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学家 铸就科技梦—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节特写

校园视点

2024-05-23 10:31

致敬科学家,争做逐梦人。2024年5月21日,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节正式开幕。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党工委委员翟羽佳、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张西镚博士、榆林社区书记刘军卫、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副校长张锋、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校长常慧钦、副校长范文礼及优秀家长代表等嘉宾出席开幕仪式。仪式由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书记刘洋主持。

01

走近科学家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为科学技术之进步、人民生活之幸福、中国前途之发展而付诸努力,造就了独特的科学家精神。

师生们通过舞台演绎科学家的故事,带领大家感受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百折不挠、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邓稼先的故事

“假如生命终结之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表演者:赵艺文

七三班  段玮泽 王润 赵子源 宋文砚  李博涵 祁思彤

指导教师:沈慧

钱学森的故事

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钱学森

表演者:赵艺文

八年级 丁玉晓、刘家昌、魏鹤轩、杜光浩、罗凌萱

指导教师:王晓芳

袁隆平的故事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

表演者:赵艺文

佘思璇(七二)何欣(七一) 谢宜轩(七二) 陈昭仰(七一)

指导教师:李惠娟

02

校长致辞

仪式上,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常慧钦校长致词,常校长首先表达了对一直以来关心与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家长朋友们的衷心感谢。随后向大家介绍了学校在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实施理念及取得的成绩,表示科学家精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次科技文化节意在营造校园浓厚科技文化氛围,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展现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科技创新精神,充分展示学校科技文化教育的丰硕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03

领导宣布开幕

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党工委委员翟羽佳宣布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节开幕。

04

向未来出发

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学校体育社团的同学们身着宇航服,用优美的舞蹈表达对科技文化节开幕的喜悦心情。

05

项目成果展

开幕仪式后,各位领导及家长朋友们来到本次科技文化节的分会场参观学校科技文化创新成果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科技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班级创意作品展,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为大家送去了一场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盛宴,也得到了参观者的高度评价。

06

专家讲座

受学校邀请,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张西镚博士以《自动化、人工智能与多能互补智慧能源系统》为主题,面向同学们开展科技讲座。

张博士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动控制的发展历程。从人类最早的导航仪到航空航天工程,从爱因斯坦的偶像到钱学森的求救信,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科学故事,让同学们听得十分入迷。张博士还通过案例告诉同学们,自动控制不是枯燥难懂的理论,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衍生出尖端技术,转变成应用层面的产品来服务日常生活。

07

学科活动

英语组

5月22日,科技文化节英语演讲比赛在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七八年级的小选手们齐聚一堂,用流利的英语展示了他们的演讲才能和他们对自己喜爱的科学家的敬爱。这场比赛不仅检验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科技精神。

比赛现场,评委团由资深英语教师组成,他们对选手的语言准确性、表达能力、内容创意及舞台表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判。观众席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为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七三班 李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七一班 孟子淇 《我最喜欢的科学家——牛顿》

体育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科技节定向越野活动结合了知识性与运动性,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中学生活的同时增加阅历与团队协作能力,并磨练勇往直前、独立思考、顽强拼搏的精神。比赛中,同学们不仅要正确跑动定位,还要在指定位置上回答出对应的行星知识,既富有挑战性又新鲜刺激,还增加了相关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快乐无穷。

致敬科学家,铸就科技梦。每一个八十四中人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积极践行“笃实”的核心理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敢于创新,积极实践,勇于面对困难,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勇攀科学高峰,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逐梦前行!

责编|张伟

图片|学生发展中心 校务办公室 教师发展中心

文字|刘洋 英语组

编辑|刘洋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