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运行分析:邓州篇

明斋观察

2024-05-25 10:16

一、邓州市概述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三省雄关”之称。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606个行政村,260万亩耕地。1988年撤县建市,2011年被确定为省直管试点县(市)。邓州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中心城市、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诞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是中原天府,丹水明珠。2021年常住人口123.53万人,城镇化率43.90%。

邓州林木资源丰富,矿产较多。林木57科、69属、150多种。矿产主要有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电石灰岩(包括方解石、冰洲石、水晶石、重晶石、墨玉大理石等)、高岭土、耐火土及煤、黄铁、镜铁等,多产于西部山区。杏山的石灰岩碳酸钙含量品位高达51%,水泥灰岩储藏量13亿吨,溶剂灰岩2亿吨,电解灰岩2000万吨,黑墨大理石1100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600万立方米,是发展建材工业的理想基地。


二、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从GDP总量来看,2022年邓州市GDP为504.8亿元,是2008年的2.4倍。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排名第13位。

从GDP占比来看,GDP占南阳市比重呈下降趋势, 2022年为11.1%,比2008年下降1.6个百分点。

从GDP增速来看,2020年邓州市GDP首次出现负增长为-0.9%,在南阳市排名第11位,在河南省排名第96位。2021年强势反弹,2022年GDP增速为5.3%,在南阳市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排名第33位(见表1)。


从人均GDP来看,邓州市人均GDP低于南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且差距在逐渐扩大。2022年邓州市人均GDP为40910元,占南阳市比重由2008年的104.3%下降到的2022年的86.4%,占河南省比重由2008年的83.4%下降到的2022年的65.9%。人均GDP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5位下降到2022年的第7位,在河南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46位下降到2022年的第76位(见表2)。


三、 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1)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邓州市围绕汽车零部件制造、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和生物基合成材料新兴产业,全力强龙头、补链条,加快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

——纺织服装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37%左右,其中棉纱总产能40万锭,拥有喷气织机300台、喷水织机600台、其他织机100台,坯布产量3000万米,各类服装及鞋帽产量1.5亿件(套)以上。拥有各类棉纺、化纤、坯布、鞋帽及针梭织服装制造规模以上企业2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6家。代表企业有永泰棉纺、裕祥纺织、申港纺织、圣新源纺织等。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14%左右。生产范围涵盖汽车中央集控锁、汽车电子元件、涡轮增压器、锻压液压机等产品,年产车锁配件5000余万件,汽车零部件300万件,各类农机及矿山设备3万台。拥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1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3家,其中星光机电、凯达环境科技、沃尔福增压器等企业最具代表性。

——建筑建材产业。建筑建材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10%左右。年产低碱水泥280万吨,熟料128万吨,各类墙体材料4亿块及多种建筑型材。拥有各类建筑建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2家。代表企业有中联水泥、宝源建材、恒安混凝土等。

——林板造纸产业。林板造纸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3.5%左右。年产高中密度板18万立方米,胶合板、细木工板13.5万平方米,实木和复合木地板120万平方米,建筑模板2.5万立方米,各类家具工艺木制品5万套,具有再生纸浆、特种浆15万吨,生活文化用纸12万吨,木质素3000吨生产能力。拥有各类林板造纸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9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3家。代表企业有华鑫纸业、一鑫实业、锦桥纸业、方正彩印等。

——医药化工产业。医药化工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8.5%左右。年产西药胶囊10亿粒、片剂20亿粒、医药中间体200吨、油漆1万吨、复混肥35万吨及各类医疗保健、化工产品约0.5万吨。拥有各类医药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4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共2家。

(2)产业结构分析

邓州市一产占比较大。2008-2013年间,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一三”。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三二一”。2022年邓州市三产结构为21.0:28.1:50.9(见图1)。

(3)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农产品资源丰富。邓州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豆类等,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是河南省粮油盛产和优质烟出口基地,是著名的“南阳黄牛”中心产区,蔬菜瓜果出产丰富,有“粮仓”之称。邓州年产粮食10亿公斤以上,粮油1500万公斤,棉花4500万公斤,烟叶2000万公斤;年黄牛存栏45万头,生猪存栏150万头,家禽1500万只。

4)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08以来,邓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南阳市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22年占比为17.1%。截至2021年末,邓州市共有155家规模以上企业。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邓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和省市增速整体趋势一致,且大多数年份高于省市增速。2022年增速为6.7%,在南阳市排名第9位,在河南省排名第58位(见表3)。

从规上工业分行业来看,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纺织业、板材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水泥建材业增加值均在2018年出现了大幅下降。纺织业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增加值远高于板材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水泥建材业增加值(见表4)。

5)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再看服务业,2008年以来邓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到2022年实现增加值总额257.0亿元,占南阳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0.9%,在南阳市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排名第10位。

从增速看,2022年邓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4.5%,在南阳市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排名第12位(见表5)。

服务业分行业看,房地产业在2014年大幅增加,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位居第一,2016年批发和零售业反超房地产业。2022年处在前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见表6)。

从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额的比重来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占比分别为6.7%和12.3%。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餐饮业占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22年占比分别为13.4%、10.4%和5.2%(见表7)。

(6) 重点企业分析

在邓州市现有 155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超 5 亿元的企业只有邓州市永泰棉纺股份有限公司和邓州市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2 家(见表 8)。

四、财政收支分析

从财政收入来看,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9亿元,占南阳市的比重由2008年的7.3%上升到2022年的8.9%,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排名第22位,较2008年上升10位。

从税收占比看,邓州市税收占比在2014年达到最大值72.6%,随后开始持续下降,2022年邓州市税收占比为67.1%,低于南阳市2.9个百分点,但高于河南省6.2个百分点。

从财政支出来看,邓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提升,在河南省、南阳市的排名均处于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2年为85.5亿元,占南阳市的11.0%,居南阳市第1位、河南省第4位(见表9)。

从人均财力来看,邓州市人均财政收支均不及省市平均水平。邓州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2年为1858元,占南阳市的69.6%,占河南省的41.4%。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2年为6940元,占南阳市的85.9%,占河南省的61.7%。

从财政自给率来看,邓州市财政自给率一直低于南阳市和河南省,2022年为26.8%,低于南阳6.3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13.1个百分点。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由2008年的第9位上升到了2022年第6位,在河南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60位下降到了2022年第69位(见表10)。

五、 金融业发展分析

2008-2022年间,邓州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总量逐年增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占南阳市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22年,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649.8亿元,占南阳市比重9.8%;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为353.0亿元,占南阳市比重9.6%。

从排名来看,存款余额在南阳市排名稳定在第1名,在全省排名由2008年第18名上升到了2022年的第7名;存款余额在南阳市排名第1名,在全省排名由2008年第14名上升到了2022年的第11名(见表11)。

从存贷比来看,2022年邓州市存贷比为54.3%,比2008年低5.6个百分点,在南阳市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排名由第18位下降到第48位。从省市对比来看,邓州市存贷比一直低于河南省存贷比,2022年,低于南阳市1.1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27.3个百分点(见表11)。

从人均存贷款余额来看,2008-2022年间,邓州市人均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人均存款余额大于人均贷款余额,但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人均存款余额为52725元,占南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76.8%和53.9%,在南阳市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排名第62位;人均贷款余额为28643元,占南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75.3%和35.9%,在南阳市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排名第60位(见表12)。

六、居民收入分析

从可支配收入来看,邓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低于南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2022年邓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583元,占南阳市的98.9%,占河南省的94.2%(见表13)。

邓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低于南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在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由2008年的第1位下降到了2022年的第5位,在河南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20位下降到了2022年的第33位。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939元,占南阳市的95.1%,占河南省的93.4%。

邓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南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南阳市下辖11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排名第34位。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411元,占南阳市的108.7%,占河南省的109.2%。

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城乡收入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2.3下降到2022年的1.8,在南阳市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排名第42位(见表14)。

七、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邓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在2020年大幅下降,增速为-15.8%。2021年迅速反弹,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5.4%,高于南阳市2.2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8.7个百分点(见表15)。

从不同类型投资增速来看,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波动都比较大。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153.4%,2022年为6.5%。工业投资增速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102.5%,2022年为46.0%。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166.2%,2022年增速为22.7%。

2020年,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均大幅下降,也导致同年份GDP增速出现下降。2021年,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反弹回升,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仍为负值。

从不同类型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看,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大,但呈现下降趋势,最高年份为2011年达到57%,2022年为33.6%。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在2017年达到最大值33.4%,近几年出现了下降,2022年占比为8.4%。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波动上升, 2022年为8.5%(见表16)。

八、 社会消费分析

受疫情影响社消零2020年出现小幅下滑, 2022年回升到220.9亿元,在南阳市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1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社消零占GDP比重2020年最高达到45.3%,2022年占比为43.8%。

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看,2022年邓州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7922元,在南阳市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60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51位。

分行业来看,2022年批发和零售业为177.2亿元,占比为80.2%;住宿和餐饮业为43.7亿元,占比为19.8%(见表17)。

九、 人口规模分析

2022年,邓州市常住人口123.3万人,常住人口居全市第1位,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约在13%左右,属于人口外流城市,人口外流逐年增加,2020年之前人口外流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下,2020年达到32.74%。

邓州市城镇化率在2020年出现了首次下降,2021年又有所回升,2022年为44.5%,低于南阳市和河南省水平,在南阳市排名第8位,在河南省排名第55位(见表18)。

近几年,邓州市从业人员数呈下降趋势。2019年邓州市从业人员数为88.04万人,相比上一年同比下降6.5%。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情况来看,201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为56%,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为44%(见表19)。

十、 公共服务分析

教育情况,2022年邓州市有小学187所,在校生141796人,专任教师8132人,生师比17.4:1。初中62所,在校生81465人,专任教师5945人,生师比13.7:1。

医疗卫生方面,邓州市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呈现逐年递增,2022年分别为7.6和7.9(见表20)。

十一、县域发展战略分析

“十四五”时期邓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振兴工业经济为基本立足点,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持续推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强力推进“一抓三突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筑牢根基、聚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着力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建设,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来步,开启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邓州要努力实现四个“一流”:

一流的实力: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9.5%以上,“十四五”末达到700亿元以上,稳居南阳第一,在全省县(市)名次明显前移,力争进入前十名;在丹江口库区43个县(市、区)中保二争一。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达到或优于15∶40∶45,在“三产融合”上走在全省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十四五”末达到33亿元以上;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以上。

一流的城市: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5%。古城复兴基本完成,“回”字形城墙城河沿线古城风貌连点成线,重要历史节点修复、重建基本完毕;新“回”水系基础性工程完工,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市管理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网格化。产业服务、职业教育、医疗卫生、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领域,对周边的影响显著增强,周边群众到邓州就学就医、消费置业成为常态,区域中心城市名副其实。

一流的交通:高速、国道、铁路、通用机场建设一体推进,唐白河航道上溯湍河,形成接驳顺畅、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快捷交通体系,构建集航空、铁路、高铁、高速、内河航运为一体的立体化“大交通”格局,建成省级区域交通物流枢纽。

一流的福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在城乡善治上成为全省排头兵。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二、综述

综上所述,邓州市GDP、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在南阳市位居前列,但仍然存在一产占比较高、工业行业及产品结构落后、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工业投资占比持续下降等问题。邓州市应进一步创新机制,建立顺畅的土地流转、资本流入、人才返乡创业机制,加强招商推介,积极推进社会资本植入农业,加快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设备及过剩产能,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尽早实现弯道超越。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快速推动邓州迈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撰稿人:李甜;耿明斋、周立、王永苏、李燕燕、屈桂林、张国骁、徐涛、赵岩、张兆源等参与讨论。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