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解《道德经》序二:老子、儿子和孙子||听雨先生专栏(八)

河南文苑

2024-05-23 11:01

序一的时候,我说“人到中年始学道”,是很有些境界的。王维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说的就是人到中年入“道”好“道”。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乐,一生平安富足,761年临去世时,仍作诗辞别友人,然后安然谢世。摩诘的诗,清新自然,空灵闲逸。这首诗是他隐居终南山时所作,该是有感而发吧。淡远之境,不输渊明之风,山水禅意,令人神往啊。

陶渊明辞官不做,回归山林,白云般自在闲适,安享人世的宁静淡远,令后世多少文人诗客艳羡。

人到中年,当懂得取舍,放下,学会放弃,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老子可谓智者,面对天下汹汹,自有天道大势,他也无能为力,选择西去归隐,何况你我?

《道德经》这本书,5265个字,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毫不为过。很多话还很晦涩,很难懂,初学者常常被搞得晕头转向,云里雾里,不知老子在说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第一句话就让人蒙圈。我今天不展开,等讲第一章的时候,咱们再来说道说道这话的意思。那不懂怎么办?对凉拌——跳过。我们作为普通读者,不必要死钻硬磕几个字、词、句的意思,重要的是抓住《道德经》的思想,特别是对我们有用的、能够指导并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思想,我们把它学来,吸收来,消化到我们的思想、血液里。至于个别字、词、句,留给学者教授们深钻细研。等专家们研究透彻了,咱们“拿来”就是。读书要有“拿来主义”。

要研究老子的思想,有一个简单方法,你记得老子、儿子、孙子三代人,就有些意思了。这个老子,是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道学的集大成者,开创了道家学说,我前面用了三篇文章,详解老子历史典故,这里不说了。

这个儿子,当然不是说老子的“儿子”,而是“倪子”,就念成“儿子”又何妨,呵呵。传说倪子也叫计然子,少年时极其聪慧,博学无所不通,钻研阴阳之法,深得道学之奥,见微而知著,营商而大富于天下,被称为商圣,是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倪子秘授范蠡“七策”,就是七条计策。范蠡辅助越王句践,只用了五策,便使越国民富国强,一举复国灭强吴,报了会稽之仇。

越王复国灭吴后,大肆封赏功臣。范蠡深得道学要义,激流勇退,不要任何官爵财物,不仅放下,而且放弃,和西施一叶扁舟,优游太湖。用倪子的计策“治家”,三致巨富,所以又称他为陶朱公。查了一下,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逝于公元前448年,活了88岁,在那个年代,算是很高寿了吧。

另一个同样辅助越王的大夫文种,舍不得功名利禄,封官赏赐全要,最后怎么样呢?句践赐剑,叫他自己抹脖子。如此下场,何苦哀哉!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军事哲学思想就来源于道家的思想,可以说篇篇表现了道家哲学。孙武生于公元前545年,比孔子小六岁,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人。孙武曾经帮助吴王阖闾打败强楚,进占郢都,这一仗打得漂亮,一战成名,一战而称霸诸侯,这也是道家学说“事功”伟大的一个表现吧。打完这一仗,孙子也退隐山林了。

据说,海湾战争时,美军统帅就带着一本《孙子兵法》,日日研读,指导战争。几千年来,少有军事将领不研究《孙子兵法》的,被推崇为兵学“圣经”,并不为过。时代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空天一体战、星球大战、网络战了,还离不开这部兵学圣典的指导。

更有许多大商人、大企业家,都在研究《孙子兵法》,用以指导商业运作和企业管理,而且是往往能够取得巨大成功。

孙武子的七世孙孙膑,也是在“围魏救赵”,灭了庞涓一战之后,退隐了,世人不知所终。

老子的“功遂身退,天之道。”实在是至理名言。中年人当知之,行之。

我们说老子、儿子、孙子,虽是戏说,其实也不无道理哈。若把老子、倪子、孙子的著作和思想研究得透彻了,明了了,差不多对中国文化中“道”的思想精要,都掌握了吧。用这样的思想来管理企业、治家、养生健体,是不是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好处呢?这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简介

太原王氏后裔,字虚白,

江西广丰人,退役上校。

用一盏茶的温度,温暖有些寒凉的世界。

写些文字,告诉您生活是如此美好。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