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新质生产力盛会圆满召开!大咖齐聚,共谋创新未来
7月25日, 2024年“新质生产力·创新引领未来”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会暨太原市产业金融发展大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成功举办。
一是进的底气越来越足。新时代的太原不断夯实根基,积蓄力量,提出2027年万亿GDP目标,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现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加速推进,构成太原发展的两大引擎。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太原十年间人口增加了110万人,近几年太原市持续引进各类人才,了解太原、喜欢太原的人越来越多。
二是融的生态越来越好。新时代的太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设立1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资本招商新路径,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成功对接国家大基金。2023年全市新增上市企业两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三家。
三是投的空间越来越大。新时代的太原以制造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布局“一高两先三特三新”产业链体系,链长制和专业镇双轮驱动,一批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加速成长,吸引华为、讯飞等企业组团来太原考察投资。2023年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36个,计划投资1385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链项目占比超过50%,产业发展后积成势。
四是创的价值越来越高。新时代的太原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实施科技中小型企业成长、高新企业倍增、科技领军企业头雁三大计划,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建成全省首个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首个中试基地年内将建成投运,创新动能激扬澎湃。全市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700亿家,专精特新企业近千家,今年前五个月非煤企业增加值占的比重超过70%。
杨继承强调,当前太原各种优势在支撑,资源在集中,动力在集聚,真诚希望广大企业家、广大平台、更多项目与资本在并州大地上实现双向奔赴。期待在产业转型中共谋发展,聚焦“一高两先三特三新”产业链体系,找准投资切入点、结合点,抢滩未来赛道,布局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期待在金融合作中共创优势,促进产城融合、产经融合,探索建立更多产业基金,引入更多私募基金,积极构建基金丛林、金融矩阵。期待在招商引资中共聚资源,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人脉、渠道和影响力优势,引见优秀项目投资太原,为项目投资蓄势赋能。
杨继承表示,太原每天都在创造新的奇迹,演绎着新的精彩。在这里,有“办事情靠制度不靠关系”的氛围,上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府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帐”的稳定预期,只要大家来到太原,一定竭尽所能,当好店小二,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中信建投证券党委委员、执委会委员邹迎光在致辞中表示,中信建投证券勇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排头兵,以更强担当助力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资本市场作为链接技术、产业与资本的关键枢纽,更契合科创企业研发周期长、创新投入大的特点,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信建投证券将坚决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建立“投行+投资+研究”“金三角”模式为抓手,以推动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全覆盖为重点,持续打造与注册制相适应的投行业务能力和产业研究能力,完善全牌照全业务链综合服务体系,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流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全力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股债融资、资本运作、市值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以优质金融服务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邹迎光强调,中信建投证券积极创新企地合作新范式,以更高站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接地方规划、融入发展大局、支持区域发展既是中信建投证券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为自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文化底蕴厚重、转型动能澎湃。展望未来,邹迎光表示,中信建投证券将聚焦山西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等重大使命任务,依托中信协同委员会这一重要载体,发挥好与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中信金融资产、中信保诚人寿等兄弟单位形成的“中信联合舰队”特色优势,更好放大中信集团产融结合、融融结合协同效应,以太原地区为重点,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居民财富管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创新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为山西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场景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携手推动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共同打造合作发展新高地,为山西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太原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局长许涛从三方面对太原市进行了宣传介绍:
一是太原发展潜力巨大。太原是山西省会,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环境和地理条件,塑造了太原市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太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有米字型的高铁网,还有民航加通航双轮驱动。随着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太原优越的地理优势必将加速转化为资源要素的汇聚地、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二是太原发展势头强劲。太原市GDP总量2023年5573亿元,太原作为国家级老工业基地,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百千万亿工程,手撕钢、笔尖钢等是太原的骄傲,高端碳纤维、人源化胶原蛋白、半导体衬底技术全国领先。下一步将围绕太原优势,持续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以更多原材料折扣价和应用场景吸引上下游来投资;
三是太原发展前景广阔。太原西北二环即将全线贯通,将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为项目落地发展提供充分空间。最后,太原有优惠的政策支持。太原有2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10亿元工业转型资金、1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和5亿元新动能发展资金,新成立的汾水资本组建1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未来也期待有更多金融机构能参与到太原市的发展建设中。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与发展潜力
在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各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低空经济技术现状及应用等进行了精彩分享。
国家空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承旗在《低空智联网及其数字资产探讨》主题演讲中指出,低空智联网,主要解决低空特别低空120米以下包括楼宇间超低空空域图建设及无人机智能引导飞行问题,是无人机、飞行汽车大众化服务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基本内容是通过新一代低空通讯、低空定位与低空空域图建模等技术,将低空空域建设成类似现代地面交通的空域网络化指挥与服务系统。
在提及低空经济的应用时,程承旗指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居住空间、社区空间、道路空间、城市空间、空中管理、地面与地下空间以及电磁智能空间。通过低空剖分图,这些应用场景得以实现实时规划和计算,使得无人机能够绕开禁飞区和建筑物,安全高效地完成配送任务。
他进一步表示,低空经济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当前的技术实现,未来还会向交通体系和立体交通体系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制定,低空经济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在人口减少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无人机配送等低空应用将具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在数字化时代,低空经济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主任张建平在《低空经济,平台先行——无人机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题演讲中深入探讨了低空经济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特别是无人机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张建平提到,从国家战略定位来看,低空经济不仅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新增长引擎。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其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物流运输、农林植保、文旅表演、应急救援等。无人机编队表演、无人机农林植保、无人机物流及运输等应用场景,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他提到“一平台四张网”的概念,即构建低空智联网、基础设施网、服务网和航空航线网,这些网络的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无人机广泛应用的基础。
张建平指出,无人机智能交通管理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空域自适应细粒度数字建模、空天地一体化态势感知和无人机智能算法等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无人机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难题。他强调,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无人机应用潜力巨大。通过平台建设和技术创新,可以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张晓辉在《谋新重质,蓄势赋能》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压力,山西电机通过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成功转型,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具体来看,在新工艺方面,山西电机启动了“智慧工厂一期”建设项目,重点围绕电机生产核心工序进行技改,投入3亿多元,完成设备更新及改造,提升了制造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
新产品方面,山西电机响应双碳目标政策,加快新一代电机研发,YE5高效节能电机达到最高等级,入选绿色设计产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新版国标一级能效节能认证的超高效节能电机。
在新市场方面,山西电机抓住高耗能产业节能改造机遇,与宝武、包钢等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供高效节能电机。外贸出口方面,公司与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主要出口YE4、YE5一级能效、二级能效电机。2023年签订外销合同达2亿元,预计今年外贸合同能达到4亿元。
创新推动 共话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与技术革新
7月25日上午,在大会圆桌论坛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副所长赵付超、太原惠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河、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春报、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等四位圆桌嘉宾围绕“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对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术的认识。圆桌论坛由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兼国际业务部行政负责人、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武超则主持。
在提及中国半导体设备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时,赵付超指出,目前国内半导体市场增长势头强劲,2023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总容量达到3030多亿元,国产装备占据了817亿元,增长率达到38%,远超国际市场的6%下降率。2014年开始国家成立大基金,引导行业资金投资半导体产业,促进了设备、材料、芯片等全产业链的发展,为半导体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他提到,尽管中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核心零部件领域布局较晚,很多关键零部件依然依赖于进口,这给电子专用设备研制生产单位带来了困难。展望未来,赵付超认为,从国家新质生产力和未来增长的角度考虑,半导体产业链中更看好前端的设备和材料。
王维河在圆桌论坛上主要介绍了惠科新材料在铜箔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他指出,铜箔产业起源于美国,但由日本发扬光大,目前日本在高端铜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突破,尽管面临中美贸易壁垒和挑战,但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新能源铜箔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王维河强调,新能源铜箔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主要由中国掌控。惠科新材料正在不断创新,目标是生产更薄、性能更好的铜箔,如从6微米向4-4.5微米突破。电子电路铜箔则涉及半导体上游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家电、航天军工等领域。尽管有企业将产业迁移到越南和泰国,但太原在电价和水资源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公司在太原的铜箔项目将注重能耗和水资源的优化,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他对未来铜箔产业在太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期待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中国铜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常春报在谈到碳纤维发展时表示,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光伏、风电的需求牵引下,国家碳纤维产业过去15年中实现了显著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20%,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纤维消费市场。尽管近期部分企业面临供大于求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重量轻、高强度、耐候性优异以及较强的可设计性的特点,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商业航天列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主要涉及火箭和卫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山西钢科碳材料也在积极推进与商业航天企业的合作,探索碳纤维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同时,碳纤维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民用大飞机919的复合材料设计占比为11%,而929项目复合材料设计占比则超过50%,随着大飞机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升,民航领域也将成为碳纤维发展的主战场。
氢能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姚锦龙在圆桌会议中分享了氢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挑战、经验以及未来的布局重点。自2017年美锦能源进入氢能源行业以来,已有四五十亿资金投入。在没有双碳概念和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转型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但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和氢能赛道的明晰,氢能源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美锦能源在山西这一重要场景和基地积极布局,与当地政府合作探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策略。美锦能源从氢能重卡作为市场切入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氢能无人机在巡检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是美锦能源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氢能源在储能和分布式能源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除了氢能源汽车,储能和分布式能源将是美锦能源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低空领域和船舶应用。
姚锦龙表示,氢能源的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氢能源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氢能源有望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度探讨 新质生产力行业交流与产业链实地考察
7月25日下午,大会还设置了“低空经济及新材料行业专场、绿色环保及新材料行业专场、高端制造及新能源行业专场”三个分会场。分会场上,中信建投证券多名行业首席分析师与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太原市骨干龙头企业负责人,围绕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应用、绿色环保及新材料、新能源行业投资机遇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会议还设置了“一对多”小范围交流。50余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与各类投资机构的研究员、投资负责人以及券商分析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交流会上,上市公司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经营现状、发展战略、行业前景等内容,与机构投资者一同深度分析行业趋势、解读行业政策。
7月26日,会议还安排了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链实地调研环节,投资者可以前往相关公司进行考察和座谈,深入行业一线,与企业人士一同深度分享新质生产力前沿技术,深入浅出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方向,持续挖掘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