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二季度利润“腰斩”员工缩水,李想尚未到庆功时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肖洒 编|深海
连续盈利的理想汽车,上半年放慢了赚钱步伐。
近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10.6%;同期净利润达11亿元,同比下滑52.3%。
盈利下滑,主要是4月份的降价和理想汽车L6低价车型销量增加,拉低了毛利率。对应的,理想汽车二季度的车辆毛利率为18.7%,同比、环比均有所下滑。
二季度,理想整体毛利率为19.5%,而2023年第二季度为21.8%,2024年第一季度为20.6%。毛利率较2023年第二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主要由于车辆毛利率下降。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曾公开表示,健康门槛为毛利率20个点。
整个上半年,理想汽车经营利润由去年同期盈利20亿元,转为亏损1.17亿元。好在靠着14.39亿元的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净额支撑住了盈利局面,上半年归属于理想汽车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95亿元。
经历了MEGA市场表现受挫、全系产品调价等事件后,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8.90万辆,同比增长35.8%,堪称强劲。但这次业绩会上,管理层下调了全年销量指引至50万辆,较年初定的目标少了30万辆。
另外考虑到和华为“鸿蒙智行”在SUV领域的全面竞争,以及再次尝试纯电车型的不确定性,理想还远没到庆功的时候。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BEV(纯电动)车型的销售放缓,不利的供需关系,将理想汽车未来两年毛利率下调,并预计2025年有估值下调风险。
研发人员减少了1300余人
天眼查资料显示,理想汽车是一家智能新能源汽车研发商,专注于提供智能交通工具的研发和服务。
2023年,理想汽车度过了业绩大丰收的一年,全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为1238.5亿元,并实现首次年度盈利,净利润达118.1亿元,成为中国首个实现年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但进入2024年,形势发生变化,一季度理想收入与净利润环比大幅下跌,经营利润转为亏损5.85亿元,这一远逊预期的成绩在公布后引发公司股价大跌。
面对业绩“翻车”,理想迅速展开了一系列人员、价格和目标方面的调整。首先是降本方面,4月初理想汽车就传出了裁员的消息,但很快遭到了公司的否认。
到了5月中旬,多家媒体报道称,“五一”假期之后,理想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2023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近3.16万人,按照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超过5600人。
相比上一次的迅速否认,理想汽车并未置评这次有关裁员的报道。从财报来看,理想确实进行了裁员。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30,899名雇员;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31591名雇员。
以此计算,半年时间理想汽车雇员总体“缩编”692人。其中研发人员是裁员的重灾区,2024年上半年末,理想汽车研发人员为5373人,较上一年末的6726人减少了1300余人。
理想的降本增效也发挥出了作用。财报显示,由于雇员薪酬减少的原因,二季度的研发费用环比减少0.7%;同时由于营销及促销活动以及雇员薪酬减少,该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也环比一季度元减少5.5%。
二季度,理想另一大动作,就是低价车型上市、降价加入价格战。
4月18日,理想L6正式上市。新车推出Pro和Max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4.98万元和27.98万元,成为理想汽车旗下首款售价低于30万元的车型。
4月22日,理想针对旗下全系车型进行官降,降价幅度为1.8万至3万元,并向降价前购买新款车型包括理想Mega、2024年款L系列的车主通过补差价的方式进行赔偿,公司对理想Mega车主补贴现金3万元,L系列车主补贴现金1.5万元至2万元。
其中低价车型理想L6自上市后,对理想交付量的贡献持续增加,上市3个月累计交付突破5万辆,并在6月实现单月交付量首破2万辆。
不过,销量的增长并没有拉动毛利率的增长。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9.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个百分点,较今年一季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第二季度,理想的车辆毛利率为18.7%,而2023年第二季度为21%,2024年第一季度为19.3%。
去年的春季媒体沟通会上,李想曾表示,理想汽车作为智能电动车企业,20%的毛利率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门槛。
但随着今年以来毛利率进一步下滑,导致理想汽车去年原本向上的盈利势头掉头向下。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营收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达11亿元,同比下滑52.3%;调整后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下降44.9%。
对此,理想汽车CFO李铁在财报电话会上表达了信心,称随着规模效应的优化以及销售政策的调整,第三季度理想的车辆毛利率预计回升一些,达到19%以上,总体毛利率预计会回到20%以上。
招商证券也认为,理想第三季改善确定程度高。主要由于理想L6爆发带动第三季总销售量按季大升,规模效应增强推动毛利率改善。另外,第二季裁员等降本增效令费用率较上月明显下降。如下半年持续见效,第三季度费用率将持续下行,令盈利能力改善。
不过,该行认为第四季理想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因为公司缺乏重磅新品,加上如果同行积极扩张,公司或会被逼降价防守。
明年将发布纯电车型
今年3月1日,理想汽车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MPV车型理想Mega,但该车一上市就引发了有关其外形、价格和销量方面的质疑。
新车上市20天后,李想发布内部信,就理想MEGA近期受到的一系列质疑进行反思。他直言,公司对理想MEGA市场节奏把控的失误以及对于销量的过度关注,是导致该车型遭受质疑的主因。
理想MEGA失利后,公司及时多番调整并延缓推出纯电产品。
但在此事影响之下,理想大幅下调了年度销量目标。最初李想在2024年2月宣布,将2024年的销量目标提高到80万辆。不过理想官方在3月将全年销量指引,从80万辆下调至56-64万辆。
二季报后的业绩会上,公司管理层称,如果今年下半年乘用车市场健康发展,有信心完成全年50万辆汽车的交付。
对此,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管理层对第三季汽车销售指引达14.5万辆至15.5万辆,而收入会达394亿元人民币至422亿元人民币。该行指出,管理层在业务会议中下调全年销量指引至50万辆,符合该行预期。
只是,在下半年没有新车上市的情况下,理想要实现全年50万辆的交付也非易事。有分析指出,目前理想L6的同级车型正愈发增多,价格也优于理想L6,其老对手问界推出24.98万元起的问界M7 Pro争夺市场份额。
而在纯电方面,理想原本计划下半年将有三款纯电SUV上市,但MEGA表现不佳后,公司已推迟至2025年上半年发布全新纯电产品。
据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透露,纯电产品研发整体进度正常,目前已经完成多次小批量样车测试生产,整车生产厂房已建设完毕。
再次卷土重来,李想对纯电的期待仍旧很高,称希望可以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到高端纯电产品的第一梯队。
为此,李想强调接下来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产品的造型设计,另外一个是在纯电产品交付时能够向用户提供超过2000座的超充站。
但需要注意的是,纯电车辆销售的增速并不高。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我国狭义插混销量31.8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增长3%;增程式批发12.2万辆、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5%。相较而言,7月纯电动车批发销量50.5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0.9%和9%。
业内认为,纯电增速持续放缓,份额或被插混反超。在这一背景下,有机构并不看好理想再次进军纯电市场。
花旗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BEV车型的销售放缓,不利的供需关系,将理想汽车2025和2026年的毛利率预测分别下调0.1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至18.8%和17.9%,目标价由113.8元降至100.7港元,并料2025年有估值下调风险。
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就在理想准备二次发力纯电车型的时候,其大本营增程赛道却不断涌入强敌。
首当其冲的,便是同样主打增程式车型的华为“鸿蒙智行”。近期,随着华为与江淮汽车合作打造的第二款车型智界R7亮相,华为鸿蒙智行车型已增至6款,即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5、问界M7、问界M9,与奇瑞合作的智界S7、智界R7以及与北汽蓝谷合作的享界S9。
理想汽车高价车型理想L9与L8在市场竞争中多大程度受到问界M9的影响,目前尚无法量化。但从销量来看,根据机构统计,L9与L8在一季度的销量分别还有约2.4万辆和2.1万辆,二季度L9与L8在该季度销量却下滑至约2万辆、1.6万辆。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多家纯电车企宣布将推出增程车型。8月21日,在阿维塔增程技术发布会上,阿维塔科技发布增程技术昆仑增程,并将于年内发布多款纯电与增程动力车型。
同一日,在吉利汽车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也传出消息,极氪大型旗舰SUV车型将搭载两种动力形式,包括纯电和超级电混,预计明年第四季度发布。据介绍,极氪超级电混系统是融合纯电、插混和增程技术优势的新动力形式。
更早之前,5月,大众汽车宣布将扩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产品阵容;6月,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透露,广汽埃安将补齐插电混动、增程等车型,计划明年择机上市。
另据财联社消息,小米汽车规划的第三款车为增程SUV车型,主打家用,将在2026年上市。
在业内看来,除了增程式电动车销量更好,纯电动技术不成熟也是车企“杀入”混动阵营的原因。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车企布局插混汽车一方面与国外纯电汽车增速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有关;插混汽车曾经被认为是纯电动车的过渡阶段,但由于纯电动车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市场才会选择实用性更强的插混车。
随着更多的品牌加入,增程混动赛道越来越拥挤,无疑竞争也愈发激烈。作为早期主打增程式的车企,理想早早就吃到了增程市场的红利,但现在却需要面对更多竞争对手来抢食“蛋糕”的现状。
谈及当下的市场竞争,业绩会上李想表示,“鸿蒙智行是理想在市场上最强劲的对手,我们认为双方会长期健康地共存下去。”
但理想的对手,不仅仅有华为。未来,理想将交出怎样的答卷?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