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礼仪,践行复兴之路——专访丁一介

正略资讯 原创

2024-10-15 21:17

在中原这片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广袤土地上,有一位资深的、躬耕在传统文化复兴第一线的工作者——丁一介,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上熠熠生辉。丁一介,号摩旗先生,作为国学礼仪应用实践者、民间儒学推动者、申氏论语中道学传承人,以及礼门修证学、蒙养实学立宗人,长期致力于礼学、气学、蒙学及儒家六艺、医家导引的应用实践与传播,现任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

2024年6月22日丁一介先生在第二届中华礼乐文化节发表主旨演讲

一、文化盛会的发起与初衷

2024年,注定是中华礼仪文化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年。6月22日,“第二届中华礼乐文化节”在圣城曲阜盛大启幕,丁一介先生作为本届礼乐节组委会主席,无疑是这场文化盛宴的核心人物之一。时隔一个多月,长沙的“中华礼学应用发展合作交流会”又如火如荼地举行,丁一介先生再次以核心发起人之一的身份,为这场交流会注入了灵魂与活力。

当谈及发起这些活动的初衷时,丁一介先生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热忱。他表示,无论是中华礼乐文化节,还是中华礼学应用发展合作交流会,都是当代礼乐人共同的文化盛典,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丁一介先生与众多文化学者一起走进第二届中华礼乐文化节活动现场

其一,他期望全国礼乐界的同仁能够携手并肩,凝聚智慧与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通过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礼乐文化的传播,让这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同时,积极开展礼乐教育工作,为礼乐文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他致力于为广大的礼乐专家、学者、从业者以及爱好者搭建一个广阔而多元的学习交流平台。这个平台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汇聚了各方智慧的结晶。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在礼乐学术方面的最新成果,分享宝贵的实践经验,共同探索礼乐文化事业发展的全新方向和传播途径,为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2024年8月5日,中华礼学应用发展合作交流会联合发起人在签到处合影(右三为丁一介先生)

其三,丁一介先生深刻认识到礼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与社会一线的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他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打破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壁垒,让礼学真正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礼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其四,他认为这些活动为礼乐界的同仁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结识来自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人士。在这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上,大家可以深入了解政策趋势、行业动态以及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礼乐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与创新。这种跨领域的融合将为中华礼仪文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使其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其五,丁一介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倡导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号召。他坚信,以礼乐兴邦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能够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添砖加瓦。中华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如和谐、包容、尊重等,这些价值观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推动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丁一介先生指导来自河南洛科书院、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礼射学生在癸卯年澳门恭拜轩辕黄帝大典现场展演礼射文化

其六,他深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为跨越国别和地区的礼乐文化对话与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华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普世价值”。通过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华礼仪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二、中华礼仪文化的渊源与传承

丁一介先生出生于河南,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中华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原地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宛如一座文化宝库,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成果。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礼仪之邦的美誉源远流长。礼,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从远古时代的伏羲到黄帝,中华礼仪文化逐渐萌芽并发展。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皆归于五礼。黄帝出生并居住于中原地区,这里成为五礼完备的重要发祥地。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对自黄帝至夏商的文化进行了整肃和规范,从此,中国步入了以“礼乐文化”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礼崩乐坏,但孔子入周问礼,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中原地区不仅是中国史前文化的核心区域,更是中华礼仪文化发端并完备的摇篮。

丁一介先生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他的成长历程与中华礼仪文化紧密相连。他的家乡位于郑州近郊的嵩山余脉摩旗山下,这里是传说中黄帝战蚩尤挥旗练兵之地,也是被誉为“黄帝故里”和“礼仪活化石”的重要区域。摩旗山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供奉着黄帝。每逢重大节日及族上大事,人们都会前往道观祭祀,尤其是红白喜事,行祭并施二十四拜礼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按照族俗,男子年满十二岁便要学习二十四拜礼。孩子们在大人行礼时跟在后面学习,施拜时还需结合一定的呼吸方法。这种浓郁的家风族俗氛围,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丁一介先生的心灵,使他自幼便对中华礼仪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三、传承之路的引领与践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丁一介先生在大学自修公关礼仪。此后,他成为电视媒体人,并兼职从事司仪主持工作,同时致力于民俗礼仪文化的研究与传播。2007年,在原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河南省文明办主任常有功同志的安排下,丁一介先生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刘尚武同志、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吴合振同志、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富民同志、河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刘章土同志、河南省旅游局原副局长方洪莲同志以及河南省著名剧作家马书道先生等十几位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共同发起并成立了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自此,他真正踏上了以礼为生、以礼为命的文化征程。

2008年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前排左三为丁一介先生)

丁一介先生(右)向原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河南省文明办主任、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创会会长常有功同志(左)汇报工作并交流

(一)师恩难忘,智慧传承

丁一介先生走上中华礼仪应用实践的道路,离不开多位恩师的教导与引领。其中,中国教育艺术及演讲泰斗、当代国学大师李燕杰先生,以及中国当代民间大儒、著名传统礼仪实践专家申自强先生,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燕杰先生生于国学世家,他集演说家、教育家、文学家、国学家、哲学家于一身,被誉为真善美的传道士和铸魂之师。他的博学多才和高尚品德,为丁一介先生树立了崇高的榜样。申自强先生则被传统文化界称为中国当代兴礼实践第一人、论语大家、私塾界的引路长者。他在传统礼仪实践方面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为丁一介先生开启了中华礼仪文化的大门。

2007年丁一介先生在北京研修礼学时与恩师李燕杰教授合影

2010年丁一介先生随恩师中原大儒申自强先生在广州普论普礼时合影

在两位恩师的悉心教导下,丁一介先生深刻领悟到中华礼仪的博大精深及其移风易俗、化民成性的重要价值。他不仅养成了深研国学经典的习惯,还注重演讲传播,将中华礼仪文化的智慧传递给更多的人。同时,他深入社会一线进行应用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让中华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多元实践,传承创新中华礼仪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丁一介先生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应用实践,为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融合

早在2010年,丁一介先生便敏锐地察觉到中华礼仪与现代礼仪融合的重要性。他精心开发了《国学礼仪应用十八说》课程,并在现代礼仪培训师资导研课程中进行宣讲。这一课程犹如一座桥梁,巧妙地连接了古老的中华礼仪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此后,他又先后设计了针对企事业单位的《易解服务道:窗口行业国学应用》《子夏三科与员工礼仪素养专修》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他将中华礼仪的精髓融入到现代礼仪培训中,使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在提升自身礼仪素养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丁一介先生在传统文化讲师训练营宣讲国学礼仪应用课程

传统人生大礼仪式的传承与推广

丁一介先生在继承恩师申自强先生所开创的“人生十礼”仪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精心编制了“汉风婚礼”、“唐风婚礼”、“国风婚礼”三大传统婚礼模式及“满月命名祈福礼”等仪式。这些传统仪式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结合了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价值观念,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如今,在百度百科上搜索“中华礼仪师”、“满月命名祈福礼”,我们可以看到丁一介先生及其团队为推广传统人生大礼仪式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丁一介先生司礼成童大典

中华礼仪与酒文化、酒行业的结合

2011年,丁一介先生凭借其对中华礼仪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精心策划设计了酒业封坛祭祀大典,并编创了以展示传统酒道酒礼为核心内容的《中华酒道表演》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展现了中华酒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独特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领略到中华礼仪文化的魅力。他还为河南杜康酒业、河北古顺酒业、江苏玉祁酒业、茅台镇糊涂酒业、湖北神农架酒业等众多企业提供服务,并参与全国糖酒会、亚欧博览会、中荷建交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通过这些实践,他成功地将中华礼仪与酒文化、酒行业紧密结合,为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2年丁一介先生担当由侯耀华主持的酒祖杜康封坛大典司礼官

2023年丁一介先生担当湖北神农架酒业封坛祭祀大典司礼官

传统礼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受恩师申自强先生的嘱托,丁一介先生致力于解决“成童舞象,学射御”中“学射”的学术问题。他深入钻研典籍,遍寻明师,经过不懈的努力,于2019年完成了《礼射技法与导引行射术》版权课程,并同步开发了《礼射师七项修炼》课程。此外,他还发起礼射英雄大会等活动,为传统礼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这些举措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参与其中,使传统礼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8年以丁一介先生为首席导师的全国首届礼射师资班在上海嘉定开课

中华礼仪与家庭教育、蒙学教育的结合

丁一介先生深知家庭教育在中华礼仪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他在承继师门“养正礼仪”学术体系的基础上,于2021年主导设计了“中国式家庭教育指导师1+1+N多元化培训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体系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将中华礼仪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引导家长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和礼仪教育。同时,他还被聘任为中国亚经协职业人才委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项目办主任,开发了《蒙养实学》青少年一线辅导国学课程,向各私塾、书院输出。通过这些努力,他为中华礼仪文化在家庭教育和蒙学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1年丁一介先生在中国式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授课

中华礼仪实修与中医导引的结合

多年来,丁一介先生在延续童年习二十四拜并与中医导引心诀术数同步实修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领悟中华礼仪文化与中医导引的奥秘。他发悟王阳明习礼、养仪、炼形三位一体之妙理,考索孔子、孟子、荀子及张载等历代圣儒之哲言大义与炼养工夫,明彻以礼治气养心、摄生续命、进德趋圣之秘要。2013年,他编创了《中华礼道养正功》并申请国家知识版权。经过十年的笃修磨砺,他于2023年立宗《礼门修证学》。这一学说将中华礼仪实修与中医导引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修炼身心、成就事业的独特方法。

2024年丁一介先生参加中医导引新业态发展研讨会并首宣立宗礼门修证学

四、礼门修证学的奥秘与价值

在第二届中华礼乐文化节“礼乐修身与生命健康”的问道环节中,丁一介先生深入阐述了礼门修证学的内涵与价值。礼门修证学是一门专注于修炼身心、成就事业的学问与工夫。它深深根植于儒家以礼修身的思想理念,并非单纯的理论罗列与义理阐释,而是注重工夫的实修与实证。丁一介先生指出,就具体的实操工夫而言,礼门修证学要求人们通过读经、习礼、致乐、行射、静坐、立身、治气、养心、内省等多种方式,以及与其相融一体的古法导引心诀、术数来进行修炼。同时,它更为强调事上修炼,正如“事以济为理,功以成为德”所表达的那样,只有在实际事务中不断磨砺,才能真正领悟礼门修证学的真谛。

丁一介先生在第二届中华礼乐文化节做礼乐修身与生命健康主旨发言(左二为丁一介先生)

与其他学派的修炼方式不同,礼门修证学倡导在尘世中修行。它将生命中的每一种境遇都视为礼仪实践的契机和道场,以实现生命道德的觉醒为终极目标。丁一介先生在《礼门摄生导引诀》中写道:“礼门行大道,是故亦惜身,隐修导引术,摄生济苍民。宴居习不辍,续命传德音。”这充分表明,礼门修证学不仅追求个人身心的修炼,更强调通过生命长度的延伸,更好地传播道德文化,造福民众。它将个人的修行与社会的福祉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华礼仪文化中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

五、礼仪与家庭教育的紧密关联

丁一介先生对“礼仪与家庭教育”这一话题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礼仪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礼是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正如《礼记》中所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因此,以礼树人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古人注重培养孩子洒扫应对进退的能力,这些都是礼仪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孩子们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丁一介先生在全国“母耀中华 为国育才”交流会发表主旨演讲

家风建设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通过家训、家规传承下来的家教理念和行为准则,而这些家训、家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礼文化内涵。孔子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强调了礼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诗礼传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理念,它体现了人们对礼仪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丁一介先生主持以“告别童年 感恩立志”为主题的成童礼仪式教育现场

中国清代著名学者陈宏谋认为“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于礼”。这进一步阐明了礼仪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中华文明的传承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而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家庭教育,礼仪文化得以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

丁一介先生强调,发扬中国优良家教传统,不仅是解决当前诸多家教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华礼仪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礼仪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让中华礼仪文化在家庭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六、中华礼仪应用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

在中华礼仪文化的复兴过程中,丁一介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问题。他在“中华礼学应用发展合作交流会”上指出,“中华礼仪在应用实践中过度化的表演做作”现象给社会公众带来了负面认知。

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各种仪式、礼射及华服文化展演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从业人员未能正确把握文化展演与社会生活中实际应用的区别。例如,有些执礼官在仪式服务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和表演,动作夸张,如同戏曲演员,弹冠振臂,步如戏曲,手势、眼神、身段,甚至发声都过于舞台化。这种表演方式不仅缺乏生活应用的真实呈现,还淡化了仪式的庄严性和教化意义,让老百姓觉得这些传统仪式只是在演戏,而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此外,在一些女性仪姿、仪态训练班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老师及学员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过于追求表面的形式美,而忽视了传统礼仪的内涵和精神,甚至衣裳暴露、翘臀扭腰、搔首弄姿,偏离了中国传统女性应有的端庄、优雅、知性、贤淑之美。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传统礼仪的规范,也给社会公众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影响了中华礼仪文化的形象和声誉。

在礼射文化复兴方面,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礼射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但在一些射礼仪式的表演及研学体验活动中,许多射手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拉弓作势,而忽视了内在的技法和修养。要么缺乏安祥大雅、从容端庄的威仪,要么技法拙乱、箭不中靶,给人以花架子、耍杂艺的感觉,与本源自中国文化的日本弓道相比,差距明显。这种现象不仅让人们对礼射文化的内涵产生了误解,也阻碍了礼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丁一介先生在登封少林寺武术馆传授礼射文化并实训礼射技艺

丁一介先生认为,礼学是一门实学,中华礼仪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在应用实践中过度表演做作,就会让公众产生“华而不实、偏离生活、用处不大”的看法。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会对中华传统文化失去兴趣甚至反感,这对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播和复兴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加强对中华礼仪文化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让人们真正理解中华礼仪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形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文化展演与实际应用的区别,避免过度表演做作的现象。

七、中华礼仪文化走向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华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丁一介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礼仪学者和导师,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思考。

丁一介先生感慨道:“中华礼仪文化要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当前,许多国人对中华礼仪文化尚未达成正确的认知与应用,这无疑给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添了阻碍。然而,尽管困难重重,我们仍需坚定前行,因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中国正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心,这为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内,对中华礼仪文化的普及和教育仍有待加强,民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文化自信尚未完全建立。在国际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误解,也给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024年9月28日丁一介先生应邀参加全球华人国学盛典

八、中华礼仪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一)加强文化普及,树立文化自信

丁一介先生认为,首要任务是持续加强中华礼仪文化的普及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当民众真正理解并认同中华礼仪文化,才能建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和传承这一文化。

(二)树立代言意识,展现国家形象

“中国正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每一位中国人都应成为礼仪之邦的代言人。”丁一介先生强调,礼仪不仅是个人形象和文明程度的体现,更代表着中华民族与国家的形象。我们要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文化传播使命,以良好的礼仪素养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传递中国的价值观念。

(三)焕发“普世价值,促进世界和谐

中华礼仪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普世价值”,如诚信、尊重、和谐、秩序、平等、仁爱等。这些价值观念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超越国界和文化的力量。丁一介先生坚信,我们应当积极弘扬这些“普世价值”,使其在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人民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创新发展与传播

中华礼仪文化要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丁一介先生指出,我们要结合时代需求,对传统礼仪文化进行创新,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新型传播渠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让中华礼仪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五)搭建传播平台

丁一介先生积极投身于中华礼仪文明传播平台的搭建工作。从2021年4月的“澳门华礼华服文化国际论坛”,到今年6月的“中华礼乐文化节”,再到长沙举办的“中华礼学应用发展合作交流会”,这些活动都为中华礼仪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些平台,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认同,为中华礼仪文化走向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2021年丁一介先生联合发起澳门华礼华服文化国际论坛并担当嘉宾主持

九、礼仪文化师资人才的培养建议

作为一名礼仪学者和导师,丁一介先生深知礼仪文化师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深刻认识中华礼仪的重要性

丁一介先生强调,礼仪文化师资人才必须充分认识中华礼仪的重要性。中华礼仪在中国历史和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华礼仪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礼仪师资人才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弘扬礼仪文化、开展礼仪教育、推广礼仪文明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坚定地以传承和发展中华礼仪文化为己任。

(二)注重自我实修实证

“荀子曾言:‘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丁一介先生以此为据,认为礼仪师资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以礼修身。只有自己做到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规范,才能成为他人的榜样,进而教化大众。自我实修实证是成为一名优秀礼仪师资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才能更好地传播礼仪文化。

(三)经典研习与实践结合

礼学经典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包括《三礼》等学术著作,还涵盖了中国社会历代实际应用中的礼仪规范和经验。丁一介先生认为,礼仪文化师资人才要将礼学经典的研习与社会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让礼学走进民间、贴近大众,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挥中华礼仪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将经典中的礼仪知识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使中华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落地生根。

2016年丁一介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面向未来的经学与礼学”学术研讨会并做主旨报告(第二排由左向右第三位为丁一介先生)

(四)以中为体,中西并用

丁一介先生引用《礼记》中“礼者,时为大”的观点,指出中国礼仪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礼仪文化师资人才要对中华礼仪文化的价值理念、教化精神和规范守则进行科学的鉴别和扬弃,既要继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创新。同时,要以中为体,中西并用,在借鉴西方礼仪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保持中华礼仪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实现中华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的融合发展。

(五)创新培养方式

丁一介先生提倡采用常规礼仪师资班与传统师徒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常规礼仪师资班可以大规模地培养礼仪文化传播者,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传统师徒制则能够针对中华礼仪中的深层次心法理念、修炼工夫和仪式操作等学术技艺进行口传心授。通过这种方式,从大班中选拔优秀人才,再以师徒传承制进行重点培养,能够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礼仪文化师资人才,为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十、为中华礼仪文化传承发展而不遗余力

总之,丁一介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结合时代的创新思维,为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应用、发展作出了表率和贡献。在如他这样以礼为本、以礼为纪、以礼为生、以礼为命的一代专家学者的引领下,我们相信中华礼仪文化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通过加强礼仪文化师资人才的培养,也必将为中华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责编:刘十六)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