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问学记|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

余世存 原创

2024-10-13 08:47

“知道自己”这一点,才是“以史为鉴”的真义。作为个人,没有人在患健忘症之后,还能清楚理性地处理日常事务。而作为整体的人群,却往往以为只是活在今天,何必知道过去。历史的知识,即是治疗集体健忘症的药方。

——许倬云


本文摘自《许倬云问学记》

最近有一位很有教养的友人告诉我,他从中学开始就讨厌历史,不知为什么要记住那些年代,要了解那些遥远往古的史事。这位友人的疑问其实也困惑了许多人。历史这一门学科,对于一般人言之,只是考试时必须过的一道关卡。对于另一些人,历史只是掌故与故事,可以作为谈资。甚至熟知以史为鉴的知识分子,也往往未必能明白“以史为鉴”一词的具体意义。因为过去与现在毕竟有太多的差异,如何以过去为鉴仍是相当模糊的观念。

撇开自然历史不谈,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过去经历的整体。我们日常语言中所称的史事,其实都不过是这个整体历史中的一些枝节片段。枝节与片段并不能孤立,在时序上,每一个片段都有前面无数的因,后面无穷的果。在空间上,每一枝节也有旁延的牵绊与关联,很难将一件史事完全与其他相关的事件切开。

正由于人类的整体经历如此复杂,始有历史这样一个学科,致力于厘清错综的时空关系。同时,也正因为历史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如何分割可以处理的史事单位成为永远聚讼的难题。由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史事必然呈现不同的面貌。于是,即使已经整理得相当清楚的某一史事,前人认为已清楚的史事,由于讨论的角度已改变,又必须由另一史学工作者加以新的解释。

01

不偏不倚重建史事

因此史学工作者永远面临两难的情势:一方面他必须尽可能就手头能掌握的资料(所谓史料)整理出一些头绪;另一方面,他也明白,他既不能在时空两界作无穷的伸展以求周全,也不能预知下一个史学工作者将会从哪一个角度来再度审查这一件史事的范围及变化过程。

史学工作者至多只能做到,到目前史料所及的范围内,以自己最大的努力诚实地揭去误解与偏见,尽可能从自己提问题的角度不偏不倚地重建史事发展的轮廓。他的工作,是留待未来的史学工作者在这一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重建,也留待未来无数代的史学工作者,各就其时代当问的问题提出一套又一套的阐释。
在史学的范畴内,没有永远不能更改的定论,更没有已经完成的工作,这是史学工作者悲观的命运。但是,史学永远有推陈出新的机会,则又是乐观的命运了。
由于每一时代都有不同的历史焦点,史料的定义也因此不断地扩大内容。在古代,也许只有档案是史料,以记录典章制度及政治与宗教的大事。在今天,考古的实物、民间的传说、医药与疾病的记录、文学与艺术的主题与风格,无不可以取来作为史料,以观察古人的心态与生活。至于人口资料、户口记录、土地契约、商务合同之类,无非档案的延长,理所当然地被列为史料。

从这些扩大的史料范围而言,史事的项目也相应扩大。今日史学的内容,已不限于国家大事,更不是只注意到社会上层,史学研究的项目包括社会各阶层、生活各方面。例如疾病对某一时空的历史产生的影响如何。又如,某种群众的心态如何形之于当世的风气。凡此种种新的历史焦点,不幸还未能为一般人所了解。因此史学工作者当有责任,向社会解释自己专业的确实内容,社会大众也可分享专业研究的成果。

02

知道自己,才能以史为鉴

历史的功能,自然不能只为了好奇的谈资,也不能只为了参考前例故实。从狭义的功能说,每一类资料,经过整理分析,便可为社会科学相关的一些学科提供有时序深度的素材,使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等不致只从当世人群搜集研究的基本资料,庶几构建更周密的理论。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历史固然不会如重放旧电影一般重现,从人类在历史上累积的经历中,人类还是可以提撷对自身整体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更有自知之明。尤其“知道自己”这一点,才是“以史为鉴”的真义。作为个人,没有人在患健忘症之后,还能清楚理性地处理日常事务。而作为整体的人群,却往往以为只是活在今天,何必知道过去。历史的知识,即是治疗集体健忘症的药方。

一位有过严格训练的史学工作者,限于个人的精力,势须选取劳务分工后的某一领域,以为自己工作的园地。他可能在整理史料方面尽力,也可能致力于重建某一系列的史事;他可能是某一断代的专家,也可能是某一专题的专家。然而,即使人数不会多,总还有一些史学工作者选择了综合性的工作,尝试提出宏观的解释,这是“史识”的运用。
然而史识并不是综合者的专利,不论一位史学工作者选择哪一项专业,他有意无意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史识”,作为他取舍史料、界定史事及解释历史的依据。不幸许多史学工作者并不严格检查自己的“史识”,遂致历史学界本身往往缺少自觉性的合作。因此这是史学工作者应当时时警惕的缺陷,而不能只是责备社会大众误解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