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人均月薪酬不到3万?为啥说这个数字并不高?
作者:江瀚
最近的财报季有一则消息屡屡被不少人反复提及,这个就是六大行的人均薪酬不到3万,这个数字到底该怎么看?是高还是低?我们又该如何分析这件事呢?
一、六大行人均月薪酬不到3万?
据中国基金报的报道,#银行员工薪酬平均下降5321元#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42家银行超250万人的平均薪酬“曝光”,人员数量也出现变化,整体减员超3万人,其中国有六大行人员减少超2万人。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员工人均月薪酬超过5万元,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也在4.5万元以上。员工数量比较多的国有六大行,人均月薪酬不到3万元。
从绝对额来看,股份制银行和东部地区的城商行薪酬水平在行业依然领先;国有大行员工人数较多、机构分布多,平均薪酬仍然相对低一些。招商银行上半年人均月薪为5.14万元,兴业银行为4.7万元,浙商银行、南京银行分别为4.69万元、4.66万元,江苏银行为4.57万元。
另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据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已公布年报的38家A股上市银行中,总报酬支出为9295亿元,总人数为249万人,银行业人均收入水平大约为37.3万元。从人均报酬看,大多银行的人均薪酬保持在30万元以上。
二、为啥说银行的待遇并不高?
在金融行业,六大行的人均薪酬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听到“人均月薪酬3万”这个数字时,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然而,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数字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高,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必须认识到六大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员工规模之庞大远超一般企业。数以万计的员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从总行高管到基层柜员,从专业技术人员到行政管理人员,构成了复杂而庞大的员工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均月薪酬3万虽听起来不低,但一旦平均到每个个体,尤其是大量基层员工身上,这一数值就显得相当有限。因为高薪往往集中在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手中,而基层员工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从而拉低了整体平均值。
其次,“平均数”这一概念在统计分析中常被使用,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易受极端值影响。在薪酬领域,这一特点尤为明显。六大行中,不乏年薪百万乃至更高的高管和顶尖人才,他们的薪酬水平远高于普通员工,这些极值的存在会显著提升整体平均薪酬水平。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员工而言,他们的实际薪酬远低于这一平均值,这就造成了“被平均”的错觉。因此,单纯以人均薪酬来衡量一个行业的薪酬水平是片面的,忽略了薪酬分布的不均衡性。
第三,对于六大行来说,其聘用了大量的优质金融毕业生,特别是名校生。从就业市场来说,银行所付出的知识溢价并不少。
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就业领域,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毕业生。六大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稳定性,因此成为了许多金融毕业生的首选。这些毕业生通常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为六大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知识溢价的角度来看,金融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金融专业教育,掌握了丰富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在金融行业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金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薪酬。六大行在招聘金融毕业生时,也会考虑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给予一定的知识溢价。
第四,对于六大行来说,如何真正稳定住员工,特别是广大基层员工的人心,是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基层员工是银行运营的中坚力量,他们直接面对客户,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压力。然而,相对较低的薪酬水平,以及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薪酬差距,可能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如何通过薪酬改革、职业发展路径的优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基层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是六大行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