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曹新林的农民画
中国是有5000年的农耕文明大国,是农夫支撑走到现在,现在称到城市打工讨生活的叫农民工,还是离不开农夫。
20世纪60年代初,湖南望城的曹新林考上广州美院,喜欢苏联画家作品画册,无钱,卖了棉衣买画册,毕业,画了湖南农民,24岁的曹新林将画农民成为他油画的《底色》,他还“封存了他的湖南岁月,而且封存了他的南方印象。”他只身来河南,喝黄河水,画中原农民。何向阳评说《抟黄土,塑苍生》,他画出的系列农民形象,构成他的“苍生”肌理,是有温度、脉搏与节奏的。
历史是过去,历史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
5000年农耕文明沃土上生长的农民《世纪老人》《吸烟老人》《马车夫》《持白条的老人》…… 历史感,曹新林给农民注入了新的生命,《打白条的老人》,那个手执书本的农民的脸上“有千秋万代经过”。
曹新林的黄土为之聚长的农民,是人世间不朽的造像。
曹新林为农民造像,曹新林教画育人,双相收获。
我见过曹老师在少年宫(人民公园南门)小礼堂教学生,西墙已倾斜,我找到市委宣传部王副部长批了2000块钱,竖几跟木柱撑墙。没钱请模特,学生家长充当,上街找人说给画像不要钱,不是裸体。有一次找来一个神经病人,弄得师生哭笑不得。
1980年元旦,曹老师与学生搞化妆晚会,我应邀带儿女参加,见曹老师头戴大礼帽,侃侃元旦致词,学生欢呼歌唱,学生段建伟频频拍照,惜没留存。玩时,师生打成一片;教画,师道尊严,批评他们“刻骨铭心”。
曹公新林六十大寿,学生为他出画册,办画展,曹公“一醉不休”说,我要画到毕加索的年龄!学生者,有国内有国际,有教授有企业家,曹公成了美术教育家,他说:教学相长。曹新林的历史感:教了学生,带来了油画。
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有一种终极的永恒的东西,这就是信仰、理想、正义感、道德感、崇高感,这些,犹如在浑浊、有限的物质世界里的一股清流,它透彻、明亮,使我们对爱不怀疑,对未来有信心。曹新林五十多年这样走过来,还会这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