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这次能涨多久?

市值观察 原创

2024-09-27 09:47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国庆前最后一周,监管层送来了一连串大利好。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集体出手,推出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等诸多重磅政策,甚至涉及此前从未有过的央行间接入市,力度历史罕见。

9月26日,最高决策层举行会议,强调要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再次定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A股也灿烂起来了,沪深指数9月24日当天放量暴涨超过4%,创下4年来最大单日涨幅,上证从2800点下方到收复3000点,只用了三天时间。

其实,低迷了三年的A股,一直潜藏着反转的力量,再给A股一点时间,一切都会不一样。

【阵痛】

如果没有最近的暴涨,今年沪深两市可能创下近30年来首次年线三连阴。

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轮下跌正好撞上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周期,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资本市场都在频创新高。

A股的下跌,有经济和市场周期的因素,也有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但市场本身的生态,也是导致行情低迷的重要原因。

最典型的特征,是过去重融资、轻投资的市场定位,带来了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回报投资者意识不足以及供求结构失衡。

2021年到2023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超过1200家,创下历年最高纪录,而退市公司只有116家,不到全年IPO数量的十分之一。截至2023年底,A股上市公司总数超过5300家,在指数下跌的背景下,A股总市值反而比2020年更高,市场扩容程度可见一斑。

当下的低迷表现,让很多人信心尽失。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美股永远涨、A股永远跌,似乎是永恒不变的事实。

但是,如果我们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看待A股和美股的差异,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认知。

美股是全球最成熟最悠久的资本市场之一,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就已成立,在最初的很长时间里,道指同样是牛短熊长。

只是到了近40多年,股市逐渐成为美国提振经济和消费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监管、持续引入长期投资者、强化平准基金等政策变革,美股市场生态得以巨变,最终走向长牛的成熟阶段。

与美股相比,只有30多年历史的A股,显然远没到成熟期,牛短熊长其实也不过是A股发展过程中难免的阵痛。

【变局】

情绪最悲观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市场的变化。

过去几年,监管层一直在推进制度层面的改革,最主要的方向是大力吸引国内外的长期资金,大幅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从需求端改变A股投资者结构。

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是市场成熟度的重要象征。市场趋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迹象是,过去几年A股虽然表现不佳,但是下跌幅度和波动率远低于过去几轮调整周期,行情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今年2月7日,中国证监会换帅,吴清出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并且是首位有着证监系统履职经历的掌舵者。吴清的上任,意味着中国证监会高层的人事任免、组织模式掀开了新的篇章,证券行业的监管也迎来了更为专业和市场化的方式。

吴清上任后的最明显变化,主要是从供应端改善市场生态,通过大幅压减IPO规模,规范和严格限制大股东减持,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时间。

截至9月24日,今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只有65家,募资总额不到500亿元,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而退市公司达到51家,比去年全年退市数量还要多。

与此同时,今年内发布承诺不减持股份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已有136家,承诺不减持股份期限为6个月至60个月不等。年内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144.9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70%。

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和投资价值,也被监管层提高到空前的高度。

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后,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并就《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在做好主业经营的同时,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

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证监会就已对并购重组大开方便之门。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今年已有15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大重组事件的相关动态,而2023年全年的数量仅为131家。

与2015年乱蹭热点题材的跨界并购不同,今年的并购重组重点是产业内的资源整合,以及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的并购重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短期股价上涨,而是为了长期投资价值的提升。

分红和回购的政策力度,也在大幅提高。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上市公司,通过强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等方式加强监管约束,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取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并注销的,回购注销金额纳入股利支付率计算。

政策刺激下,今年拟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越过去三年总和,分红总和再次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296家,较去年全年的611家接近翻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贵州茅台的60亿回购计划,不但是上市20多年来的第一次,同时也创下今年A股回购纪录,显然也是明显地呵护市场之举。

▲A股今年回购金额超过10亿的公司,来源:同花顺

【王炸】

今年股市政策面迎来的最大利好,其实不是证监会,而是来自央行。

在国庆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宣布将新设立专项再贷款工具,旨在支持上市公司回购和主要股东增持股票,稳定资本市场,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未来可视运用情况扩大规模。

与此同时,央行还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自身持有的股票ETF等证券资产作为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首期互换便利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我跟吴清主席说了,只要这个事情做得好,未来可以再来5000亿元,或者第三个5000亿元,我们是开放的。”央行行长潘功胜的表态,意味深长。

从法理上看,央行不能直接投资股票,互换便利政策意味着,代表国家意志的央行可以持续地变相入场持有股票。在银行体系货币空转的背景下,央行入场代表着股市将成为全新的货币增发渠道,承担起激活货币、提振经济的功能,股市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换句话说,这本质上就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带来源源不断增量资金的同时,对股市的积极影响将极其巨大且深远。

央行冲破重重阻力直接下场,显然是认识到股市在当前环境下的破局作用。

中国有2亿多股民,通过基金投资股市的估计也有2亿以上,股市上涨,意味着4亿多人的财富增长,消费就会得到极大提振。

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市场活跃、股价提高,意味着更好的融资和经营环境,中国一些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政策的落地和发酵当然还需要时间,但是伴随市场生态的巨变和国家意志的力挺,估值已具备较大吸引力的A股,还会有全新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

我们应该再多一点信心和耐心,再给A股一点时间,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短期股价灿烂,而是为了长期能一直灿烂。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