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襄 中国甲骨文研究的先驱——王襄旧居
王襄旧居
王襄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睦南里。
王襄(1876—1965),出生于天津,是中国甲骨文研究的先驱者,有开创之功。另外,他在金石、陶器等方面均有专深的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王襄自幼在私塾读书,1910年(清宣统二年)毕业于北京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1913年毕业于天津民国法政讲习所政治经济科,曾在天津和多地盐务稽核所任职。
王襄
王襄是我国甲骨文最早的鉴定者和殷商甲骨的购买者之一。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王室贵族使用的占卜文字,因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故得其名。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我国所知最早的文字。在我国图书发展史上,甲骨文被认为是最早的图书,记载了先民的生活片段。
清末时期,来往于京津地区的古董贩子范寿轩找到王襄,说是在河南见到一种“龙骨”,实际是甲骨,上面刻有古代文字,打算向王襄出售。范寿轩索要高价,王襄无力支付,只是购买零星小片。他将零星小片对接拼成两三块龟板,发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断定这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后,民生凋敝,范寿轩只好贱价出售。于是,王襄倾其所有,将其大批购买下来。
抗日战争时期,王襄失业在家,生活非常拮据。天津的古董商人常去他家,游说将甲骨文卖给日本人,遭到他的拒绝。当时,他宁可变卖衣物和其他家中物件维持生活,也决不卖给日本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仍有一些人要购买王襄珍藏的甲骨文。当时,尽管物价飞涨,他家的生活非常艰难,但他担心会“流失异邦”,不为重金所动,表示坚决不卖。
解放初期,王襄于1953年出任天津文史馆馆长,后来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编委会委员。他将毕生珍藏的甲骨文,全部捐献给国家。
王襄对于甲骨文颇有研究,留下一批传世的专著。他在《簠室殷契序》一书中,记载了他首次发现、鉴定和收购甲骨文的经过,还有此后对甲骨文进行研究的情况。他所著《簠室殷鉴类纂》,于1920年出版,是我国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字汇。他所著《簠室殷契文征》,于1925年出版,公布了他珍藏的甲骨文中的精品。此外,他还撰写了其他内容的甲骨文研究专著。
王襄甲骨拓片
王襄在金石、陶器研究方面,也留下一批专著,同时还留下诗文别集等。
2009年12月18日,天津文史馆为纪念王襄发现甲骨文举行座谈会,与会人员深情地缅怀了他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方面所做出的重大的贡献。
1957年,王襄从老城厢东门内刘家胡同的居所,迁往睦南道上的睦南里。1965年1月31日,他在睦南里去世,享年90岁。
1960年,王襄在睦南里。杨克 摄影
睦南里系解放初所建3层公寓楼,因邻近睦南道而得名。
作者:贾长华
来源:“老贾笔谈”头条号
编辑:李腾轩
统筹:李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