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省低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的产业主体是通用航空产业,其经济活动主要表现为由地面向空中延伸、由“平面经济”向“立体经济”转变的三维立体空间,包括工、农、商、林、渔、建筑业等作业飞行和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各种业态,在加速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成为各地推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地处内陆腹地,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在目前全省着力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推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加速培育与壮大低空经济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可行。
一、低空经济已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热点新赛道
低空经济作为一类新的产业形态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曲折的发展过程,直到进入新世纪后,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这一新型业态才开始进入较快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早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国家就将发展通用飞机列入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国家民航局于2008年、2009年连续出台支持措施,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又进一步加大了对低空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低空产业的大发展,大跃升。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稳步建设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2021年民航局、发改委、交通部印发的《通用航空发展“十四五”规划》 明确要积极发展空中短途运输,提出通过立法等方式处理好短途运输、无人机等新领域新业态发展、新技术应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在国家相继出台的多项政策促动下,全国的众多地方也都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低空经济的试验试点和产业开发,并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上海市于2022年9月出台的有关政府文件指出,未来产业要面向深海空间利用和空间拓展。在空天利用方面,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目前,上海已成为国内工业无人机产值最高的城市。深圳市政府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2022年印发了《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2023年10月深圳市人大对外公布《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所辖的7个区也已经出台了固定投资类扶持、产品研发类扶持等具体化政策,以加快低空经济的全产业链条发展,2023年12月,深圳正式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深圳的低空产业现已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政策环境,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尤其是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拥有多家头部企业,表现出了突出的先发优势。安徽省芜湖市作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面向低空智联运控平台等8个前沿领域,着力推进低空智联项目建设,现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现阶段,除东部沿海一些省份和重要的经济圈都已把低空产业列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与竞相推进外,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一些具有低空经济发展条件的省区,如江西、湖北、河南、陕西、四川、黑龙江等也都在积极探索低空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从总体上看,在政策、市场等利好因素促动下,我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能力在不断增强,应用场景在持续拓展,发展成效日益凸显,据来自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二、河南发展低空经济的环境和条件
(一)河南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强烈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和中西部地区第1位,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强烈需求。一是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创造经济增长新需求。2023年河南经济总量达5.91万亿元,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4元,拥有了发展低空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需求。低空产业的崛起,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形成新质生产力,拉动全省经济新的发展等方面都可产生有力的支撑作用。二是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巩固河南“中国粮仓”地位。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大省,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区,北旱南涝、西部缺水,防灾救灾和沿黄区域治虫灭蝗任务十分繁重,需要通用航空在农业植保、灭虫灭蝗、飞播造林、人工降雨、气象和灾情监测等方面提供强力保障,三是发展低空经济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河南是全国重要的能矿资源生产和输出基地,肩负着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发展河南、支持全国的重任,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在无人机研发制造及运输及物流、寻航、矿山勘探、救援、工农业服务等多领域有所作为和提供新的高技术保障,进而提升河南的区域影响力。
(二)河南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
其一、有较好的低空经济物质条件。全省现已拥有上百架通用飞机,以及信阳、商丘、鲁山等众多可供改造利用的机场。按照国际化标准设计建设的郑州新郑机场区位优越、设施功能完善,具有建设中部地区通用航空发展的指挥调度中心和通用航空器制造维修基地的优势条件。其二,河南是全国飞行员教学训练条件最好、单位最多、最集中的省份。拥有上街蓝翔滑翔学校、安阳航校、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校、南阳机场等四所飞行员培训资质的学校和一所专门培养航空管理人才的高等院校郑州航院。其三,具有独特的航空体育运动项目优势和农林作业优势。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校是全国规模最大、运动最规范、培训能力最强的航空运动中心,安阳拥有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林州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其飞行跳伞和滑翔伞两个运动项目在国际和国内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郑州上街蓝翔航空除了开展体育运动以外,在飞播造林、抗险救灾、人工降雨等方面成绩显著。同时,无人机在我省农业上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四,工业制造基础较好。河南机械装备产业基础雄厚,拥有诸如中航系统大型国企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飞机重要部件的124厂军工企业等一批大型航空器配套工业企业,可为各类无人机生产提供强力支撑。为加快低空经济发展,我省已制定出了通用航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构建“一核、两翼、六组团、多园区”的通用航空产业空间布局,到2025年,力争全省通用机场及具有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机场达到20个以上,通用航空产业园区10个以上。建成省级飞行服务中心1个,固定运营基地3个。通用航空运营企业超过30家,飞行器超过150架,通用航空作业完成10万小时以上。基本建成省内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打造精品低空旅游项目6个以上,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完备,研发制造、运营管理、服务保障等产业链布局完善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通用航空产业经济规模超过200亿元。力争到2035年全省通用航空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三)河南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优越区位
其一,加快河南低空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和区域带动作用。河南地处中部,位于全国能矿资源丰度西高东低、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两个逆向梯度的交汇地带,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枢纽条件,使河南能够在发展低空经济中承担起东引西进、承南启北的引领作用,可以从东西南北更广阔的领域集聚发展要素、拓展市场。其二,加快河南低空经济发展有利于探索和推广经验。河南是全国第一户籍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平原面积大于山区丘陵面积的省区,把河南作为全国低空经济繁荣发展的主阵地,并列为通用航空产业和低空经济科学发展的综合试验区,改革成本低,发展易起步,易于在低空开放开发中取得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以河南为产业基地和试点开放开发低空空域,对全国的低空经济发展就更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更具有推广价值。
三、加快我省发展低空经济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涉及国家、地方和军队等多个方面,政策性很强,必须根据低空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不断采取有力举措加以推进,对此,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产业优势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但从现状看,河南省发展低空经济虽然有基础、有条件,但资源分散,产业的整体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需要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涉及低空经济发展的机场、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生产、运营项目、研发、人才、企事业单位等资源现状与优势条件进行全面、深入地调研及摸底,在此基础上,根据条件与可能,按产业分工原则,推进各种资源整合,改造、优化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培育市场主体,以形成低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二)加快重点基地建设,促生一批产业示范项目
一是依托郑州机场和航空港区,开辟通航的飞机制造及维修产业基地。在基地内按园区模式引进建设一批具有引领、聚集、示范意义的飞机与零部件制造、维修和通航保障等重点项目,以带动全省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要发挥好我省的制造业优势,在先进无人机研发与生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二是依托分布在省内各地的民用、军用机场,按通用航空的飞行与作业的要求,对其基础设施与条件进行改造,在全省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通用航空飞机起降点,并完善配套设施,提高通用航空机场的指挥保障能力。三是依托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基地。围绕不同的产业领域和生产环节,加大低空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集中攻克一批低空经济的发展难题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优势与竞争力。
(三)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在规划与政策的引导下,围绕重点产业基地、示范项目和应用性业务建设,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具备实力的通用航空制造和服务企业,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以优惠的条件吸引通用航空业较为发达的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河南拓展业务,联合开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生产与经营,加强与国家有关低空产业研发部门与制造企业的产业对接与合作,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低空产业的发展,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发挥优势,使我省的低空经济不断占领新的制高点,形成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改善低空经济发展环境
学习借鉴沿海省市发展低空产业的成功经验,设立河南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低空经济的产业开发给予扶持;研究制定有关专项产业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对低空经济的产业制造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给予财政资金、土地出让金、项目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对通用低空产业的用地项目,优先给以立项与审批。对低空经济的产业园区可享受国家和省出台的扶持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关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