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致报人之十《不能走那条路》王大海、何南丁
70年前,李準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发表在《河南日报》上。现在说起恍如隔世,但它是那个时代的发声:有40多家刊物报纸转载,影响了一代人。
李準的《不能走那条路》首发《河南日报》,责编王大海。王大海苏州人,他参加新四军后,身背米袋子,比别人多了一个小书箱。他1953年初到在开封的《河南日报》作编辑,他在自由来稿中发现了《不能走那条路》,当时全国农村正在搞农业合作化,敏锐的王大海立即编发,《河南日报》发表了《不能走那条路》,国内包括《人民日报》《人民文学》以及《长江文艺》等40多家报刊转载,按现在的说法,李準一炮而红。
何南丁,与小说没有关系,但这位安徽人,曾在《河南日报》有过编辑生涯。1931年9月20日出生。1949年结业于华东新闻学院,他19岁来河南开封开始分配在1949年6月1日创刊的《河南日报》,10月毛主席为《河南日报》题写了报名,1954年10月1日,《河南日报》迁郑,何南丁随之而来当编辑,1955年,他俩一块到郑州纺织机械厂体验生活,王大海写出长篇通讯发《河南日报》,何南丁写出短篇小说《检验工叶英》,《长江文艺》首发,《人民文学》头发转发。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我受教王大海、何南丁、李準,也写过三位。《心中有大海》发在《老人春秋》,写《南丁与文学豫军》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写李準《又见李準》发在《人民日报》副刊上。
关于李準,有几则识别人物身份和关系的故事。
一次他和一位作家去开封,座位对面坐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发现两个人是茄菲色灯心绒裤,作家猜是小俩口,李说是兄妹。向及,女孩说俺哥考上开封师院了,俺妈给哥做新裤撕的灯心绒多,套剪给我做了一条,我没去过开封,去开封玩。作家服气。还有一次,两人到工厂为文学青年讲座,工厂女团委书记主持,时间定在晚上8点,爱好文学男女青年陆续到齐,女书记却一直在会议室门口站着,不宣布开始,李準问作家她等谁?作家说等领导,李準说晚饭厂领导敬酒说抱歉不能参加了,作家无语,李準说等她男朋友,大约过了5分钟,一个小伙子手拿稿纸满头大汗闯进来,女书记一把夺过稿纸,走到会议室台前,宣布: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著名作家李老师和徐老师!讲完课,女书记怯怯地把稿纸递给李準老师:他写的,徐作家:他是谁?女书记脸红了:金工车间主任,他好写,他他是我男朋友。
我听到的故事,再讲与李準老师零距离接触的万千感慨。
1992年,我的报告文学《智慧的密码》,由李凖老师题写书名《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自此,我每年赴京到虎坊桥作家楼去看望李老师。
记忆里,最早见李凖老师是在九十年代初,郑州市文联派我赴京请李凖出任郑州市文学与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行前他的好友矫桂棠(文联创研室主任)写一信:“凖兄,您好!文联成立文学与企业家联谊会,请您出山任会长,现由赵富海同志拜见,说明意图。富海已有两部中篇发表,有一部写知识分子三十年的悲哀,手法独特,我认为是省内第一部现代派小说,已告诉枢元有空请他评一下。富海口才好,他会当面向你汇报。”
专题赴京:专题汇报成立“联谊会”,李凖老师接信看了半天,问了两件事:一、桂棠、广举写我的评传咋样了,我说我 不认识广举,李老师说:孙逊。你和桂棠关系不错?我点头,头一次见大作家,我有点拘谨,没“口才”起来,关于李凖评传,听矫老师说过,已定稿。二、李凖老师问我,读过他的哪些作品,我从他的短篇小说《孟广泰老头》《芦花放白的时候》《不能走那条路》(电影也看过)《李双双》以及电影《老兵新传》《耕云播雨》《小康人家》《双雄会》《牧马人》还有《社戏》《不能走那条路》的宋老定因买地和女儿闹翻,说:不过了,去懂(dǒng)一回,结果他到集市上只花了几分钱吃了一碗热豆腐。李老师说:对。这就是生活细节,没这个细节,宋老定活不了。
看过李準老师获“茅奖”的《黄河东流去》,塑造了李麦、鸽子等人物。
我说:八十年代初中期,寻根热方兴未艾,李凖老师说:1000多年前就有了魔幻。《山海经》是大荒大诞,中华民族文化有5000年历程,没根儿?我到美国讲学,讲的是民族文化,有4000人听,美国人说,中国是魔鬼的国家。但她要吸收,光西洋文化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根基;民族文化不吸收西洋文化也不行,寻根儿,没必要。北京的作家来说寻根,河南的作家也来说寻根,说不好听的,你知道马虾哪头放屁?我对他们说,好好写生活吧,改革开放变化多么大,现实主义没过时。写作,有生活,掌握大量素材,烂熟于心,如蚕吃桑叶,吃到肚子里再吐出丝。
临走,李老师送我两幅字:“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今来数行涙,独上驿南楼”富海留念 乙亥李凖。“晏平仲清节自厲 韩文公原道有言”富海同志属,甲戍李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