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刘氏中医世家传奇 第十集 峥嵘岁月(中)
第十集 峥嵘岁月(中)
除了我的祖父三兄弟之外,本家其他人的日子也是有悲有喜,反差很大。
在第五集《修改祖制》的行文中提到,我的大曾祖父刘俊峰早年在长垣县佘家镇开堂行医,医术精湛,门庭若市。和我的大祖父刘守真遭遇雷同,社会成分划分之后,大搞阶级斗争,大曾祖父也受到了冲击。在那样一个社会变革期,人心不古,家乡极个别有严重仇富心理的流氓无产者开始罗织罪名、捏造证据,对已经一把年纪的大曾祖父进行人身攻击。面对那些无中生有的指控,大曾祖父气得吐血,一病不起,不久含冤离世。膝下长子刘守本、次子刘守义强忍悲愤之情扶灵柩回乡。葬父之后,已得父亲医学真传的堂祖父刘守本离开家乡,到五十里外的滑县焦虎镇开堂坐诊,并在那里安家落户,再也没有回来过。堂祖父刘守义留在了家乡,从此不问世事,不爱医书爱唱本,书没念多少,却落了个高度近视,最终一事无成。
四曾祖父刘振峰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投身革命并入了党,在战场上多次救治伤员立功、受表彰,虽然也是成分不好,但被人们称为“红色地主”,不仅未受到冲击,还作为优抚对象予以照顾。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四曾祖父刘振峰转业回乡,不靠国家安置,自谋生路,也在县城道口镇开了一家诊所,毗邻大功河而居,和我的曾祖父在一座城内遥相呼应。军医出身的四曾祖父中西医结合,诊病准、下手狠、见效快,颇得患者好评。他的针灸术,更是绝冠当世,堪称我刘氏中医世家的“针灸圣手”。
四曾祖父膝下三子一女,都没有学医,后来在其他领域有所成就的是长子和次子。长子刘守端学业有成,在北京上大学,后来留在北京工作;其女儿更加优秀,新世纪以来在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长期担任播音员(根据国家保密条例,就不提我堂姑的名字了)。次子刘守先,改革开放后长期担任滑县客运公司领导职务;其子刘程远堂叔和我同龄,后来总算是继承了我四曾祖父的衣钵,接手了诊所。
前文提到刘家大院的东院本家基本上以务农为生。后来虽然高祖父放开了学医的祖制,东院子孙有心学医的也未能修成正果。从古至今,汗珠子摔八瓣,靠在泥土里刨食儿吃,解决温饱尚可,发家致富是很难的。然而穷有穷的好处,富有富的灾祸。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解放后划社会成分时,东院本家基本都划成了“中农”甚至“贫农”,无比光荣;西院各户不是“地主”就是“富农”,成了被打压的对象。当时为了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医药公司,在1957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下,政府从各乡镇中医世家中的贫下中农里选人,刘氏东院学医未成的本家爷爷刘守景有幸进入医药公司,成了一名“吃公家饭”的机关干部。激励的作用真是不可小觑,刘守景从此着力培养子女读书。他们虽然考的仅仅是卫校类中等专业学校,但凭着社会成分好,多年以后,女儿刘素哲在安阳市卫校留校任教,长子刘相磊“接班”在县医药公司工作,次子刘相社则在河南省人民政府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