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做乡亲们健康的“知心人”

影魂艺境 取材网络

2024-08-24 19:22

    开封市鼓楼区南苑丰收岗村共有278户、1275名村民,24年来他们的健康一直由村医闫金才守护,哪一家生孩子,哪一家有人生病,哪一家有人离世......闫金才比任何人都清楚,甚至只凭深夜里一句急切的呼喊,他便能知道电话那头是哪一家,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凌晨两点,睡梦中的村医闫金才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吵醒,他迷迷糊糊摸到床头的手机按下接听,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大喊:“小闫啊,你快来,我妈妈又呕血了!”闫金才一下清醒了过来,急忙起身穿衣,拿起药箱就往患者张爱莲(化名)家走去。一进门,闫金才只见刘爱莲(化名)侧躺在床边,床头及地面都是血,肝病患者独特的肝臭味,熏得人一阵阵反胃,来不及多想,闫金才简单询问检查后诊断刘爱莲(化名)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他强烈要求患者转院,却遭到了家属反对,无奈之下,闫金才只能快速把止血针输上,开通了两个输液通道,细心观察,不停的加药……一直守到天明,刘爱莲(化名)的病情才逐渐稳定。
    

    1995年,闫金才从卫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城里一家民营医院做外科大夫。这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子弟来说,是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因此,虽然医院外科不受重视,也不做外科手术,闫金才还是坚持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患者服务。1999年,闫金才与女友聊天时得知,女友居住的开封市鼓楼区南苑丰收岗村没有村医,村民因为脑干出血被送到市里的大医院抢救,花了好几万勉强保住了性命,却在回村后面临无人进行后续治疗的困境,闫金才一下回想起了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闫金才上初中的时候,他的母亲换上了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农村缺医少药,一家人看病要跑去县城,不仅费时,也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1992年冬天,闫金才正奋力备战高考,他的母亲却因为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大面积烫伤。到当地大医院治疗时,医生建议植皮,所需的医药费却远远超出了这个普通农家的承受范围。无奈,母亲接受了简单的治疗后就被接回了家中。村里没有医生,闫金才只能从各种途径收集偏方给母亲治疗,这段经历,深深烙在了闫金才年轻的心中,促使他成了一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而村民的不幸遭遇,打开了闫金才尘封的记忆之门,封的记忆之门,那一股想要改变农村医疗困境的激情再次涌现。在女友的支持下,他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又借了500元钱,来到南苑丰收村租了两间瓦房开始了自己的村医生涯,闫金才说:“刚刚起步的时候,生活是真的苦。两间房子一间自己住,另一间就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张病床和一个小药柜。夏天房里温度高达三、四十度,自己和患者都受罪。”闫金才在医院工作积累下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村民的一般疾病基本药到病除,再加上为人热心,不计较,村民偶尔手头紧张赊下账,闫金才也从来不催。很快闫金才诊所就在当地有了口碑,生意也一日好过一日。当村医的第5年,闫金才终于告别了租房设诊的生活,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闫金才为了做好村医这份职业,多年来没有带家人出门旅行过,天天守在村里,哪家有个头疼脑热基本随叫随到。遇到疑难病症,他还会去县里、市里、甚至省级大医院托关系咨询请教,耐心研究不同医院的用药方法,博采众长,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治病“绝技”。
    时间很快来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逐步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各方面合理待遇得到较好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也是这一年,闫金才从自己订阅的《医药卫生报》上看到了一则村医免费培训的消息。热爱钻研的闫金才,抱着学习的心态报了名。那是闫金才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村医培训会议,他从现场专家的授课中,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不仅贴近乡村医疗环境,也非常实用。闫金才隐约感觉到,这样一种形式能够帮助广大村医进行知识的更新迭代与自我提升。热心的闫金才主动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到了村医公益培训的活动中。据闫金才自己介绍,他参与公益事业不仅不挣钱,从去年开始甚至要自己往里倒贴钱。也有人问他后不后悔,为了培训,好好的卫生室也不经营了。他说:“我不后悔,参与免费培训第一是能够帮助我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第二是我从中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这份成就感远不是钱可以买来的。”闫金才如是说。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培训活动便少了起来,闫金才又从志愿者变回了村医,承担起了丰收岗村的疫情防控工作。闫金才自述,疫情发生以后,他第一时间参与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里消毒,完善各种资料、排查,晚上11点依然保持工作状态,不断通过电话、微信,小喇叭等形式在村里一直反复宣传。“那段时间,我每天手机不敢关机,保证村民随时可以联系到我,神经绷得紧紧的,生怕漏掉了异常情况。和疫情有关的微信群我全部置顶了,几十分钟看一下。”  

 “最美家庭”在“疫”线行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闫金才和他的妻子肖海霞作为基层志愿者第一时间勇敢冲在了抗击疫情一线,认真做好基层防疫工作,疫情刚开始他们家及时给村入口检测卡点工作人员送去了84消毒液、口罩等常用药品,并给河南省红十字会基金会,开封市红十字会捐款,身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儿子闫佳昌、闫佳旭,看到鼓楼区发出的青春战“疫”招募令后,积极响应鼓楼区的号召,投身“疫”线!他们的家庭先后被县区妇联和开封市妇联等单位评为开封市“和睦家庭”和开封市“最美家庭”,疫情刚开始,他就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捐款捐物给开封南苑高速卡点、鼓楼区关爱中心、仙人庄卫生院、丰收岗村卡点等单位捐助20多万元防疫物品,分派给相关抗疫一线人员,谱写了抗疫赞歌,其开封红十字会疫情捐款证书还被开封市博物馆收藏。
    凭着自己的努力,由于表现突出闫金才先后荣获“基层处方点评技能标兵”,省、市优秀乡村医生,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优秀基层健康科普工作者”、“暖心村医”、“河南省99公益日互联网筹资先进工作者”,“文明365开封好人榜”开封市第三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其所在的卫生室被卫健委评为河南省农村卫生室治疗工作规范合格卫生所,开封市文明村卫生所,先进医疗机构等荣誉。2019年12月被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聘为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乡村医生执业状况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又被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评为第二届“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2020年8月投票当选河南省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副会长,2020年11月在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等单位举办的“敬佑生命 荣耀医者”活动中被评为“基层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多次被国家、省市媒体平台给予了宣传报道     每个证书,胸卡,奖杯 都代表着一次辛勤义务付出,美好回忆!”

   参加公益培训多了,闫金才发现一个现象。专家讲课时,每逢ppt上出现重要的诊疗经验或是药方,参会的村医总是不停拍照希望留下关键内容的文字记录。这使闫金才萌发了写作的念头。“一场会能有几百人参加就了不得了,但是一份报纸可能有上万、上百万的读者,如果我把经验写下来发表出去,说不定能帮到更多人。”这是闫金才最初到想法,作为一个实战派,闫金才很快从自己在基层行医发现的问题入手,写了一篇名为《基层医生正面临巨大职业风险》的文章刊发在新媒体上。2016年,时值新媒体蓬勃发展时期,闫金才的文章一经刊发,一天之内阅读量就超过了三万。这对于一个从没有写作经验的村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今天看来,那篇文章不管是构思,还是文笔都很青涩,但是内容是村医关心的。三万的阅读量,虽然不多,但是让我产生了信心,写作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从此,闫金才将写作当成了自己的第三个事业,短短几年间创造了多篇阅读量超过十万的爆款文章,被多家媒体聘为特约撰稿人、通讯员。“没有党的教育培养,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家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心系群众,我会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事业中奋力拼搏,更要在公益事业上砥砺前行。”闫金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说道。
转载:美育有方栏目 供稿:军魂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