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印记|刘豫东专栏(76)

河南文苑

2024-07-12 09:32

夏天的印记

刘豫东

关于夏天的印记,估计绕不开蝉,它算是夏天的一个显著的标记。常言道,无蝉鸣,不夏天。

蝉,也称知了、马吉了、嘟了得,可能各地的叫法不尽相同。每当听歌曲《童年》里“池塘边的柳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仿佛又一次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代。

关于蝉的成语,有金蝉脱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而金蝉脱的壳就是蝉蜕,老家人叫爬蚱皮,修武当地人叫马吉了裤,倒也形象。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里提到“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蝉蜕是中药材,《本草纲目》记录它具有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蝉蜕作为常用中药,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泛。没想到老家人眼中的爬蚱皮还有这么多功效。可惜蝉蜕太轻,不压秤,记得自己儿时一个暑假也弄不了几斤。

小时候,夏天喜欢摸蝉的幼虫--爬蚱,也有叫它爬蚱猴、知了猴。多是傍晚开始,喝罢汤,拿着手电筒,拎着个罐头瓶,有时还掂着根小竹竿。爬蚱喜欢爬到柳树、杨树、榆树、槐树羽化变蝉,运气好的话,一晚上能摸几十个爬蚱。当然,一场大雨过后,则是摸爬蚱的最佳时机。因为雨后土壤松软,爬蚱很容易从地下爬出来。摸回来的爬蚱先泡在水里,便于清除它们身上的泥土。第二天,控干水后,可用来油炸,金灿灿的,也可炕着吃,那真是童年时代的美味。如果摸的爬蚱多了,可以腌起来,留着慢慢吃。后来,有了冰箱,夏天的爬蚱能放到春节。过年时来盘油炸金蝉,也是一道别样的招牌菜。记得前些年春节走亲戚去山东老舅家,就吃到了他们夏天摸的爬蚱,他们平时不舍得吃,一放就是半年多,单等着给客人尝尝鲜。说实话,过年吃爬蚱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科技改变生活,一点也不假。

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童年的夏天,是从一声蝉鸣开始的。读过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中的这一幕充满童趣,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每当读到这首诗,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捉蝉的往事。暑假里,帮家里干完家务活后,剩余时间自己支配,晚上摸爬蚱,白天捉蝉或是捡拾爬蚱皮,那时候小孩子在假期里很少上补习班,基本上都是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诸如薅草、放羊、看瓜之类的。隐隐觉得,天气越热,蝉鸣越响。捉蝉的方法不外乎用热柏油、面筋粘,或用抄网罩,纯属娱乐。柏油是从村子北边的公路段要来的,用铁罐头盒将柏油烧热化开后,迅速地在长竹竿头上抹一点,就可以用来粘蝉了。粘蝉时需要眼明手快,不能犹豫,否则它会倏然飞走。还有就是,需小心热柏油滴到身上了,那样太疼。毕竟,当时的小伙伴们都是裤头、背心、凉鞋,大家的统一标配了。至于捡拾爬蚱皮则是为了赚点外快,换些零花钱。

印象中,捉到的蝉多是乌黑色,不能吃,它们有雌雄之分。听大人讲,只有雄蝉可以发声,在雄蝉的腹部有一对鸣器,由鼓盖、鼓膜、鼓肌和气室组成。当膜内鼓肌收缩时,便产生声波,发出嘹亮的声音。雌蝉是不能发声的,小伙伴管它叫哑巴。雄蝉每天叫个不停,主要在召唤伴侣了。捉回来的蝉,要么放到蚊帐里玩,要么将其剪碎喂鸡鸭,主要是图个乐。想想看,炎炎夏日,小伙伴们在树荫下手持竹竿粘蝉,也是件顶快乐的事,尽管个个热得披头流水,水洗一般,可仍然乐此不疲。

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伙伴已近知天命之年,以前一起捉蝉、逮爬蚱的快乐时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那一幕不时在眼前浮现。又是一年夏天,窗外的蝉声阵阵,自己仿佛被重新带回到了难忘的童年。

2024-07-10

作者简介:

刘豫东,男,河南商丘人,笔名:流汗的公牛。文学作品曾在《中国医药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焦作晚报》《文化商丘》等报刊发表。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