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致报人之二十四:李静宜(之一)

富海说郑 原创

2024-08-30 09:02

写了二十三位报刊人,基本是听任自己想谁写谁,太熟了,而且帮助过你的人,怎能忘,虽不海枯石烂,却也天涯海角相随。

写李静宜,我电话问张颖,她说她河大毕业,八二年来《莽原》,我说开始分她到省国防工办,她申请调省文联《莽原》杂志做编辑,这个时间准不准,我不清楚,但我见到静宜是八六年,当年的编辑部在文联车库上的三楼,我问静宜我的中篇小说《老鼠尾巴工程师》的取舍,她说通过了。这时听到有女唱歌,是谁?静宜说康生的孙女,我吃惊,到女唱歌办,装作找李静宜,她:隔壁。1987年,郑州市文联在上街开笔会,文联评论部刘思主持,评论家路枢元教授与会,说:娇老师说你写了个很现代的小说,再写两篇我给你评评。

李静宜升任副主编时,发我两篇文章:一,《谎信儿》,二,节选《老郑州:民俗圣地老坟岗》其中《说书场老百姓的至看》,改的好!

李静宜升主编,约我写王剑冰,她说撒版等你文。

我写王剑冰笔端郑州十五位古人之人格。

唐诗4万余首,诗家千余。李、杜、白,称之诗仙、诗圣、诗魔,郑虔、刘禹锡、李商隐,郑者是谓艺苑大家,刘是诗豪,李则小李白。

王剑冰评说杜甫、郑虔、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开创了以散文形式评唐人唐诗,二则是放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呈现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仕途,三诗的文学价值,对经典诗的品评,四诗人的人文精神,人格魅力。

在杜甫出生的南瑶湾村、笔架山下,一座气势恢宏的杜甫纪念馆拔地而起,典型的唐构。这是梁思成的女弟子助教郭黛姮的作品。世界级大建筑家说:纪念馆应当有中国气魄,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出生地南瑶湾村,背靠笔架上,前临东泗河,三河(黄河、伊洛、泗河)汇流。笔架山下的一孔砖券窑洞深11米,宽2.9米,高2.7米,门额悬郭沫若书“杜甫诞生窑”匾额。

王剑冰写道:“诗圣”,“诗史”的杜甫。出生在郑州巩义,少时家贫困,7岁开始写诗,20 岁开始游历吴越齐赵等。应进士未中,安史之乱发生前,杜甫曾寓居长安十年,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这样的社会,这样的遭遇,锻造了杜甫的人格。家贫、来客,杜甫用一把韭菜、两个鸡蛋和一盘豆腐渣待客,成诗,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

王剑冰惯常的简约笔墨:“杜夫人端上三菜一汤摆在桌上。第一碗是炒韭菜,上面放着两个蛋黄;第二碗也是炒韭菜,上面甩着蛋白;第三碗是清蒸豆腐渣,上面什么都没有;最后是一大碗韭菜豆腐渣汤,上面还漂着几片

洁白的蛋壳。杜甫对客人抱拳发话:“诸位光临寒舍,深感荣幸,特备‘诗宴’,以表寸心。”正当客人有些莫名其妙之时,杜甫拿起筷子,指着第一碗菜说,这

叫“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碗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碗是“窗含西岭千秋雪”;最后一碗汤是“门泊东吴万里船”。客人听了鼓掌叫绝。

杜甫忧国忧民,写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诗篇,记录了唐王朝的巨大变化。中国人几乎皆知的“三吏”、“三别”,怕抓壮丁,老头翻墙跑了,老太去开门,告诉长官,家里男儿当兵,一男战死,二男无音讯,儿媳在,“出入无完裙”。

王剑冰写到:“诗圣”杜甫一生创作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他评价:“杜甫继承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作为中国古典诗坛的集大成者,他“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承继先贤,启迪后学,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王剑冰引出唐及后人对杜甫的评价,他写到:“唐代诗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也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宋以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毛泽东称杜甫的诗是“政治诗”。所以长期以来,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

杜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在国内受到人们千百年来的崇敬与热爱,在国际上同样受到各国人民的尊敬,在一九六二年斯德哥尔摩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这是杜甫的影响,也是杜甫的人格魅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