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农村的夏

中牟恋歌 取材网络

2024-08-06 09:07

中牟县文博路小学  郭国伟

这几天,走到室外就像蒸馒头打开蒸笼,热气扑面而来的感觉一样,好在有空调,但关键是长时间的空调一样的不舒服。

真的全球气温在不断升高吗!好像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数据。反正,小时候没有感觉热的这么不舒服。

我们村南头儿有小清河流过,东头儿有贾鲁河,两条河在村儿的东南地交汇。按老祖宗的说法,水草肥美之地,必有各种文明交织产生,我们村儿区位优势就这么的好!那时候,两条河的水都特别的清,只要是天热,几乎一天的时间都会在河里泡着,为此,也没少挨打,但也没起到什么作用,依然在河水里疯玩儿。

那时候,家长如何判定我们是否下河游泳,最常见的办法是用指甲在肚皮上划道道儿,如果道道儿比较明显了,就证明下过水了,就要挨打。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想想,可能是刚从水里出来时间不长,皮肤比较干燥,然后用指甲一划比较明显吧。

估计,在有河的村子里,淘气的孩子都会被这个原因揍过吧!

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办法,就是家长到河边抓,没走到跟前就开始吆喝名字,然后大家都怕被看见,于是,就不停地“扎猛子”或者往河边的草里钻,尽管不是自己家长的大家但都怕回去“告状”,都怕打。

不过,还仍然是乐此不疲,百打不变。

有时,即使天不热,或者下雨、或者早上也下水玩儿,有时候冻的嘴唇发紫,没办法,成了习惯。

但,那个时候,我们都基本知道哪个地方水有多深,不会游泳的就呆在水浅处,有谁即使喝几口水了大家也能把他拉出来,这样的场景也似乎很常见。其实,游泳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河里的水深处学会的,那时喝一些水也司空见惯。

我们村儿的两条河会让小伙伴儿们清凉一个夏天。可是,现在都不一样了。

小时候村子里、家里、周边都有很多树,而且有很多大树。中午吃午饭一般是一天中比较热的时间点儿,大家都会端上自家的饭菜,不约而同的来到门口的大树下,边唠家常边吃饭边乘凉,有时吃过饭,干脆凉席一铺,躺下美美地睡个午觉。记忆特别深,我们是村头儿的第二家,然后第一家的南侧就是槐树林,往南隔一条小路是个鱼塘,周边都是高大的杨树,夏天这个地方是“避暑圣地”,就像现在山里的旅游区一样清凉。

晚上,不管白天多么闷热,一般情况下都能感受到夏夜的清凉。没有华灯初上,有的是蝉鸣虫叫、月朗星稀,然后睡在露天的平台上,睡在屋檐下,呼吸着夜晚丝丝凉风入眠。当然,有时也有奶奶或妈妈的蒲扇……

摇啊摇,摇进梦乡!

就像四季的轮回,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现在倒垃圾的时候,这时常想起“农家肥”这三个字。小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养适量的家畜,然后,吃剩下的东西就喂家禽,它们产生的粪便就是最好的农家肥了。特别熟悉的场景就是爷爷在门口“倒粪”,就是把这些农家肥来回翻番,好让其更好的发酵,最后,滋养农田。其实,那时候是很少产生家庭垃圾的,在一个庭院内就实现了良性的生态循环,多好呀!

其实,农民用最质朴的劳动,就很清晰诠释了“大专家”的生态理论。

曾经火热的“庭院经济”也成了时代的产物,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农村的生活质量也在日益的提升,但“四不像”的东西也真不少。

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我仍然特别怀念那儿时的夏……

还有,忘不了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