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增长乏力,科技业务拉垮,中国平安转型告急
虽说船大好顶浪,但是如今的中国平安内忧外患,面临行业政策多变与内部经营管理压力,有些尾大不掉,转型很难。
@新熵 原创
作者丨颜曌 编辑丨蕨影
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养老这三个万亿级市场的交汇处,中国平安的未来走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两年前的2022年8月,中国平安发布当年中报时,CEO谢永林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平安正身处第四个10年,也是综合金融加医疗健康的十年。同时,谢永林也坦言,中国平安也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从金融行业角度,中国寿险业面临着深度调整,代理人与产品模式亟待变革;二是因为疫情带来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给中国平安的业绩增长带来冲击;三是来自中国平安内部的经营管理压力。
据观察,如今两年多过去,中国平安的这三个挑战依然存在,而且仍然是其主要矛盾。在经济下行甚至消费降级趋势下,中国平安面临行业政策多变,与内部经营管理压力。
据中国平安最新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虽然寿险及健康险、财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拉动其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但是资产管理和科技板块显疲态,尤其是以陆金所、平安健康为代表的科技业务,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更是隐忧重重。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平安的基本盘并非稳如泰山,潜在风险逐渐暴露。而且,其新业务价值增长动力不足不敌同行,未来落地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也将面临挑战。
核心寿险增长不及同行
众所周知,中国平安的核心业务包括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和银行。其中寿险及健康险更是中国平安实现盈利的业绩支柱。因此,该部分的业绩表现,也显得尤为关键。
整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营收4949.66亿元,同比增长1.26%;归母净利746.19亿元,同比增长6.84%。对比之下,其2023年上半年其营收增速还是7.65%,而净利润则出现了1.25%的下滑。由此可见,其业绩核心指标,前者增速明显放缓,后者则略显乐观。
细分来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财险业务、银行业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506.12亿元、99.09亿元、149.99亿元,分别较2023年同期增长12.17%、7.22%、1.94%,落地产品为平安寿险、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三大业务核心板块均保持正向增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其支柱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寿险新业务价值的增速,却不敌其他主要竞争对手。
据了解,保险行业所谓的新业务价值,是指新销售的保单,预期未来产生的收益贴现到今年的价值,是衡量保险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23.20亿元,同比增长11.0%。而据中国太平洋保险及中国人寿保险的财报数据显示,前者寿险业务同期新业务价值为90.37亿元,同比增长22.8%,后者的寿险业务2024年上半年的新业务价值则达到322.62亿元,较2023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18.6%。
由此可见,中国平安包括健康险在内的寿险新业务价值,无论是在绝对值方面,还是在增速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行业竞争挑战。
在政策导向下逆境求生
近年以来,保险行业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下,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标志性的事件是,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银保监会摘牌, “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加快形成。这也是继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组建之后,金融监管格局再次迎来重大调整。
与此同时,行业代理人急速下降、资本市场动荡、利率下行,行业利差下行波动,以及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3.5%预定利率产品停售引发停售潮等接二连三的行业变化,让中国平安这家世界500强金融巨头企业,也有些应接不暇。
而且,为了降低险企风险,保险行业也开始进行销售渠道整顿、降低手续费,并将“报行合一”从财险行业延伸至人身险业。据监管部门消息,报行合一是指保险公司给监管部门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要与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当中的行为情况保持一致。通俗来说,就是险企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这也意味着,保险行业的“灰色地带”也将越来越少,而过去一些代表高利润的高预定利率的保险产品,也将退出历史舞台,让保险公司“无利可图”。
种种行业政策的影响下,保险行业也出现了人才大流失。据媒体报道,2021年底的一则“保险业半年离职近百万人”的词条登上热搜,并彻底撕开了保险行业那块“光鲜靓丽”的遮羞布。此后的几年,保险代理人离职同样是老生常谈,而中国平安同样没有独善其身。
据《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23年底,代理人数量减至281.34万,较2019年底的912万人下降了69%。而2024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月均代理人数量为30.8万人,较2023年末的37.9万人下降18.7%,显示代理人留存仍然存在不小挑战。
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代理人数量减少的影响正在减弱,该渠道对中国平安的业绩影响也趋于平稳。而如何应对保险业人才的“量减质增”,也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的销售网络在逐步恢复,代理人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0.8%,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了36%。而且,代理人数量企稳的同时,代理人收入持续增长。
中国平安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上半年代理人收入人均每月1.2万元,同比增长9.9%,去年年底时,这一数据为9813元。这也意味着,“量减质增”效应所带来的,是险企与代理人的双赢。
此外,中国平安还因为产品结构的调整,而面临不确定性。2024年中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称,未来会进一步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以分红险为靶向,预计该类产品将会占到销售额的50%以上。
不过,虽然产品结构转型只是一句话,但是恐怕知易行难。要知道,2024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分红险规模保费仅为354.20亿元,占总保费规模比例也仅为9.13%,与50%相差甚远。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平安押注分红险,不仅要培养专业的销售队伍,周期相对较长。而且还需扭转消费市场对公司产品定位的认知。
据分析,中国平安之所以作此调整,是因为前不久金融监管总局引导行业适时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这也意味着,其原有人身险等产品已无利可图,产品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只是,如前文所述,中国平安转型分红险依然存在较大变数与市场挑战,前途难料不容乐观。
资管与科技业绩拖后腿
在经济下行、投资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保险行业的整体投资收益表现都十分“拉胯”。据观潮财经报道,今年上半年保险企业的投资收益集体下滑,例如,在资本市场利好年份,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险企投资收益均在千亿级别,但当下却都在百亿级。
其中,七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投资收益875.74亿元,同比下降43.37%。而中国平安作为七大险企之一,在投资板块的业绩表现更是不尽人意。据中国平安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投资收益150.53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幅下滑25.54%。
与此同时,2024上半年,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4.2%,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较近10年5.4%的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更低。
此外,公司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3%,主要受存量资产到期和新增固定收益资产到期收益率下降影响,同比下降了0.2%。且较近3年公司平均净投资收益率4.5%,以及近10年5.2%来说,也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平安除了投资端十分承压外,其资产管理与科技业务的发展也十分令人担忧。报告期内,二者营收双双下滑,相比其他业务板块的业绩增长,可谓拖了后腿。
据悉,中国平安主要通过平安证券、平安信托、平安融资租赁和平安资产管理等公司经营资产管理业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7.6万亿元。不过,平安资产管理业务,在报告期内累计实现16.85亿元的净利润,对比去年同期下滑14.7%。
据分析,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中国平安的业绩主要受平安信托的影响较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平安信托大部分底层资产与房地产深度绑定。例如,其先后投资的夏幸福、碧桂园、荣盛发展、融创、旭辉等房企,均为国内头部房地产企业。
但是随着一些知名房企因为流动性危机甚至暴雷,平安信托也因此受到“牵连”。不过,在8月中旬中国平安召开的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针对备受关注的不动产投资问题,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表示,随着政策不断出台,不动产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正处于调整期,底部已经形成。
这也意味着,中国平安正在让房地产领域的压力降低。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房地产行业可能波及到的业务板块,并不仅限于保险资金地产投资。中国平安的银行业务、不动产投资、信托业务以及其他第三方资金来源,都可能涉及房地产相关的资产和风险。
而在由中国平安通过已并表的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汽车之家等成员公司经营的科技业务方面,虽然在为生态圈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释放了协同效应,但是从其盈利能力来看,该部分的业绩表现却不容乐观。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平安集团科技业务依旧承压,营运利润同比大幅下滑61.2%。而这主要是受陆金所2024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影响。
对此,中国平安解释称,主要是陆金所因特殊股息导致的税费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陆金所实现总收入129.4亿元,同比下降33.1%,净亏损大幅扩大超15亿元。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平安集团“以股代息”增持陆金所逾50%,将被动并表陆金所控股。
虽然平安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和科技业务虽然占比较小,但依旧承压。因此,也折射出中国平安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运营,还存在效率不高甚至相互掣肘等不足。
而陆金所的并表,虽然意味着中国平安对陆金所有着更强的控制力,合作也将更加紧密,但是也引发了市场对中国平安私有化陆金所的疑虑和担忧。
2024年中报中,中国平安再次对“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浓墨重彩。由此可见,如今的中国平安,想要同时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养老三个万亿市场“掘金”,亟待转型并接受市场考验。
按照中国平安的宏伟愿景,是开一家金融超市,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居家安全享老服务体系,把家改成养老院。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是,作为中国平安基本盘的三大核心业务,依然难言稳健,而金融监管政策一变再变,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所 以,作为国内持有国内金融全牌照的综合金融机构,如今的中国平安如同一艘巨轮,虽然未来的航向已经十分明确,但是如何乘风破浪,仍需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年的具体行动中。
这也意味着,中国平安未来的转型升级之路,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而是不可预知的风浪险滩。但是强者恒强,相信中国平安的综合实力与其经历过的风雨,足以让其挑战艰难险阻,迎来柳暗花明。
参考资料:
1、《中国平安总经理谢永林:在第四个十年,平安面临三大挑战》
2、《中国平安半年报出炉!》券商中国
3、《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投资收益跌8成,新业务价值增长动力不足》全球财说
4、《中国平安:不动产投资最坏时候已经过去》观点直播
5、《中国平安持有陆金所股权增至56.82% 将后者并入财务报表》雷递
6、《平安2024年半年报:改革中破局,进化中蝶变》蓝鲸财经
7、《激荡“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中国平安伫立在三个万亿市场交汇处》大猫财经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