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坚持不下去,都是因为内在动力不够||陌罂专栏(四)

河南文苑 原创

2024-08-04 07:18

其实我从好几年前就想在公众号上日更写文章了,并还初步地实施了几次。

比如2020年3月20日,我开始在公众号上日更写长篇小说,当时是疫情期间,大家都躲在家里,我就想写一个因疫情被封控在家的打工者,他的命运由此拐个弯儿的故事,打算每天写一集,一集一千多字,写了31集,忘了怎么回事儿了,就断更了,那小说也就至今还扔在电脑里。

然后,2021年1月4日,我又开始在公众号上写日记,并且也是写到编号31,不知怎么就又不再写了。

后来,我又跃跃欲试地想写,怕自己又坚持不下来,不敢再在公众号上发了,就只是每天在电脑上写,存个文档。没想到这更不行了,没有了惦记着更新公众号的压力,那可真是想写就写,想不写就不写,每次只写个三五天,就放下,再写个三五天,然后再次石沉大海。

这次又想重新写公众号,原因呢,除了上述那个想写的欲望又开始蠢蠢欲动外,还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看了魏然森主席的长篇回忆性散文《野地里的荞麦》后,感慨万千,我虽没有他那样苦难跌宕的人生经历,但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故事的,无论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哪怕是平淡的,它们也是故事啊。于是,我也想写写自己的童年。不为发表,不为感动谁,只为趁着自己还能写得了的时候,慢慢地把从前的事回忆一下、记录一下,已是人生下半场,不能再闷着头往前走了,偶尔也得回头望望,捡拾一些快乐,掩埋一些忧伤,好让余生的道路上再多一些温暖和色彩。

第二个原因呢,是我刚刚写了两篇回忆类的文章后,正好赵德发老师来沂水讲课,听了他讲的要养成每天定时写作的习惯。在会场上又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懂懂日记博主,他能每天坚持六七千字地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还有,也见到了另一个优雅知性干练的姐,听说她从退休后也是日更公众号,写得比较短,但非常吸引人。

于是,我也决定再写。

但是,无论做什么总有但是在后面等着哈。

但是,我再写的就不是日记了。

我仔细地看过了懂懂日记,不管他写的内容是不是全是真的吧,但他敢写的,我不敢写。他能写的,我不能写。他写得了的,我也写不了。

我又仔细看了那位姐的公众号,流量自然是不如懂懂的,但适合我这样的年龄的人阅读。生活虽不尽相同,但都能理解。

所以这也是懂懂说过的,他的读者群跟我们的不一样。他的二十多万粉丝几乎都是与他同龄的人,他们从他上大学刚开始写公众号时就关注他,陪他一路走了这些年,他们与他有共同的生活体验,他们理解他、认同他、支持他……

而我呢,我看了一下我公众号后面的流量分析,用户人群46岁到60岁的占54%,其次是36岁到45岁的,占20%。其余年龄阶段的更少。

这54%的,应该算是老年人了吧,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很多人思想僵化、教条、刻板,有自己固定的思维,他们认为正确的一件事,就不允许别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自卑、又爱虚荣。

他们还不敢说真话。

我也是不敢说太多真话的。偏偏我是个不习惯说假话的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说了真话,为此我也吃过不少亏。在写作上,那可得改改了。

于是我不打算把我将要写的定义为日记了。我写随笔。

日记属于记录生活,就得写真事。

随笔呢,属于文学类的,文学作品,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以真诚为宗旨,以事实为基础,合理虚构,善意隐藏,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之,你在随笔中看到的我,可能不是我,你在随笔中看到的他,又有可能是你……但,切莫对号入座。

你也入不上座啊,那里面的你,其实又是好几个他的合体。

在写自己的回忆性散文的同时,我就穿插着写这样的随笔,不拘是散文还是随笔,确保每天一篇就可以。

回忆散文是不编号的,想起什么写什么,几天写一篇都无所谓。随笔编个号,12345……好随时知道自己写了几篇了。

任何事坚持不下去,都是因为内在动力不够。这次日更公众号的动力呢?我目前来说已经自己加满了油,是动力十足了。但,还是需要大家给我的持续关注和加油啊……

作者:

陌罂,本名王晓明,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读者》杂志签约作家,首届齐鲁文化之星获得者。曾在全国各大报刊及港台、海外各媒体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件。多篇作品被编为中小学试卷,入选中小学阅读教材。出版散文集《生命中的来来往往》,长篇小说《你要找什么》《隐居的王国》。另有多部作品待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