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盈然 文采翩飞——序《渔家蝶变》
江南才女沈惠勤女士嘱我为她的长篇散文集写序,我的确惶恐了一阵子。一是在散文界我寂寂无为,二是散文诗圈我也只会“炮制”几块小豆腐干,至今未见一粒闪光。古有言:“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感于她才情繁茂,雕琢文字的真功夫,加之盛情难却,怎敢有违为文同道之善言懿意?文田字海,定然风景殊异,它必然能够点燃我于其中一觅风光的热情,故此,且敢鏖战甲辰暑月之溽热,执笔而往之。
前不久,我们在陕北的一次文学活动中相识,知她是中学高级教师,启惎诸子,敬业有为,在家则相夫教子、雅正贤淑,正是她的态度温和,温雅素朴的性格特点,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虽然肩负着生活与教学的双重重担,然而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文学创作,写散文、写文论,参与多种文学活动,身恒坚韧,渐露圭角,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辽阔梦想。
一位看似平平凡凡,实则内心坚卓的黄桥渔家女,足迹踏遍田地河川,为创作寻芳觅踪,甘愿远离尘俗地,钟情漫漫岁月、付出浩浩精力,在俗尘不洁的当下,广播文学的种子,催生精神的嫩芽;一位“学以道尊,礼为教首”的园丁,经济并不宽裕,在人人崇尚安逸生活的今天,却克明俊德,节衣缩食,辛勤写作,赀用于兹,终于将多年心血聚成一书《渔家蝶变》,直举胸情,刮抉浮华,这不由得让我对她心生敬意。
在有些人看来,也许这部散文集并非什么煌煌大著,或许份量不是很重。但它却是一部十分耐读的书,也是一部渔家三代情感浓缩的结晶。惠勤呈现的这些文字,既让我感到意外,又让我感到实至名归。这些以前只被当地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作者,如今却成当地一道丰盛的文化风景线,足以说明其作品所蕴含的文学魅力、思想魅力。
这些作品,已成为年轻文学作者拓展视野、丰盈精神世界的富丽宝藏。近日,我有选择地拜读了其中的部分作品,分明感觉到这些作品在技巧和文字上有待雕琢外,但它却是情真意切、饱负奇色,让人掩卷沉思、眼前一亮的好散文,非一般女性可以驾驭的长篇“巨制”,字字句句闪烁着亲情的光辉、文字的朴质和理性的光芒。尽管散文是自由性写作,但它又是性情、感悟之作,处处展现作家的个性色彩。杜甫诗句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素朴为美,唯真有情,包涵着真情、真言、真善的文章,就像甘泉醲醴,陶醉人心。
在时而充塞着平庸、乏味、颓废的文艺界,惠勤的文学作品,犹如黑夜中的一颗星辰,大漠中的一泓流泉,给人以光亮,给人以滋润,给人以向上的力量。美兮善哉。它必然为浩繁缥帙,增添属于她个人,也属于文艺百花园的佳丽鲜葩。
散文,在我看来,有一半是属于诗的范畴。但它的特点,是要有文字上的天真流荡、诗意里的生动有趣和生活里的精粹提炼。一篇好的散文,真情是她的灵魂。在不间断的阅读中,能体悟出作者的思想信仰、道德规范、人格魅力。惠勤的散文,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其原因在于作品中的真情。她写作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审美、自己的思想个性诠释得多姿多彩,又真实可信。
书中的首辑《清风一园》,环境之变,生活之变,思想之变,恰如生活中的哲学意味,深邃而高远。这是她生活的本来面目,更是她的心性与智性写作。在这些篇章里,她写作的才华得以华美呈现。那种心灵的触动,那种敏锐的深度挖掘,那种对生活情感,不露痕迹的点染,让我近距离看到一位持重、严谨、虔诚、虚心、优雅的女子,在追求思想的高度和文学创作的高度上,甚至在描写日常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之时,彰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
《渔民一双》为第二辑,收录四篇美文。这些篇章里,是她黄桥家园生活的又一生动写照。村东头的池塘,母亲开垦的菜地,父亲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劳作时的背影,从当初在底层生活的艰难,到如今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一幕幕,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一次必须经历的磨难,但在作家的笔下,却成为一种难以描述的行为自觉。父母的养育之恩与生存之艰,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子女眼中的又一风景呢?
生活大抵如此,只是变换了光影,见证了变迁,秋风萧瑟,记忆清浅,而回忆依然绵长。
惠勤的散文,不仅给人一种亲切的熟悉感,更增添一种对亲人的尊敬和歌者的美质。作家将生活的亮丽画面放置眼前,娓娓道来,徐徐有声,诉说着对家乡、对乡情、对父母的无限向往与感恩之情。文章的妙处不仅仅写情,而是写生活里的大事小事,写风雨中的父母苦累,写思念中的故土情深。这样撬动人心的叙述,是那么生动,那么自然,一脉一动皆充满土地之情、母性之爱,在爱怜与抚摸中,去滋润女儿成长中的心灵。
如是,她的文章才显得深刻而厚重,真诚而美丽。
惠勤的《新城一对》和《情意一片》为三、四两辑,如《沉湎旧事》《追忆》《遇见》等,写两位老人从渔村步入城市生活的困惑与喜悦,这些作品,她用心提纯美,并以巧妙的构思,将自己的生活与成长过的几种回忆,作为叙述的对象,一处一处都是用她的爱她的善,诗化点缀,或以对这些乡土文化和亲情文化的不断探寻,绘制出不同的生活场景,加之不同时间、不同色彩的缤纷画面,使文章具有了坚韧的质感。
渔乡的变化,唤醒了凝固沉滞、缺乏活力的现实生活,也为新时代有追求树理想的“渔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她的有文采有温度的散文写作,是其心声的符号记录。
她无意于为写作,去故意拔高、升华所谓的思想主题,那样做会伤害这一文体的纯洁性和自然性。惠勤通晓这一文体细微钩织的文句之美,更懂得散文庞大结构的立体之美,她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并且十分恰当地将灵性、情性和真实性融汇,让人们感受了来自她心灵深处的真情信息和思想矿藏,也感受到她纯真、善良、质朴而浪漫的柔美心灵。
惠勤的最后一辑是《心香一瓣》,收入《梳理生活》《幸福如此简单》《年味》三篇。仅看标题,我们就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作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梳理,思念与挚爱,畅想与知足,美好与期待,真实不虚地流露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海明威曾说过:“生命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女作家,一定要写出生活中美的事物,提炼出生活中美的成份。
惠勤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对自己职业的良好操守,还有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并以独有的作为一名教师的触觉感受它,才赋予她的笔下,葆有新的生命,具备了内在的美。形象是文学艺术的开始。作为一名擅长写散文的行家里手,她的情感细腻,思维敏捷,她比一般人更能具体地把握事物的外型和本质。在今天,惠勤一面形象地理解着这个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们述说着这个世界。她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她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在文字的书写与用词上,她颇费心思,经常为一些新的词和句,如采摘珍珠般而遨游在海藻的纠缠里,并沉潜到海底,一探真伪。在散文创作这个领域,惠勤安安静静地生活着,默默地坚持着,终于春花裛裛,且绿荫片片,满目葱茏。
我们生活在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文学在今天,具有无可取代的魅力。美好而文明的世界,更需要文学的加持。惠勤的这部《渔家蝶变》,是一曲对姑苏情的吟诵,是一曲对黄桥渔乡的讴歌。她除了赞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有不少文句,闪烁着光辉的人性美。
惠勤的文学创作有着较高的艺术格调,这缘于她高尚的人品和丰稔的文化修养。在紧张有序的教学之余,她笔耕不辍,传播教书育人的种粒,收获更多文学的殊荣,让人尊敬,让人仰望。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源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先生的一句话,我亦有同感。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我相信惠勤仍然保持着宁静清灵的心境,不倦地深化作品的内在意蕴,写出更多唯美唯善的经典散文,使之无愧于我们拥抱的五彩斑斓的新生活。我继续也同样相信,惠勤在散文的道路上会愈走愈宽广,为喜欢她的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享受。
一语赠之,且曰:
净意容乃大;
修辞立其诚。
是为序。
2024年7月31日,草于沙颍河畔之仁庐
沈惠勤,女,汉族,1966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发表于《金山》《天池小小说》《奔流》《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辽宁青年》《苏州杂志》《现代苏州》《中国旅游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姑苏渔姑情》《行云止水》,获第二届刘成章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