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卷三 婺源风光||刘学友专栏(96)

河南文苑 原创

2024-08-30 18:47

婺源风光

婺源位于江西省境内,是一个多山地区,森林密布,植被丰富。婺源风光首先要提到它的是油菜花。

油菜花南方各地都有,甚至北方有的乡村也有油菜花,只是都不如婺源的油菜花壮观,婺源的油菜花遍地都是。

去婺源,某种程度就是去看油菜花,看它的壮观和灿烂。要看油菜花,就要去江岭,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看梯田似的油菜花,看盆景似的油菜花。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乘车来到了江岭,一路上看到的都是黄灿灿的油菜花,一山、一水、一村、一洼、一坡都是金黄的油菜花。车行驶到一座山洼处停下,我们看到周围的山上到处都有人在欣赏油菜花。导游指着一座山峰告诉我们:“去那边山上,那山高,俯视山下看油菜花,才美,才壮观。”

按照导游的指引,我们向山上爬去,路上都是怒放的油菜花,路本身就在油菜花中延伸。

山不是很高,一个多小时我们就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伫立,你才发现山下是一个盆地,周围都是山,山都不高,每座山都修成了梯田,梯田上种着油菜花,好像这里是一座座金山,美丽而壮观。这里的景象又像是一位大画家画出的一幅绚丽的画卷,一个盆景,一抹彩虹。尽管我们一进入婺源,到处都能看到金灿灿的油菜花,不过那是东一块、西一块,面积也不大,而像江岭这样集中开放在一个盆地里的壮观景象还是头一次看到,震撼人的心灵。难怪看油菜花要到江岭来,这里是婺源油菜花的繁盛和王冠。

在婺源除了看油菜花外,还要看它的建筑。婺源的房屋建筑很有特点,都是统一的白墙、灰瓦、天井、马头墙,这是典型的徽文化。婺源紧邻安徽省,是一鸡鸣两省的交界处,徽文化对它影响很大,特别是徽文化的建筑,直接影响了婺源的房屋建设。你坐在车上,顺着公路行驶,看到路两旁的村舍建筑都是白墙、灰瓦、马头墙,这是典型的徽文化建筑风格。

体现这种徽文化建筑风格的就在山里的一个个乡村里。

我们去晓起村。晓起村是在一片山洼里,远离大路,远离村镇,四周都是茂密的树林,是在深山里,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晓起村建立在深山密林中,是跟它的创始人的命运有关。晓起村始建于唐朝,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创建晓起村的人叫汪万武,他为了躲避战火,带着妻子逃进了深山密林中,创建了晓起村。因为他们是早晨逃到了这个地方,就起名叫晓起村。现在这个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姓汪,应该都是汪万武的后代吧。汪万武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农民,他一个人繁衍了一个村子,并成为了婺源著名的村舍,也成为了旅游胜地,让他的后代们赚取了大量的金钱。

婺源还有一个江湾村,这里出现了一位大人物,按过去人的讲法就是出现了一个皇帝。江湾村是江泽民总书记的祖籍,我们去参观没有找到总书记祖籍的房子,只是看到了一个祖籍房子的建筑画像,是电脑制作的。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曾经拜访过这里,他并没有下令修建祖籍的房子,让它恢复原样,这让游人多少有些失望。在失望中又让人沉思,为什么总书记不修自己的祖房呢?也许这正是领袖人物的高超之处,在人们心目中树起一座无形却胜有形的祖籍丰碑。

婺源最美的村子要数李坑村。

在没有进村口之前,就见村前有一大片油菜花,油菜花边上有一条曲折的小径,小径另一边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小溪那边是山崖,李坑村坐落在山洼里。那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就是李坑村的招牌、屏风。李坑村的白墙、灰瓦、马头墙映在黄灿灿油菜花的背后,真是一个色彩的村子、美丽的村子、江南的村子。

进入李坑村,你要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沿上,这条小河是李坑村的生命脉搏,是李坑村的灵魂。李坑村的房屋都是沿着小河而建,而这条小河只有四五米宽,小河与房屋融为一体,这就是李坑村的特点,也是江南小镇独具韵味的特征。

村里的房屋建筑都是典型的白墙、灰瓦、马头墙,都是二三层的小楼,都是用木头做成的房子。木头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和字,字主要是“福”“寿”等吉祥的字。图案主要是蝙蝠,蝙蝠在古人眼中是福气的意思。中国古代人讲究谐音谐韵,后来成为了一种文化,也影响了现代人,如数字“8”变成了发财的意思,“4”变成了不吉利的数字。因此在古建筑上这种图解很多,还有很多花草、鱼虫等雕刻,这些都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李坑村仍然保持着古代建筑风貌,这些古老的房子里大都住着人,是一个鲜活的古代村,是一个世外桃源。

李坑村有一条四五米宽的小河,河两岸都是一排排的古房子,房子沿着河流的走向而建。河上有很多小桥,小桥将两岸连在一起。小河里可以行船,小船很小,像是一种夫妻船,只能坐两人,这种小船不是用于交通,因为河的两岸是路,小桥又把河的两岸联系在了一起,小船只是供游人划船取乐的工具,在河里漂动。

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有一个石阶,这个石阶通到河床边,河水很清凉,在过去,这条小河就是李坑人吃水河。现代人讲卫生了,有了自来水管子,可是现代的李坑村人仍然在河里洗衣服,我们去游览时就看到了很多的李坑村妇女在河里洗衣服,保持着过去人的生活习惯。小河并不会因为有人洗衣服而被污染,它是活水,流动的活水已将洗衣服的污水冲走了,河水仍然是清粼粼的。

李坑村确实很美,小桥、流水、人家,古色古香。

2009年4月3日

作者:

刘学友,籍贯:北京,民族:汉族。1986年开始在邢台晨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公安报、生活时报、消费时报、北京法制报、劳动午报、天水报、郑州日报、沈阳铁道报;《海内海外》杂志、《民生》杂志、《工会博览》杂志、《赤子》杂志、《金盾》杂志、《人民公安》杂志等报刊发表散文300余篇。出版散文集《春的性格》《鲜花摇曳的地方》《听雨》等。出版小说:《爱情才露尖尖角》《玫瑰在墙外飘香》《爱情也会变色》《老王之死》《李娟的一天》《李村有一个张二》等百余万字作品。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慈善北京》杂志特邀记者。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