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黄河分界线“认得”我

中原网 原创

2024-09-24 09:34

【黄澄澄的黄河水呦红彤彤的心】

系列报道

这条黄河分界线“认得”我

东经113°27′、北纬34°58′,黄河之滨、邙岭之尾,一座21米高的黄河中下游分界碑高高矗立。作为万里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这里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桃花峪。

我们跟随“老黄河”李红军登临碑顶,俯瞰大河滔滔,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向西看,邙岭绵延、山峦叠翠,黄河从沟壑纵横里走来;向东望,一马平川、天远地阔,黄河向广袤平原中走去。将近20年间,李红军就是在这里,护送着黄河从中游流向下游、从山地流向平原。

脚踏中下游 万事不用愁

桃花峪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原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水的山谷。在黄河中下游分界碑下,地上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分界线,一侧写着“中游”,一侧写着“下游”。李红军领着大家走到分界线上,两脚分踏“中游”“下游”。他笑道:“这里有句俗语,脚踏中下游、万事不用愁,所以来到桃花峪,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一脚踏‘两游’。”

黄河中下游分界碑高高矗立

李红军今年62岁,退休前是荥阳河务局的一名职工。16岁那年,李红军进入当时的黄河石料厂工作,自此与黄河结缘。2003年,李红军调至桃花峪控导工程工作,从采石料供黄河防汛抢险使用,到真正在黄河一线守堤防汛,可以说,李红军的大半生都在守护黄河。

“我生于荥阳南部,老家离黄河还有六七十公里,在来到桃花峪工作前,我对这个地方并不是很了解。”如今,李红军提起桃花峪的历史则如数家珍,“桃花峪最早叫僧朗谷,晋时高僧僧朗曾在此布道修行。到唐德宗时,皇家在此修筑昭成寺,又因这里种植的桃子品质极佳,僧朗谷成为唐王朝的皇家果园,人们也开始把这个地方叫做桃花峪。”桃花峪因景得名,据《河阴县志》记载,桃花峪“夹岸多桃林,春三月时,游人为之目眩。”由此还能窥见古时这里“桃花如流瀑,阡陌飘红云”的美景。

“你们知道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也在这里吗?”顺着李红军所指,从桃花峪向西南看去,不远处是汉霸二王城,二王城中间就是鸿沟,即著名的“楚河汉界”。两千多年前,桃花峪附近的鸿沟是为楚汉分界;两千多年后,桃花峪被定为黄河中下游分界。李红军说,长期以来,关于黄河中下游分界点,至少存在三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洛阳旧孟津说和荥阳桃花峪说。黄委会自1946年成立以来,一直以桃花峪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但中学地理教材之前长期采用的是旧孟津说。2008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明确指出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在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桃花峪正式取代旧孟津成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李红军刚来到桃花峪时,站在分界碑顶,西看沟壑纵横,东望一马平川,他立即明白了这里为什么是中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是黄河流经的最后一道峡谷,从桃花峪往下,黄河就进入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再无山体束缚。”

桃花峪位于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二、三级交接点,是山地与平原的衔接处。黄河从这里进入华北平原后,河道变得宽浅,水流变得散乱,泥沙开始淤积,河床逐年抬高,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桃花峪向东几公里处,就是千里黄河大堤的起点。

“黄河历史上数次改道,都是从桃花峪开始。”据史料记载,黄河下游改道共有26次,其中大的改道为5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最早就是形容黄河经常改道,改道后原来在河东的地方变到了河西。

1999年,桃花峪控导工程开始修建,“最初是为了保护汉霸二王城遗址,当时黄河紧贴邙岭而流,河水南侵,山体不断被冲刷,汉霸二王城眼看就要被吞没,于是政府决定修建工程来保护遗址。”李红军说,桃花峪控导工程稳定了河势流路,在保护汉霸二王城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因河势变化给滩区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了从桃花峪向郑州市引黄供水的可靠性。

李红军2003年来到桃花峪后,主要任务就是工程养护和防汛抢险。“桃花峪控导工程守着一山一河,我们守着工程。”李红军至今仍记得十多年前的一次汛期险情,当时雨不住地下,他们守在河边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夜里雨歇之时,实在支撑不住就躺在岸边石头上眯了一会儿,睡梦中听到“哗啦哗啦”的声音,“起来,起来,又出险了!”李红军一声大喊,大家全都一跃而起循声找去,很快就发现一处堤坝受大流顶冲,根石走失,坦石正在下滑。大家立即投入到抢险中,并将险情上报,在多方合力下,最后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桃花峪跟李红军初来时相比已变化许多,山更绿了,河更顺了,工作环境更好了,堤防建设更加标准化,巡堤查险也更加智慧化,唯一不变的是“黄河人”守护黄河的初心。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每至傍晚,桃花峪总是游人如织。站在分界碑广场的松树下远眺,汀洲云树共茫茫,斜晖脉脉水悠悠。在此处,长河落日、金波浩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之景从诗中走入现实。

20年里,李红军亲眼看着桃花峪一天天变为今天的美丽模样。而今李红军虽已退休,但仍不时回来看看。在这里,他经常遇到一些年轻的骑行者和拍照者,听闻这些年轻人说起这里已经是大家口口相传的网红打卡地,李红军打心眼里高兴。

沿着李红军的目光再次向西看去,一条大桥横跨黄河南北,落日映照下如一条闪着金光的巨龙横卧大河。李红军说,桃花峪黄河大桥2010年3月开始建设,2013年9月27日正式通车。他看着大桥一点点建成,当落成通车之时,不禁思绪万千。古时,桃花峪是一个渡口,两岸往来只能靠船。千年前的人们绝对想象不到,千年后一桥飞架南北。

漫步在桃花峪堤坝上,两侧绿树成荫。李红军说,坝上的树大多是他们在这里时栽种的,如今都已长成参天大树,一代又一代的“黄河人”一起守护着黄河安澜东流,黄河很美,未来会更美。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宇航 田莎 刘盼盼 文 周甬 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