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一枝绿||梁春云专辑(二)

河南文苑 原创

2024-08-24 21:21

心底一枝绿

——读《果园压枝低》中周小霞女士的作品印象

作者:梁春云

周小霞女士辑录《果园压枝低》(第二季)中的15篇散文,其中有4篇上刊、6篇获奖。周女士的文学之笔,围绕亲情、自己与丈夫双方老家出类拔萃的人物和风物遗迹,以及丈夫单位的先进典型事迹为素材,展开个人、集体和国家命运的链接,继而展现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缩影。周女士那颗充满温情的灵魂、心中深种的绿意和闲适恬淡的心境,在文中尽显。

周女士的15篇文章可分为乡愁抒写、青春抒写和励志抒写,反映了她虔诚的创作热情和扎实的生活积累。

在聚焦乡愁的一组文章中,《父亲的供养》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勤劳朴实、会榨油、木工手艺精湛的父亲:“父亲常常教导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他一斧一刨做出来的木活,因结实耐用,美观放心,在老家当阳淯溪,小有名气。常有不相识的人远道而来请父亲去做活。”父亲还是养猪能手,更是严父。正是这位身体敦实强健、凡事身体力行的榜样父亲,供养了周女士和她弟妹完成学业,获得美满家庭和事业。这是周女士通过个人家庭勤劳致富走出的一条人生路,是伴随时代向前发展的微观史记录。《闲话周家河》一文则彰显了母亲的远见和智慧。周女士的母亲是漳河移民,“6岁时从荆门大烟墩集举家迁徙到当阳小烟墩集,就是如今的庙前镇旭光村。”“在她20岁那年到周家河走亲戚,见田间庄稼长势喜人,社会阅历不多的母亲笃定地认为:这里土地肥沃,没有哪个地方比得上周家河。于是经媒人牵线,她义无反顾地嫁到了周家河,孕育了我们兄妹三人。在周家河地肥水丰的土地上,和父亲一起默默守候耕耘了近半个世纪。”阳光眷顾勤为本、德为先的周女士一家人,这是周氏族人四五百年延续下来的做人、做事、求学、治家的典范。此文缅怀周氏古人先贤,亲历儿时的土房、土路到后来中式风格的现代新农村,再现机械耕种、收割的忙碌,凸显田园色泽由绿渐黄的丰收,讲述最熟悉的、像母亲、像自己的同代人,主动抓住生活际遇的故事,感受他们拥有的幸福天地和心灵风景。

在《淯水圣地中山村》中,周女士以纯净眼光和敏锐知觉,巧妙洞悉中山村历史,构筑她心灵的胜景:“这里既是鬼谷子故地,又是司马迁称帝建晋的先兆之地。”“中山村因淯水而兴,成为魅力富饶的鱼米之村。”中山村厚重的巴楚遗韵、绵延的“吃文化”、村民安居乐业、村内长寿老人渐多、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成为周女士的写作资源。她带着心灵的力量,从纷繁的日常生活中提炼美和价值,尽情表达真实所感所想,充分建构语言、情感与美的关系,是她散文的突出特点。

《写给外婆的一封信》中,周女士的母亲愧疚当初没有能力为外婆治病,导致外婆61岁离世。周女士从外婆生活简朴,而对她小时候却准备各种好吃的;从当时缺医少药,到外婆的好姐妹,已94岁依然健在的张婆婆,到如今健康中国理念的建立,呈现一道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碰触的人生风景。

文中的公公、李炳元、杨子峰、覃万馥、苏志爱、付祖光、覃建国、熊玉兰、赵拥政、覃立胜、田太敏、钱帅、周安鹏、毛善云、魏俊芳、田向上、温新阶、李唐郑、杨建、覃发奇、肖玉平、朱建波、郑方舟、徐晓珍、覃祥官、左帮烈、林开玉、丁杨周、覃洪文、李先德、冯锤军、周冯军……他们在《李炳元爱满果园》《公公的笑颜》《子峰小小说的味》《老站长的“嫁衣”》《我在土家山寨的45天疫情见闻》等文中,共同组成了一幅长阳土家族群英荟萃“群像图谱”,是周女士“坠”入果园文学社,在乡愁抒写基础上的青春抒写,标志着周女士的写作日臻成熟。周女士对于“群像图谱”文学世界的构建,融入了婆家“家乡”的心灵意义。她视家乡人为亲人,以直观的感知方式,融写景、写人、写情于一炉,突出了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群人在那个时代的命运。譬如,被誉为“全国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在经历了1966年的一场瘟疫后自采草药,率先实行合作医疗改革,让乡亲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又如,扎根乐园乡的原文化站长覃万馥,以毕生精力挖掘、扶持、传播长阳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家乡孕育的山歌文化、传统村落故事、谜语、俗谚、花鼓子、跳丧、民间吹打乐等土家特色文化精品,上央视、进网络,为乐园乡披上了“盛世霓裳”;还有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发展经济林果的诸多带头人,他们膜拜自然,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更有众多杰出的各行各业代表、抗疫志愿者等,他们富有大爱精神、牺牲精神,是因为“他们都是咱土家人,土家先祖们一辈又一辈传承下来的土家文明,质朴善良为他人着想早已融入土家人的血脉深处,并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周女士用神来之笔歌颂家乡,歌颂美好生活,从不同个体的视角出发,散点透视、拼贴出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家乡山水画”,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拉近了家乡的距离,拓展了抒写家乡这一题材的空间,让读者获得了在场感。

周女士在励志抒写方面,同样是以灵活表达真挚情感为出发点和着力点,直达散文要义。如《苦练内功,助力“中国芯”》一文,叙述了兴发集团自主研发电子级核心产品、攻克技改难题、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因素、根据终端用户要求、集思广益收集整改意见、联合试验公关、设备改造等一系列环节的实施与不易,讴歌了车间副主任、工艺员、值班长等攻关小组成员不惧困难,砥砺奋斗整整两月,使得三氧化硫产品达到了纯度质量要求。周女士的丈夫从基层干起,孜孜不怠,成为兴发集团的电力工程师,是兴发英才的典型代表。她作为兴发家属,心系兴发,早已融入其中,对集团命运高度关注,对集团物、情、景紧紧相随。真挚的情感,真切的画面,人物、事件在叙事中转折,在时间、空间里转换,呈现了一幅深邃的文学画面。这是周女士写作实力的见证。

周女士的乡愁抒写、青春抒写和励志抒写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其表达方式直观,写作技巧娴熟。阅读周女士的文学作品,对于解读她的娘家和婆家两个“家乡”的历史进程,解读她的家族和个人成长史,解读她与丈夫携手并肩的故事,进而解读人生意义和价值都颇有裨益。

心底一枝绿,笔端万叠晖。周女士的文学作品,是文化、知识、智慧、感情的累积,是这个时代的心声,代表着芸芸大众共同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我们期待周女士不断挖掘人性和人类命运的主题,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梁春云,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协、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担任《东栏弄雪》主编、《百姓作家》杂志副主编和多部书籍副主编以及《中国乡村》中乡美驻河南基地副主编。已出版散文集、评论集、诗词集七部,在全国各类文学大赛中获多种奖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