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书家群体的形成,观书法新秀赵家琦||吴江涛 谢雨洋

河南文苑

2024-07-24 14:36

吴江涛 谢雨洋/文

赵家琦

赵家琦,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本科、美术专业(书法方向)硕士研究生。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教师、亚圣书画院特聘创作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委。入展、获奖于“丛碧之光”全国书法作品展,荣获“基础教育论坛”优秀教育论文奖、学术交流活动一等奖等,学术文章曾在《中国民族博览》《书法导报》《基础教育论坛》《青少年书法报》等专业期刊发表。

清代学者厉鹗在《玉台书史》中收录了自上古到清代数千年的历代女性书家,其中包括宫廷、闺秀、姬侍等涵盖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书家二百余人。该书资料的广博、详备使许多古代鲜有被人了解的善书女性得以荣登书坛,为后人研究女性书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在厉鹗看来,尽管中国书法自古以来就“闺阁工书,代不乏人”,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下,女性的艺术才华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女性书法也始终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规模。

二十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以及中国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国艺术界“女性艺术”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女性开始正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使得女性书法开始活跃在中国书坛,并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从女性书写的角度分析,现代女性的书法实践所追求的是对传统禁锢艺术观念的努力消解,她们书法创新的动力在于有意剔除传统笔墨话语中的男权主义观念,进而努力赢得女性艺术表达的现实身份。关于这一点,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书法家赵家琦可作为本文女性书法探索的切入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勇于打破性别偏见追求时代风貌

我们应当看到,中国宽松的人文环境的确为女性书法创作及其群体的扩大提供了条件,新的时代环境已使受封建思想禁锢的女性思想彻底解放出来,成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女性书家有所不同,赵家琦的学书经历并非单一的师承方式,而是由传统的师承到在现代的大学深造,再到独立探索的复杂过程,其所接受的学习和训练是复合式的、多样化的,这些正是她勇于突破性别偏见所达到的理想结果。

在她的观念中,书法艺术家有着强烈的文化意识和生活意识,并因此形成了她在书法与生活、工作中的自觉联系,从而在女性书法艺术上走出了一条契合现代生活节奏和审美意识的艺术道路。与古代卫夫人、蔡文姬、管道升等杰出女性相比,赵家琦并没有被“闺阁”所囿,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受限于氏族书风,而是逐渐走向了以书法书写时代新风表达情怀的个性化道路。我们知道,历来书法都是书写心迹的手段,手札、诗稿、文稿批注等无不成为书写者最真实的情感流露,而这些笔墨日常都是文人寄托情志、彰显文雅的书斋记事,并不会起到巨大的文化传播效应。作为生活在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新时代,赵家琦留意于在审美中追求书法实用底色的回归,就此形成了她在审美与实用相互呼应的书法艺术特色。

作为90后的新潮一代,赵家琦凭着小时候爱涂鸦写字的爱好完成了她从爱好到专业的蜕变过程,从她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学习到她投到孟云飞教授门下成为一名书法专业的硕士,赵家琦完美地实现了她寻求现代书法实践道路的过程,成为现代女性书法艺术兴盛中的有生力量。在知名高校的学习中,专业的学习训练不仅为赵家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还为她建立了作为女性专业书法研究所需要的文献意识,更提供了深入了解书法艺术精髓的平台。由此,赵家琦的书法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滋养,其在用笔、章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审美意识被空前激发。赵家琦以少有的文化审美定力从现实出发,把大学课堂所学引入到寻常百姓家,从而实现书法艺术的时代传播,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赋予了书法艺术浓郁的现代文化情怀。毫无疑问,接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本、硕学习是赵家琦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也是她勇于打破偏见追求自己理想的结果。

二、以阴柔克阳刚尽显青年书法新秀本色

阴柔和阳刚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两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在中国的文艺创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在艺术创作中的不同状态。相对气势磅礴、豪放跌宕的古拙之美,婉约雅致而又充满细腻性的艺术创作往往被视为纤弱的表现,进而掩盖了阴柔在审美范畴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把女性阴柔的特点与“优美”“婉约”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思维固化,以至于女性对才艺的表露和追求不可能像男性一样“正大光明”,即使偶尔出现一位出类拔萃者也被视为“奇女子”。王国维就曾把美分为“优美”和“壮美”,分别概括了古典美学中两种不同的审美方式。由于女性在古代受礼教束缚等原因,在书写上多选择温婉、细腻的特点,如一些扇面、册页、斗方等隽永雅致的形式与柔和的用笔是女性常常表现的艺术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投身到现代视野的审美创作中,显示了女性渴望正常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强烈愿望。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现代社会给予了女性更多的艺术创作空间,使他们得以有机会与男性“同台竞技”。

作为新时代勇于追求理想的赵家琦同样把志向放在中国书法上,她以书法为支点不懈地努力实现自身作为现代女性的价值。纵观她的书法创作,字里行间除了温润委婉的柔性之美外,笔画的延展转折事实上还透着骨子里的性格倔强。她的作品虽源自传统但又异于传统,不像一些亦步亦趋对传统唯首是瞻的创作者,完全脱不开传统,更难在创作中找到自己。从这点来看,赵家琦是传统的叛逆者,她书法创作的根脉虽并没有脱离传统,但她已经在有意地挣脱束缚构建自己的书法面貌。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她的小楷中可以窥见一二。赵家琦的小楷取法于晋唐而又糅合明清,线条外柔内刚、爽朗干脆,平和中透着遒劲之力,充分彰显了她刚柔相济的女性书写特点,如她创作的小楷《张伯驹词作》,采用王宠的笔法生动地展现了小楷书法的灵动婉转,在提按顿挫中产生富有节奏的韵律变化,表现出她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和对生命律动的理解。此外,赵家琦在行书和楷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她的行书取法二王而又在努力挣脱二王的藩篱,通过率性的笔墨表现行书中蕴含的内在张力。她的楷书源自颜体而又改颜体的苍劲为率直,反映了她站在现代女性的视角对传统进行的思考,显示了她作为青年女性书家勇于追求艺术的生命本色。

三、走向多元职业选择,展现艺术之光

作为当代女性从事文艺实践和传播的践行者,赵家琦的最大特点在于她对传统文化的执念。她不是那种除了笔墨技巧什么都不关注的艺术家,她依倚于中国书法给她带来的艺术自信,除了陶醉在线条的世界里,努力感受书法给她带来的精神慰藉,她还用书法文化的热度去温暖其他书法学习者。因此,她除了是学生,还是老师、评委,多重职业身份的来往切换使她对书法的执念完美地贯通于她所构建的艺术王国里,铺陈了她作为一位现代女性在书法艺术追求上的文化底色和底气。

如果我们以现代的视角反观传统女性书家,则会发现现代女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职业选择是多元的。古代女性书家获得成就者大都是在父权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偶然事件,家族的支持和帮携在女性书家的成长中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女性书家除了卑微地依靠男性获得艺术实践的机会外,很难再做出超出书法以外的举行,这种严重被边缘化的尴尬境遇确实令人唏嘘。反观作为现代女性的赵家琦,对书法的执着不仅限于热爱,她在接受高等学府的正规书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先后在北京清华附小、人大附小、芳草地小学等多所名校从事书法的教学实践工作,把自己所学及时地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使他们从小就种下书法艺术的种子。此外,她并不满足于学校所学,渴望更大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她积极地参加了清华大学中国书法高级研修班进行学习,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教师,也是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同时担任着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评委等。我们可以理解为,赵家琦通过多元职业的实践还原了书法艺术的实用性、生活性的文化底色,她是站在中国独有文字实用书写的基础上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心理的笔墨审美。换句话说,她把书法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对传统审美的继承和消化,避免了书法走向纯粹的书写而导致书法情感的迷失,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书法作为一种由文字走向创作游戏的行为。

赵家琦书法实践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美学,在她的硕士论文《宗白华眼中的书法美学》中,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书法在宗白华美学理论下的生命力量。因此,赵家琦书法的底色强调的是通过书法与文化合体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向时代的致敬,当我们透过赵家琦书法实践之表去审视其里,可以窥见书法的生命在于不唯实用论、不唯艺术论。照此理解,无论什么时代书法必然根据时代而绽放光彩。

最后,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尤其是新时代下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打破了文化延续传统缓慢发展的现有界域,出现了文化的跨界传播、知识的多面融合等,这无疑改变了人们审视文化的视角,使众多传统艺术形式在信息化时代下出现“变异”。就书法而言,无论艺术面貌如何变化,其作为文字载体功能的作用仍应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书法在未来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何焕发出新的神采,更具有文化传承的传播意义?我想这是每位书家都会思考的。

在此时代背景下,作为青年女性书家的赵家琦如何面对书法发展的时代之问,同样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从书法的本色来理解,赵家琦无论是年龄还是创作实践还都处在年轻阶段,距离达到人书俱老的审美境界还需继续坚持追求,在此阶段对书法理论和实践理解的单一性在所难免。不过,作为青年一代的女性书家在她的不懈坚持下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赵家琦的书法未来可期的一面。

原载《中华英才》半月刊2024年14期 总818期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