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上半年有5家净利、营收下滑,银行业当前的难关怎么过?
作者:江瀚
在中国银行市场上,工农中建交邮储可谓是有名的六大行,这些大行的市场影响力极强,他们的成绩单也代表着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如今半年成绩单都已经公布,我们该怎么看六大行的市场表现呢?
一、六大行上半年有5家净利、营收下滑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国有六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交齐2024年上半年成绩单:其中5家银行出现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今年前6个月,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下同)总计6833.8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6900.2亿元,今年上半年合计日赚37.54亿元。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继续集体走高;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国有六大行的净息差持续承压。
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赚钱能力、资产总额的排名与2023年保持一致。以资产计,工行、农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和交行是中国前六大商业银行。盈利方面,工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04.67亿元,建行紧随其后。
农行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国有大行。
工行、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和交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1.80%、1.24%、1.51%和1.63%,可对比的是,2023年工行、建行、农行、中行、邮储银行和交行去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80%、2.44%、3.90%、2.38%、1.23%和0.68%。
二、银行业当前的难关怎么过?
上半年,六大行中有 5 家出现净利、营收下滑的情况,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发展态势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对整个经济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分析这件事呢?
首先,六大行中五家银行净利、营收的下滑,看似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这已成为当前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金融市场的变革、以及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共同作用下,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现象背后,是银行盈利模式的深刻变革和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
其次,当前伴随着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宽松货币环境下的存贷利差收窄,持续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行通过降低基准利率、降准等方式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银行的资金成本下降。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不足,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在不断下降。存贷利差的收窄使得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盈利能力下降。此外,宽松货币环境下的低利率还对银行的理财业务、同业业务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低利率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吸引力降低,客户资金流向其他投资渠道。同时,低利率也使得银行同业业务的收益率下降,同业竞争加剧。
第三,面对上述挑战,对于当前的银行来说,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摆脱过去单纯依靠存贷利差获取利润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意味着银行需要更加注重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比如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此外,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是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数字化转型,银行能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开拓新的收入来源。
第四,长期来看,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自身定位。这不仅意味着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构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有的银行可能专注于绿色金融,有的可能深耕于科技金融,还有的可能在跨境金融服务上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差异化竞争,银行能够更好地满足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面对净利、营收下滑的现状,中国银行业正站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转型,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银行才能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要求银行不仅要关注短期的财务表现,更要着眼于长期的战略布局,努力培养自身的特色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