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运行分析:永城篇

明斋观察

2024-06-15 09:23

一、永城市概况

永城市因屡遭水击不破而得名,取意“永固之城”,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素有“豫东明珠、绿城水乡”之称。1996年撤县设县级市,2014年成为省直管县,仍隶属于商丘市管辖,2016年被河南省规划建设为商丘市域副中心城市。永城市辖区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万亩。常住人口126万人,辖25个乡镇、6个街道,770个行政村(社区)。

永城矿产资源丰富。地下煤炭分布面积1328平方公里,储量63.9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铁矿储量为902.6万吨;水泥灰岩蕴藏量为3776吨,白云岩矿为6835吨,大理石储量为10万立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永城市打造并拥有了“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五张城市名片,综合实力持续攀升,连续14年跨入全国百强县。近年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化工、装备制造、面粉食品、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

二、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GDP总量来看,2023年永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4.4亿元,占商丘市GDP总量的24.9%。2022年永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1亿元,占商丘市GDP总量的24.5%。在商丘市辖七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第6位,经济规模较大,总体实力较强,在商丘市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省县市中排名靠前。

GDP增速来看,2008-2023年永城市GDP一直保持正增长,2023年增速为5.9%,高于商丘市GDP增速2.3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GDP增速1.8个百分点。2022年增速为6.2%,高于商丘市GDP增速1.1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GDP增速3.1个百分点。在商丘市辖七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第11位。近年来在省市经济增速都有所减慢的背景下,永城市仍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基础较为扎实。

人均GDP来看,永城市2023年实现人均GDP为61479元,是商丘市人均GDP的约1.52倍。永城市2022年实现人均GDP为63544元,是商丘市人均GDP的约1.51倍。在商丘市辖七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第26位;从人均GDP增速来看,2008-2023年永城市人均GDP增速不断波动,但始终保持正增长,2023年增速为5.8%,高于商丘市人均GDP增速1.7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人均GDP增速1.4个百分点。2022年永城市增速为6.0%,高于商丘市人均GDP增速0.3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人均GDP增速2.5个百分点。在商丘市辖七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永城市作为县域经济单元,多年来人均GDP明显超出商丘市水平,更加反映出其经济运行平稳且实力不断增强。

三、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近年来永城市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形成了聚焦煤化工和醋酸、乙二醇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的化工产业,以智能机械制造、高端印刷、定制家具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优质小麦和富硒小麦为原料、以生产面粉及面制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为主导的面粉食品产业,以及以钢铁材料、铝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永城是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近年来依托煤化工产业园,以永煤、神火为龙头,紧盯精细化工、医药化工不断向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朝着化工新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全速前进。有着“中国面粉城”之称,拥有100万亩集中连片的富硒土壤资源,聚焦“永城富硒”面粉食品特色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规上面粉食品企业83家,年加工面粉60亿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基地。

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方向,一是巩固增强优势产业以碳基新材料、铝基、钢基、合金新材料为抓手,打造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面粉食品产业迭代升级,增强优势产业能级。二是前瞻布局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做强文旅经济,培养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二)产业结构分析

三次产业占比来看,2023年永城市一产占比13.4%,二产占比38.8%,三产占比47.7%。从三产结构演变趋势来看,2008年以来,永城市第一产业占比基本保持平稳略有下降,二产占比从63.7%逐步下降到38.8%,三产占比从19.4%逐步提升到47.7%。2018年之前三次产业呈现“二、三、一”梯次,2019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呈现“三、二、一”梯次。

)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工业发展情况来看,永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动幅度较小。2023年永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9%;2022年永城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7.3%,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42位,近年来排名情况不断靠前,反映永城市工业发展势头良好,竞争力不断提升。2021年永城市规上工业企业数为323个,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2021年永城市服务业增加值为315.6亿元,占商丘市服务业增加值的23.3%,在商丘市辖七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中排名第6位。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1年永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9.1%,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43位。

(五)重点企业分析

1.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永煤集团)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下属骨干成员单位,中国500强企业,资产总额1700多亿元,员工3万余人。主营业务有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物流贸易、建筑矿建、现代服务业等。

2. 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神火集团)是商丘市属国有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总资产600亿元、直接控股和管理子分公司13个、员工26000人。所属子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神火股份)于1999年8月31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煤炭开采与洗选加工,电力生产与配送,氧化铝生产及电解铝冶炼,铝板带箔生产以及新型合金材料、高端储能材料研发与加工等。

3. 华冠面粉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9.4万㎡,注册资金5000万元,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制粉生产线三条,日处理小麦可以达到1500吨,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主要开发和生产各种高、中、低档面包粉、水饺粉、馒头粉、面条粉等。

4. 闽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钢铁铸件专业园内,总占地面积2600多亩,现有职工3000余人。集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现代先进的技术装备及配套的节能环保设施于一体,主要生产各品种规格的优质螺纹钢、高速线材盘螺等系列产品,年产能400万吨。是河南省民营钢铁龙头企业之一,豫东优质建材生产基地。

5. 永城盛大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城盛大),拥有世界先进印刷生产线100余条,年产值12亿元,有近1000名员工,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商业印刷基地,也是中国目前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最为完善的规模性印刷企业。

四、财政收支分析

财政收支来看,2023年永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4亿元,占商丘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6.9%。2022年永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3.9亿元,占商丘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6.0%,在商丘市辖七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第3位。其中税收收入2023年达到32.4亿元,占永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0%,占商丘市税收收入的27.1%。2023年永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72.2亿元,占商丘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8%。2022年永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90.9亿元,占商丘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6.4%,在商丘市辖七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第3位。财政收支在省市排名与其经济总量情况接近,在商丘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全省排名靠前。

人均财力看,永城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不断上升,到2023年人均预算收入达到4290元,是商丘市人均预算收入的1.64倍,占河南省人均预算收入的93.3%;人均预算支出达到5730元,占商丘市人均预算支出的78.1%,占河南省人均预算收入的50.8%。

财政自给率看,2023年永城市财政自给率为74.9%,较2022年有较大提升。2022年永城市财政自给率为59.3%,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中排第17位。财政自给率较高,反映出永城市经济活动较为繁荣,地方财政“造血能力”较强,对于转移性支付的依赖程度也就较低。

五、金融业发展分析

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情况来看,2023年末永城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18.6亿元,占商丘市的18.1%。2022年末永城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47.5亿元,占商丘市的18.5%,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第2位。2023年永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506.2亿元,占商丘市的17.2%。2022年永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421亿元,占商丘市的16.1%,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县(市)排名第5位。

存贷比来看,2023年永城市存贷比为55.1%,低于商丘市2.9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27.9个百分点。2022年永城市存贷比为49.7%,低于商丘市7.3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31.9个百分点,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61位。2008-2015年,永城市存贷比高于省市水平,2016年起逐步下降,2018年起低于商丘市存贷比。

人均存贷款余额来看,2023年永城市人均存款余额为72926元,是商丘市人均存款余额的1.1倍,占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71.4%。2022年永城市人均存款余额为67292元,是商丘市人均存款余额的1.13倍,占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71.8%,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25位;2023年永城市人均贷款余额为40188元,占商丘市人均贷款余额的104.4%,占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47.4%。2022年永城市人均贷款余额为33426元,占商丘市人均贷款余额的98.8%,占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43.7%,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40位。

六、居民收入分析

居民收入看,2023年永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565元,是商丘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2倍,略高于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永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78元,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25位。

居民收入增速看,永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2017-2020年呈现下降趋势,从10.8%下降至5.1%,2021年回升至9.3%,2022-2023年再次下降至5.8%,2023年高于商丘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9个百分点。

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2023年永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383元,分别高于商丘市、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9%。2022年永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87元,分别高于商丘市、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6%,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6位;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303元,分别高于商丘市、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6.2%。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35元,分别高于商丘市、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1%,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38位。

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来看,2023年永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约为1.9:1。2022年永城市为2.0:1,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73位,但不难看出2009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七、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看,永城市2017年达到403.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18.1%,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15位;从增速来看,2022年永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高于商丘市1.8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8.1个百分点。2023年永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0.2%。

八、社会消费分析

社消零总额来看,2023年永城市社消零总额为253.9亿元,占永城市GDP的比重为32.8%。2022年永城市社消零总额为254.2亿元,占永城市GDP的比重为31.8%。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8位;人均社消零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20154元;2022年为20181元,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37位。

九、人口规模分析

人口情况看,永城市2023年常住人口为12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4%。2022年常住人口为12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3%,在商丘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3位,人口规模较大。2020年人口外流39.5万,人口流失率为23.9%。

城镇化率看,2013-2023年永城市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23年城镇化率为54.2%。2013年以来。永城市城镇化率始终高于商丘市,这与其早期县级市建制以及其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有着明显关联,但与全省城镇化率还存在一定差距。

就业情况看,2019年永城市从业人数为93.8万人,较上年负增长4.7%。从三产就业结构来看,2008年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不断下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不断提高,至2019年,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24:76。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永城市0-14岁人口占比27.19%,高于河南省、商丘市;15-59岁人口占比55.58%,低于省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23%,低于省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07%,高于省市水平。

十、公共服务分析

义务教育情况来看,2022年永城市共有中小学379所,在校学生数合计22.5万人,专任教师数1.25万人,平均每千名在校中小学生配备专任教师数为56人。从医疗卫生情况来看,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配备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逐年上升,医疗资源配备逐步增强,2022年每千人床位数为8.4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7人。

十一、县域发展战略分析

围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文旅产业、城乡融合发展五大领域,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国内大循环的重大机遇,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延链、补链、强链,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努力实现产业倍增。打造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高地、豫东区域开放型经济高地,形成迈向现代化的强大双引擎,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现新跨越,确保在全省、全市县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力争实现中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00万人、GDP突破1000亿,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宜乐的现代化幸福新永城。 

十二、综述

综上所述,永城市经济总体规模强大,运行平稳且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较强。GDP总量、人口规模、人均GDP、财政收支、财政自给率、人均财力、人均存贷款和人均社销零在全省县(市)中排名领先,城镇化率在全省处于靠前水平;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趋向合理,教育和医疗资源有待提高。

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资源型产业在经济中仍占有相当比重,且大多处于产业链前端,竞争力弱,没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支撑系统。同时,国有经济比重大而民营经济比重小、重工业比重大而轻工业比重小等问题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在分析永城市教育医疗相关指标时发现,永城市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均居省市靠前水平,但每千名中小学生享有的专任教师数仅有56人。

三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1,居全省第73位,是在本文分析中永城市排名最为靠后的指标。

对策及建议:

一是打造多元产业体系,丰富发展动力。采取科技创新与升级,加快煤化工精细化,研发碳基精细化工产品,开展循环型经济,使现代化产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探索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的潜力,建立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经济结构。对新兴产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三产梁柱型业态。

二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通过打造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多元供给格局,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三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积极促进农民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另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撰稿人:赵岩;耿明斋、周立、王永苏、李燕燕、屈桂林、李少楠、徐涛、李甜、张兆源等参与讨论。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