时下跌了84.15%。(以上股价均为美东时间)

据此估算,2021年入股以来,险峰长青浮亏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20亿元。

半年净利再降37%

肖文杰创立的分期乐,曾经在业内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比京东白条、阿里花呗还早上市的分期乐,做校园贷“一炮走红”,规模迅速扩大。但是,“裸照、骚扰、暴力催债”等让“校园贷”陷入了舆论漩涡,分期乐也备受质疑。

2016年,分期乐升级为乐信集团,寻求转型,并宣布不再做金融。如今的乐信,业务不仅包含分期购物商城分期乐、信用消费产品乐花卡以及电商平台买吖,还延伸到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云犀科技,提供信用贷款服务的乐信普惠等,营业收入主要由信贷便利服务收入、科技赋能收入、分期电商平台服务收入三部分组成。

经营业绩方面,2018年、2019年,乐信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7.92亿元、93.47亿元,同比增长41.17%、61.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7亿元、22.95亿元,同比增长722.67%、16.04%。

但此后的业绩并不稳定。2020年,乐信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99亿元,但同比增速放缓至9.11%;归母净利润为5.95亿元,同比降幅达74.07%。

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4.59亿元、88.55亿元、118.66亿元,同比变动2.55%、15.34%、34.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4亿元、8.20亿元、10.66亿元,同比变动292.27%、-64.88%、30.03%。

2023年,乐信营收净利快速增长,却是建立在2022年大幅下滑基础之上。事实上,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不及2021年的一半。

从利润表数据看,2023年,乐信多个费用指标变动不大,但“或然负债准备”一项为32.03亿元,较上年增加17.35亿元。

今年上半年,乐信实现营业收入为63.92亿元,同比增长17.89%;归母净利润为4.28亿元,同比下降37.33%。其中,一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2.27亿元,同比下降38.43%、363.32%。

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除了“或然负债准备”同比有所增加外,影响最大的是“担保负债损失”,达6.84亿元,同比增加9.71亿元。

近年来,乐信推动AI在业务流程中全链条应用,通过数据治理与AI技术创新,希望能在获客、风控、贷后等全流程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的效果并不明显。

逾期率上升合规受质疑

乐信业绩下滑,与逾期率上升有一定关系。

2023年第四季度,乐信90天以上逾期率从第三季度的2.67%上升至2.9%,今年第一、二季度分别为3.0%、3.7%,持续攀升。

逾期率上升,乐信因此大幅计提担保负债损失、或然负债拨备等。

逾期率上升,与宏观经济环境、用户还款意愿等因素有关,反映的是助贷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下降。

信贷便利服务收入是乐信收入的主要来源,2021年至2023年,该项业务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59.64亿元、96.66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61.12%、60.45%、74.03%。

2022年、2023年,科技赋能收入分别为18.46亿元、16.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8.71%、12.56%。

今年上半年,信贷便利服务收入、科技赋能收入分别为53.18亿元、8.96亿元,占比为77.26%、13.02%。

对比发现,乐信对信贷便利服务收入的依赖程度加深,而科技赋能收入比重下降,说明科技创新不足,这与乐信宣称的“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似乎有所不符。

高度依赖助贷业务,逾期率上升压力加大,乐信经营面临挑战。此外,包括京东等也积极布局电商分期业务,京东这个曾经的亲密伙伴变成了竞争对手,乐信电商分期业务面临的竞争加剧。

乐信在经营方面也存在一些合规的质疑。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30天,乐信分期乐的投诉量达2116条,累计数达81853条。投诉主要内容涉及高利贷(收取会员费、担保咨询费、担保费、保险费等)、提前还款收违约金、暴力催收、诱导贷款、泄露个人信息等。

梳理这些投诉发现,在催收过程中,部分投诉称催收人员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人员。

分期乐的销售人员还存在“话术”推销问题。业务员打着银行、支付宝工作人员的名义,以查看芝麻信用分、测试贷款额度为由,为店主、个体商户等人群在“分期乐”办理借款,消费者发现下款后才明白被诱导贷款。

黑猫投诉平台上,部分消费者投诉称“被借款”,无法取消。有消费者称,反复投诉后,得到的答复是补偿部分借款利息。

经营与合规双重压力之下,乐信该如何应对,才能让自己及客户乐信?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