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聚焦】陈振濂在哈尔滨谈篆刻艺术的未来形态:“表现力”

陈振濂艺术讲堂 原创

2024-10-05 19:13

在“黑龙江地域印学研究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摘要)

2024年9月20日下午三点,首届黑龙江省篆刻艺术周活动系列之一:黑龙江地域印学研究座谈会召开。陈振濂主席发表会议总结讲话。根据会议记录。要旨如下。

黑龙江的篆刻实力很强,比京沪浙苏的发达地区并不逊色。这个群体,是一支在当代绝不可忽视的主力方面军。

黑龙江文联书协提出了“龙江书刻”振兴计划。十年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书是“书法”,“刻”是篆刻”。“刻”(篆刻)在黑龙江其实本来并不具有古代的历史优势。比如商周秦汉古玺印、元明清篆刻、民国时期甚至建国以后波澜壮阔百花齐放的篆刻艺术。作为百年印学传统,黑龙江其实都没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黑龙江篆刻创作实践的令人刮目相看,是在新世纪以后。

它的异军崛起在时间刻度上看,大致与西泠印社百年社庆2003年以后的锐意创新、关注印学弘扬的顶层设计,和西泠印社社务的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同步。比如这次的黑龙江第十六届篆刻艺术展即是例证:遍观全国各省,篆刻之省展连办二十多年而有十六届的记录,恐怕闻所未闻,独一无二。

古典传统积累不如京沪浙苏之厚实,在过去,本省篆刻青年之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和积极推进交流,便成了篆刻艺术在黑龙江争取“存活”的基本需要。积极参加全国、各省、各专题的展览交流,是题中应有之义。西泠印社社员中在黑龙江的,竟有13位之多。妥妥的省级社员占比居全国前五。而通过考试入社的如汤忠辉、刘银鹏、曹文武等等六七人,正是在评奖时拔得头筹的过程中从而名振印坛。

因为本省并无在全国居于前列名震天下的前辈巨匠,则青年学子向外界先进学习取经,必然成为黑龙江印人的共识从而形成浓厚的大氛围。比如出省域要在全国平台上攻城略地过关斩将,当然必须毫不犹豫地先求向外无条件学习汲取,转益多师是必须的前提。而这样的结果是:老旧的、固化的、保守的、迂腐的、因循的态度,完全没有取胜成功的希望。而努力汲取外来资源,大胆探索,取险径试盲道,却有可能获得成功。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印学信息传播全覆盖,和印谱印章高清印刷的高科技支持。资料的获得和占有便利,使得视野大开的黑龙江篆刻中青年们思维活跃、行动迅捷,从而形成了一个在全国各省同行相比之下毫不逊色且有后来居上实力的特定群体。

在认知稳定有高度、实践上已经水平崭齐、更有勃勃生机的探索的现实下;如何拒绝平庸,不随大流,寻找突破口,便成了黑龙江印人群体面临的下一个严肃严峻的挑战。

目前全国篆刻界的作品评审,大约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主流形态,是讲究篆刻本位的技术主义的标准。以“传统的”技巧、流派、样式为固定的历史蓝本。合者取之,不合者弃之。我称之为是“古法传统派”,它在爱好者、初学者中最受信奉。这一点,与今天书法展览中技术主义倾向泛滥的情况十分相类似。

第二种形态,是讲究作品中意境、气息、氛围、格调的标准。即在技术层面上已达{及格线}或{良好线}的基础上,不再纠缠于技术如字法刀法印面的丝丝入扣精密无懈,而去追究其相对抽象精神层面上的丰富信息和情绪表达。比如典雅、约敛、沉稳、肆张、质朴、优逸、萧散等等,在古典物质技术基础上,追求个人的独特趣味。而且不因为所谓“个性”一成不变,而是有多向度多面相的拓展——不求传统的固定“个人风格”,而是“一作一貌”,根据作品(存在物)而不是作家(人)来作为优劣的基本判断值。这种方式,我称为个性主义派:每个印“人”而言是个性主义;在每一方“印”(物)而言则是个体主义。

我们态度鲜明地取后者。

倘若推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形态,应该是:

———检验篆刻作为艺术的“表现力”(创造力)。

“表现力”的含义,是每方印(而不是每个印人一生有雷同的千百方印)必须是一个独特的宇宙世界。“一印一貌”本就是它的认知基础。但“一印一貌”的标准,可能还只是指风格多变技术全面,是熟炼掌握各家路数的含义;而“表现力”则更升格为在“貌”以上的形势、精神、趣味、解读。

也许在今后的当代印坛,当然一定会包括黑龙江中青年篆刻家群体,若干年后在双年展与省展中进行评奖时,会逐渐采取以“表现力”(创造力)为最高指标。

这是篆刻艺术发展的“物”的需要;

更是篆刻家个人健康智慧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首届黑龙江省篆刻艺术周 | “黑龙江地域印学研究”座谈会召开

黑龙江省文联

9月20日下午,作为首届黑龙江省篆刻艺术周系列活动之一的“黑龙江地域印学研究”座谈会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篆刻艺术家40余人齐聚一堂、座谈交流,共同回顾、总结黑龙江地域印学的历史沿革、风格特点,展望黑龙江篆刻艺术的创作方向、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推动黑龙江地域印学和黑龙江篆刻艺术高质量发展锚定目标、指明方向。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黑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马新,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社委会副主任王宏伟,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许雄志、范正红等西泠印社访学团艺术家及黑龙江省书协主席团成员、理事会理事和骨干篆刻作者等参加座谈会。会议由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协理事、黑龙江省书协主席张戈主持。

座谈会上,马新致欢迎词。他说,本次座谈会得到西泠印社的大力支持,对于黑龙江书法界来说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幸事。希望在座谈交流中各位艺术家能够畅所欲言,为黑龙江地域印学研究和黑龙江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多提宝贵意见。他表示,黑龙江省文联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通过搭建平台媒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强创作引领、推进篆刻艺术普及等工作举措,为篆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奠定基础。

座谈会上,张戈、郑长华、秦宏、闫恩双、于海波、芦海娇等黑龙江艺术家代表分别围绕黑龙江篆刻艺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黑龙江篆刻艺术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邓散木对黑龙江印学的影响、黑龙江写意篆刻风格成因、黑龙江省高校篆刻课程现状、黑龙江篆刻艺术的当代发展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对于黑龙江地域印学的发展、风格、教学、影响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西泠印社访学团刘洪洋、陈国成、李智野、何连海等篆刻艺术家立足黑龙江地域印学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心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并从专业视角为黑龙江地域印学以及黑龙江篆刻艺术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性、较强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自由发言讨论。西泠印社访学团成员范正红、蔡毅、许雄志、谷松章、张哲、刘斌、魏晓伟、王臻、杨华、张威和我省篆刻家何鑫、张万栋等,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篆刻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提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现场气氛热烈,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

座谈会最后,陈振濂作总结发言。他对近年来黑龙江省篆刻艺术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高度评价了黑龙江省第十六届篆刻作品展参展作品的整体创作水平,并对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省书协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举办首届黑龙江省篆刻艺术周系列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同时,他立足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从加强顶层设计、关注学科建设、推动小众篆刻艺术融入大众等方面,对未来篆刻艺术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期待与希望、作出了展望和规划。理论思维超前,工作指导明确,给篆刻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们提振了信心,激发了干劲,将对广大篆刻工作者和爱好者今后的创作起到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座谈会,汇聚了国内众多篆刻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经过热烈的发言讨论,大家对龙江篆刻和黑龙江地域印学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创作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会上提出的见解、分析、意见、建议等,也为黑龙江地域印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学术资源。黑龙江省的广大篆刻艺术家和篆刻爱好者将以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为契机,积极推动研讨成果转化为激发创新创作的动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植根龙江文艺发展沃土,加强地域文化交流,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艺术水平、创作篆刻精品,为擦亮“龙江书刻”文艺品牌,更好传承和弘扬篆刻艺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贡献智慧和力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