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中的上海银行:金融投资1.35万亿,净息差1.19%A股行倒数
文 丨 刘宇
出品丨鳌头财经
一封举报信,将上海银行(601229.SH)卷入财务造假风波。
近期,一则“易方达香港利用境外平台存在多项违规行为”的匿名举报信,在金融圈疯传。举报声称易方达基金香港公司(简称“易方达香港”)涉及五宗罪,其中一项,是隐瞒上海银行境外账户重大亏损,上海银行因此虚增净利润10亿元。
对于上述指控,易方达香港及上海银行方面均予以否认。
上海银行热衷投资,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金融投资达1.35万亿元,略低于发放的贷款及垫款1.42万亿。近几年,上海银行业绩增长疲软,原因之一是,净息差持续收窄,今年上半年,其净息差为1.19%,在A股42家银行中倒数第二。
上海银行曾经“重仓”的地产和消费也风光不再,该行因向“宝能系”追债超70亿元也备受市场关注。
被举报隐瞒重大亏损
9月24日开始,网络流传一封署名“易方达香港吹哨人”的举报信,题为《是谁把易方达香港带入火坑的?》引发广泛关注。
这封举报信称易方达香港利用境外平台,存在五项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协助上海银行隐瞒投资境外重大亏损、利益输送、非法卖空香港上市股票等。
举报称,上海银行委托易方达香港管理其境外超过100亿元自有资金,并用两个易方达香港专户分开管理。之后,易方达香港以专户管理人的身份及专户名义投资于境外美元债及其管理的两只香港公募基金——易方达(香港)精选债券基金(上海银行投资金额约70亿元)、易方达(香港)亚洲高收益债券基金(上海银行投资金额约30亿元)。
由于2021年、2022年境外美元债爆雷,上述两只基金业绩亏损较大。为了隐藏这部分重大亏损,易方达(香港)以摊余成本计算为名目及做假账的方式调节基金份额净值,并出具专户估值报告。受此影响,上海银行也以调节的假账专户报表入账,虚增年度净利润10亿元以上。
举报信还称,只要审核上海银行入账数据,以及易方达香港发出的估值报告,上述情况便可核实。
举报信还提到,易方达国际控股的自有资金由一名易方达香港的独立投资基金经理管理,但实际操盘人是管理境内公募基金的周宇。今年7月27日,周宇因个人原因辞职。
9月25日晚,易方达官网声明,市场上出现一些有关公司的不实及恶意指控,易方达香港高度关注,第一时间启动内审程序,并聘请外部香港律师事务所就相关事项开展了独立调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确保各项业务运作的合规性。目前,公司各项业务运营正常。
9月27日,上海银行回应媒体时称,相关传闻不实,不存在隐藏亏损情况。
上述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尚无定论。有人士认为,公开信息与举报内容存在矛盾,基金公布的业绩数据与举报信中提及的亏损幅度基本相符,为何还要费尽心机造假?
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银行旗下的一家香港公司经营业绩惨淡。
2013年,上海银行设立上银香港,是首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2015年,上银香港设立上银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上银国际”)。上银国际是上海银行的境外投行平台,为该行提供跨境投融资业服务。
根据上海银行年报披露,2021年以来,上银国际持续亏损,三年半共亏19.33亿港元。其中,2023年,由于资产减值损失和处置部分房地产债券,上银国际净亏损7.33亿港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7亿港元,净利润为-6.86亿港元。截至2023年底,上银国际净资产为-2.29亿港元,已经资不抵债。
值得一提的是,9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对时任上海银行海外业务部港台业务部高级经理助理庞雅琦予以警告,原因是其对上海银行境外机构重大投资事项未经行政许可负有直接责任。
今年5月30日,上海银行因上述违规行为被罚款80万元。
向“宝能系”追债超100亿元
困境中的“宝能系”财务危机爆发,上海银行也深陷其中,并引发追债风波。
9月27日晚间,上海银行公告了两件诉讼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深业物流、宝能地产、宝能置地、宝能投资、宝能控股、姚振华等(简称“宝能系”)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借款本金34.77亿元、38.99亿元借款本息、逾期违约金以及实现债券所产生的诉讼费、保全费用等。两笔借款本金合计达73.76亿元。
公告显示,2018年9月、10月、12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通过认购信托资金向深业物流分别放款15亿元、23亿元、40亿元,到期日分别为2021年9月26日、10月18日及2022年6月17日。担保方式为“宝能系”提供不动产抵押担保、租金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等。
借款78亿元,截至起诉之日,“宝能系”尚有73.76亿元本金未归还,这些借款全部逾期。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宝能系”仍然深陷财务危机之中。9月29日,宝能投资及其子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涉及金额20.25亿元。
天眼查显示,宝能投资现有152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468.57亿元。该公司还被法院出具限制消费令225条。
“宝能系”负债累累,上海银行能追回上述贷款吗?该行称,已于2021年底将上述贷款笔授信纳入不良,充分计提了减值准备。
其实,早在去年,上海银行深圳分行就已通过司法途径向“宝能系”追债。去年10月13日晚,上海银行公告,因为未如期偿还25.80亿元借款本息,深圳分行起诉“宝能系”。
综上所述,上海银行通过司法途径向“宝能系”追讨的债权本金就达99.56亿元,加上利息、违约金等,合计超百亿。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海衡源法定代表人徐国良公开举报称,上海银行向深业物流违规发放贷款120亿元。当时,上海回应称,对宝能集团的授信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如今来看,上海银行还是踩雷“宝能系”。
房地产贷款曾是上海银行贷款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至2021年,上海银行公司贷款(房地产业)分别为1543.91亿元、1566.95亿元、1560.62亿元,约占贷款及垫款总额的15.88%、14.27%、12.75%。
近年来,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大幅攀升。上述同期,不良率分别为0.10%、2.39%、3.05%。经过大力处置,今年上半年,不良率回落至1.39%。
与之对应的是,该行拨备覆盖率从2021年的301.13%一路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68.97%。
业绩疲软增长点在哪儿
2022年、2023年,上海银行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1.12亿元、505.64亿元,同比下降5.54%、4.8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80亿元、225.45亿元,同比增长1.08%、1.19%。今年上半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为 262.47亿元,同比下降0.43%;归母净利润为129.69亿元,同比增长1.04%。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该行营业收入持续下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1%左右,增长明显乏力。
今年上半年,与上海银行资产规模相近的同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2%、2.40%、10.05%、8.51%。
从半年报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投资净收益79.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9.30%,增幅为291.40%。上海银行解释称,把握市场利率波段,加快金融资产流转,投资收益增加。
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投资净收益创了历史同期新高。正是靠投资净收益大增,该行才保住了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
上海银行热衷投资,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金融投资高达1.35万亿。2021年至2023年,其金融投资分别为1.04万亿、1.15万亿、1.31万亿,对应的投资净收益分别为75.80亿元、74.57亿元、67.72亿元。
超万亿投资,年投资净收益均不到80亿元。与之对应的是,今年6月底,该行发放的贷款及垫款约为1.42亿元,利息净收入为161.75亿元,同比下降10.78%,仍然是投资净收益的2倍多。不过,该行利息净收入持续下降,2022年、2023年分别为380亿元、351.64亿元,同比下降6.03%、7.46%。
与利息净收入持续下降直接相关的是,上海银行的净息差持续收窄。2020年,该行净息差为1.82%,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74%、1.54%、1.34%,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1.19%。
在A股42家银行中,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净息差位居倒数第二。
上海银行曾重点发力房地产市场,但如今房地产市场尚未缓过气,曾经“重仓”的消费贷业务,随着监管加强,也开始萎缩。今年上半年,该行消费贷规模为1035.67亿元,较2019年的1750.59亿元下降了40.84%。
业绩疲软的上海银行该如何发力,找到新的增长点?
去年12月,上海银行换帅,建行出身的施红敏接棒。他将如何带领上海银行走出窘境,备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