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开学综合征”咋办?别慌!专家支招如何应对
中原网讯(记者 王红)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痛,情绪低落;写作业拖拉,不想上学……新学期开学,你家娃出现这些情况了么?新学期伊始,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开学综合症”困扰着不少中小学生。省会心理专家建议:遭遇“开学综合征”不要过度紧张,家长应保持平衡心态,正面引导,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必要时应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开学才5天,已经请假了三次,我都不知道咋跟老师说……”这几日,中原区五年级学生家长赵先生颇为烦恼。他说,开学前几天孩子状态就不对,动不动就发脾气,总是嘟囔着不想开学。开学后更是“麻烦”一串,每天不是头疼、就是肚子疼,带去看医生也没啥事,就是不想上学。省会某中学初二学生家长齐女士也有类似的烦恼,女儿住校,返校前一天,孩子就几乎整夜失眠;返校后一天要打几个电话,说自己上课老是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甚至说着说着就会哭起来,特别让人担心。
事实上,开学前后,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等省市各大医院心理门诊相继迎来了不少被“开学综合征”困扰的中小学生。
到底啥是“开学综合征”?郑州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李艳艳表示,“‘开学综合征’又称‘开学恐惧征’,是指学生在假期后开学前,出现的一种因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而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开学综合征在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头痛、头晕、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厌学、焦虑、拖延完成作业、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
李艳艳表示,“开学综合征”并不是医学诊断的病症,但是,很多孩子的确在刚开学后
容易表现出这些问题,这与学生从假期到学期的快速转变密切相关。假期中,学生往往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作息不规律,娱乐活动频繁,而开学后,他们需要迅速调整状态,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这种巨大的反差往往让学生难以适应。此外,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变化、对新环境的恐惧等也是导致开学综合症的重要因素。
“开学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但经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多数孩子的不适表现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适应不良或者是在校表现很好的学生都会是“开学综合症”的易感人群,前者属于对自身不擅长领域的排斥,后者则是因为对自己过高的个人要求和标准。开学综合症只是一个引子,正好把这些潜藏的心理问题引爆出来。
如何科学应对“开学综合症”?专家建议,家长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观念和意识,尊重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学会沟通,正向引导,满足孩子的安全感、被尊重感,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爱的。同时,家长要积极关注、关心、倾听孩子的身心状态,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如果发现孩子的异常变化,应引起重视,多沟通,了解具体原因,帮助孩子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开学综合症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短则数日,长可达一两个月。若孩子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且未见明显缓解,尤其是伴随身体不适、融入困难、情绪不稳等明显变化时,家长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此外,专家建议,应对负面情绪,高年级学生也应该增强自我觉察的意识,当感到有不舒服的感受时,要接纳这些感受与情绪,既不要抗拒也不要逃避,尝试着面对内心的感受并接纳它,当负面情绪被识别并接纳之后,其对内心的伤害也就减弱了,如果超过两周自我调节效果仍不佳,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