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运行分析:汝阳篇
一、概况
汝阳县地处豫西伏牛山区、北汝河上游,距洛阳市区68公里。一铁两高穿境而过,位于洛阳半小时经济圈内。全县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8万亩,地势南高北低,呈“七山二陵一分川”分布,现辖8镇5乡和1个工业区,216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片区连片开发工作重点县。汝阳县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矿藏七大类48种,其中,东沟钼矿单体储量居全国首位;铅锌资源储量168万吨。
近年来,汝阳立足洛阳南部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紧紧围绕“1234”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经济基础,正逐步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装配式建筑暨绿色建材产业示范基地。
二、 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从GDP总量来看,汝阳县GDP逐年增加,2022年为206.3亿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由2008年的第93位上升到第86位。
从GDP占比来看,2008-2022年间,GDP占全市比重稳定在3-4%之间,2022年为3.6%(见表1)。
从GDP增速来看,2008-2022年间,汝阳县GDP增速多年份高于洛阳市和河南省GDP增速。2022年汝阳县GDP增速为4.4%,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1位。
从人均GDP来看,汝阳县人均GDP一直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占洛阳市的比重由2008年的53.5%提高至2022年的59.4%,占河南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85.2%下降为2022年的76.7%。2022年汝阳县人均GDP为47654元,在洛阳市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58位(见表2)。
三、 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1)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产业格局:“123”现代产业体系,“一主”为新材料,重点发展绿色建材、高端玻璃和钼深加工;“两新”为新能源和电子商务,包含光伏、风电、清洁能源、电子商务等产业类型;“三特”为文化旅游、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包含酒祖杜康、军祖鬼谷、特色精品农业、山水旅游等产业。
截至2022年9月,汝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进驻企业81家,其中装配式建筑企业12家、绿色建材及配套企业40家,上市企业9家、国企8家、规模以上企业31家,主导产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5%以上,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开发区2020年被列入洛阳市“6+3+X”新型产业专业园区,并被命名为“洛阳绿色建材产业园”;2021年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22年3月获得“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2)产业结构分析
汝阳三次产业结构整体来讲,一产和二产占比不断下降,三产占比不断上升,自2019年开始三产超过二产,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4:41.9:49.7(见图1)。
(3)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08-2022年间,规上工业增加值呈现波动上升,2013年达到最大值41.2亿元, 2022年为36.8亿元,占洛阳市的1.9%。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除2009和2021年之外,汝阳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增速为6.5%,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5位。
规上企业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75家,随后数量开始减少,2020年为56家(见表3)。
(4)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汝阳县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长。2022年汝阳县服务业增加值达102.5亿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78位。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2年汝阳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2.1%,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73位(见表4)。
汝阳县旅游业空间布局概括为12313,即:一心、两区、三园、十三个特色小镇。一心:以5A级旅游景区为标准,将县城打造成伏牛山旅游集散休闲中心。两区:西泰山风景区、前坪龙湖风景区。三园:恐龙文化公园、杜康文化公园、大虎岭森林体育公园。十三个特色小镇: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按照“一镇一特”定位和要求,使13个乡镇都能结合当地特色,各打造一个主题小镇,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区域乡村旅游向全景、全域方向发展。
2016-2019年间,汝阳县接待国内外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持续增加,2019年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4.6%。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均有所下降(见表5)。
(5)重点企业分析
汝阳县主要龙头企业有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洛阳环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六建重工有限公司、河南安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盛鸿金诺科技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汝阳有限公司、中国联合水泥集团等(见表6)。
四、 财政收支分析
从财政收入来看,汝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08年的3.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5.7亿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50位。从税收占比来看,汝阳县税收占比自2011年开始超过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汝阳县税收完成1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8%,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2%。从财政支出来看,汝阳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08年的7.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9.6亿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90位(见表7)。
从人均财力看,汝阳县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均不及洛阳市和河南省的人均水平。2022年汝阳县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为3626元,占洛阳市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的64.5%,占河南省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的80.7%,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35位;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6854元,占洛阳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0%,占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9%,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63位。从财政自给率来看,汝阳县财政自给率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汝阳县财政自给率为52.9%,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25位(见表8)。
五、 金融业发展分析
2008-2022年间,汝阳县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总量逐年增加,存款年末余额大于贷款年末余额。2022年,存款为192.8亿元,占洛阳市的2.6%,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98位;贷款为112.1亿元,占洛阳市的1.8%,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91位。
从存贷比来看,2022年汝阳县存贷比为58.1%,在河南省排名由第93位上升到第41位。从省市对比来看,汝阳县存贷比一直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存贷比,差距在2016-2018年间有所缩小,但2019年后差距逐渐拉大。2022年,低于洛阳市27.0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23.5个百分点(见表9)。
从人均存贷款余额来看,2008-2022年间,汝阳县人均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人均存款余额大于人均贷款余额,但均远低于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人均存款余额为44614元,仅占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42.9%和45.6%,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95位;人均贷款余额为25931元,仅占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29.3%和32.5%,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68位(见表10)。
六、 居民收入分析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看,汝阳县2017-2022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洛阳市第7位,河南省第84位,但增速均超过洛阳市水平。2022年汝阳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0元,同比增长5.3%(见表11)。
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汝阳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洛阳市和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846元,为洛阳市的77.6%、河南省的87.9%,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5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469元,为洛阳市的79.0%、河南省的77.4%,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97位。2022年汝阳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约为2.3:1,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95位,排名比较靠后(见表12)。
七、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22年,汝阳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5亿元。从增速来看,除2011和2013年外,其余年份汝阳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洛阳市和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2年,增速为24.9%,分别高于洛阳市和河南省22.5和18.2个百分点(见表13)。
按投资分类来看,房地产投资呈现波动上升,2022年为6.3亿元,同比下降22.3%,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9.5%。2022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9.3%(见表14)。
八、 社会消费分析
汝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迅速,受疫情影响2020年出现下滑,2022年反弹至106.2亿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52位。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看,汝阳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2年为24574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16位。分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占社消零的比重维持在80%以上,2020年占比为86.2%。住宿和餐饮业占社消零的比重在20%以下波动,2020年占比为13.8%(见表15)。
九、 人口规模分析
2008年以来,汝阳县户籍人口不断增加,但人口外流率也不断增加,2022年常住人口为43.2万人,占洛阳市常住人口比重为6.1%。城镇化率在2020年开始快速提升,由2013年的28.4%提高至2022年的47.9%,但仍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42位(见表16)。
2019年,汝阳县就业人员数大幅下降,为27.31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为45:55(见表17)。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汝阳县0-14岁人口占比高于省市,15-59岁、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低于省市,占比分别为27.08%、54.97%、17.95%和12.64%。从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来看,汝阳县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和高中(含中专)学历人数与省市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仅占全省的48.47%、占洛阳市的42.67%(见表18)。
十、 公共服务分析
教育情况,2022年汝阳县有小学58所,在校生50063,专任教师2752人,生师比18.2:1。初中25所,其在校生25203人,专任教师1940人,生师比13.0:1。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567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0.74%,其中,小学401人,初中166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58人,占随迁子女总数的27.87%,其中,小学60人,初中98人。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6353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8.31%,其中,小学5093人,初中1260人。
全县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13所,在校生总数20827人,其中幼儿园101所,在园幼儿16597人;小学7所,在校生3553人;初中5所,在校生677人。
医疗卫生方面,汝阳县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呈现逐年递增,2022年分别为7.3和6.4(见表19)。
从教育经费来看,汝阳县近两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2019年为23.08%,高于河南省(2020年为17.79%)和洛阳市(2019年为17.4%)。
从生均教育经费来看,汝阳县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都在稳步增长(见表20)。
十一、 县域发展战略分析
《汝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三个强县、两个基地、一个家园” 的现代化新汝阳。也就是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生态文明强县、文化旅游强县,打造国家绿色建材暨装配式建筑示范引领基地、伏牛山生态文化旅游康养度假基地,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市“四强两优三争先”奋斗目标和“9+2”工作布局,立足省重点发展县、洛阳都市圈南部生态涵养区重要支点、洛汝产业带重要节点功能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完善提升“1234”发展战略(围绕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和谐新汝阳。突出两大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培育。生态建设、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四项重点工作。坚持三条路径:坚持“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战略,深化“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环境”三项举措,打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城乡统筹”三场攻坚战。强化四项保障:党的建设、政府建设、法治建设、作风建设),在洛阳都市圈建设中奋勇争先、出彩添彩,奋力建设富强美丽文明幸福和谐现代化新汝阳。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13361”工作思路,即围绕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扭住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开发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发展绿色建材、绿色矿业、新能源、特色农业、文旅康养、白酒酿造六大产业,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幸福美丽新汝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在“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中奋勇争先。
十二、 综述
汝阳县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秦巴山片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消零总额居全省中游水平,财政自给率、金融存贷比、城镇化率居全省中上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教育条件不断改善,但汝阳县GDP总量小,且人均GDP、人均财力、人均存贷款、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省市水平,规上企业数量较小,外流人口较多,医疗卫生条件差。
建议:1.在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做强绿色建材产业、优化绿色矿业产业、布局新能源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激活文旅康养产业、振兴白酒酿造产业进行发力,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2.在农业发展方面,汝阳县作为典型的农业小县,以五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红薯、杜仲、甪里艾、香菇、花生)为核心,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3.在文旅发展方面,文旅与沟域经济要一体。围绕前坪水库生态资源和高铁高速交通优势,谋划伏牛山旅游门户,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融入区域伏牛山全域旅游打造。深入挖掘杜康文化、鬼谷文化、汝水文化,在做好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补齐乡村振兴发展短板,在文旅融合中发展沟域经济和田园综合体,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实现县域发展“三起来”示范。
撰稿人:李甜;耿明斋、周立、王永苏、李燕燕、屈桂林、张国骁、徐涛、赵岩、张兆源等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