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四个聚焦”推进驻村工作走深走实

郑州日报

2024-05-16 15:59

近日,新密市应急局驻袁庄乡石贯峪村工作队帮助村加固整修9个蔬菜大棚,并发挥村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形成以大棚西瓜和西红柿特色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这仅仅是省市各级驻村工作队在新密不断推动帮扶村委产业发展、解决惠民实事、有力提升治理水平和美化乡村环境等工作的一隅。

近年来,新密市始终将加强驻村帮扶队伍管理、提升驻村帮扶实效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聚焦精细部署、培训指导、常态监督和激励保障等四个方面,压实责任、强化管理,提升素能,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扎实深入、见实见效。

聚焦精细部署,压实驻村责任。建立完善“136”驻村帮扶交流学习机制,要求驻村工作队对建强基层组织、推动强村富民、抓实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细化,及时摸清村内实情、了解群众诉求、起草调研报告、找准突出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和年度任务清单,结合帮扶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十项任务清单”,定期下发“工作提醒”,督促各乡镇(街道)、派出单位、驻村干部落实入户走访、动态排查等任务,并将完成情况列为季度考核指标,推动帮扶工作落实落细。

聚焦培训指导,提升驻村能力。对标履职能力过硬要求,制定年度驻村干部培训方案,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座谈交流会、擂台比武等方式,围绕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对驻村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帮助深化认识、熟悉政策、了解农村工作,提升驻村干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新一轮驻村轮换后,组织开展驻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举办2次驻村干部业务能力培训会,每年至少组织1次驻村干部应知应会测试,实现全年217名驻村干部培训全覆盖。为持续激发干事活力,市级每季度举办一场第一书记“亮赛比”擂台赛,通过亮赛比拼、互相交流,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同时,推行结对帮带制度,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或包村干部担任导师,帮助新驻村年轻干部尽快适应环境、熟悉工作、融入群众。

聚焦研判督导,强化驻村管理。健全完善落实《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第一书记召回制度》,建立驻村干部“考勤打卡平台”,要求“五天四夜”在村工作,市委组织部专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考核组,采取“周调度、月点评、季通报”的管理方法,动态检验驻村工作作风和帮扶成效,及时印发《驻村工作督导专报》在全市进行通报。同时,实行月例会、季汇报制度,季度听取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根据驻村帮扶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研判、提出有力举措、协调高效推动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开展驻村专项督查4次,召开驻村帮扶专题推进会、座谈会等20余次,研究协调解决帮扶问题整改、产业扶持、村级发展等问题110余个。

聚焦激励保障,营造用人导向。着力在待遇保障、政治激励和价值体现等方面下功夫,按标准为第一书记每人每年下发3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和1万元党员教育管理经费,保障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督促派出单位落实每人每年人身意外险和体检费,有效解决后顾之忧,确保驻村干部驻得安心、干得舒心。定期深入各村走访慰问驻村干部,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详细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通过开展平时考核、年度百分制考核评议等形式,建立驻村干部培养考察识别机制,对驻村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符合条件的驻村干部,在提拔使用、交流重用时优先考虑。每年利用全市三级干部会、“七一”总结表彰会等集中选树表彰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优秀驻村队员和优秀驻村工作队,深入挖掘驻村帮扶工作中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有效激励引导更多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记者 郭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