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十中创新课堂教学——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郑信融媒 原创

2024-09-26 15:16

“大家好!我今天讲述的历史小故事是《鼓盆而歌》。庄子的妻子去世了,惠子前来吊唁,看到庄子正席地而坐,敲着盆子唱歌……”9月26日上午,在郑州市第十中学高二5班的历史课堂上,张一垚同学正在讲述历史小故事。

张一垚同学在讲述历史小故事《鼓盆而歌》

本学期开学以来,高二年级的李新华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推行了一项创新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前,让学生轮流讲述历史小故事。同学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大义灭亲》《三顾茅庐》《负荆请罪》《退避三舍》《曾子杀猪》等,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李新华老师在学生讲述结束后,还会进行详细的点评和补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自主表达与深度思考的双重平台。这一举措,不仅获得了同学们的喜爱,还在学校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刘旭同学在讲述历史小故事《大义灭亲》

李新华老师深知历史学科在学生心中容易产生“枯燥、难记”的印象。为此,她希望通过讲述历史小故事的形式,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易懂,激发同学们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在每次上课前,由一位同学将自己准备的历史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视角进行讲述,使得这些本应带有书本气息的内容变得鲜活。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李未希同学在讲述历史小故事《三顾茅庐》

同学们每次讲解完毕,李新华老师都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点评内容不仅限于故事本身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还会结合现代社会进行延伸,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李老师的点评往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纠正学生讲解中的细微错误,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二是拓展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后世的影响。例如,在学生在讲解《大义灭亲》时,李新华老师不仅讲述了这一故事的道德层面,还引发了关于法律与亲情冲突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现代法治社会的思考。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还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深度思维能力。通过每堂课前的小故事讲述,同学们逐渐形成了历史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新华老师在对学生的讲述进行点评

“在讲台上讲故事,感觉自己像个小老师,既锻炼了自己,也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张一垚同学在分享自己参与讲述的感受时说道。课堂不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播,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互动的学习场所。同学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分享”知识,每一名同学都在分享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李新华老师的教学创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同学们在课下主动查找资料,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同一个历史事件,有些学生甚至会加入一些表演元素,使得讲解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郑州市第十中学副校长张继波表示,李新华老师的这一课堂教学创新,展现了她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让学生讲述历史小故事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他还希望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能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有味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朱开锋)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