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运行分析:伊川篇
一、伊川县概况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隶属洛阳市,总面积1234平方公里,下辖12镇1乡2个街道,341个行政村、29个城市社区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人口93.42万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27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开发县之一,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对外开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伊川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达37种,主要有煤、铝矾土、磷矿石、花岗石、铁矿石、石油等,其中煤储量18亿吨,铝矾土储量2亿吨。近年来,伊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指示要求,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区及北航智能装备产业园、功能材料产业园等“一区八园”为载体,引进了忠旺集团、中钢洛耐、北京利尔、国机精工等行业领军企业,带动铝及铝精深加工、耐火材料、磨料磨具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和百亿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二、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从GDP总量来看,伊川县在全市和全省都处在上游位次,但在全市GDP总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2022年伊川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49.4亿元,比2008年的204.6亿元增加了2.2倍,占洛阳市GDP总量的7.7%,比2008年低3个百分点。2022年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20位(见表 1)。
从GDP增速来看,2008-2022年间,伊川县GDP增速多年份高于洛阳市和河南省GDP增速。2022年伊川县GDP增速为-0.1%,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100位。
从人均GDP来看,伊川县人均GDP与省市差距不断扩大,占洛阳市的比重由2008年的94.7%下降至2022年的72.2%,占河南省的比重由2008年的150.9%下降为2022年的93.3%。2022年伊川县人均GDP为57930元,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33位(见表 2)。
三、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一)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产业格局:“122”现代产业体系,以铝及铝材精深加工、耐火材料、磨料磨具等新材料为主导,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以电子信息和高端智能制造为新兴。
打造700亿级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伊川县现有电解铝产能达到126万吨,占全省产能的58.6%;铝加工能力58.5万吨,有豫港龙泉、龙鼎、台联、宇信等16家铝及铝精深加工重点企业,主要产品为铝板带材、食品级单双零铝箔、电子箔、电线电缆、装饰材料等,已形成了“煤电—电解铝—铝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2021年全县铝及铝精深加工产能达到170万吨。
耐火材料是伊川县传统优势产业,有20余年发展历史,企业以彭婆镇最为集中。统计显示,鼎盛时期,全县耐火材料企业有2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能200万吨,年产值25亿元左右,约占全省行业份额的10%,年上缴税收6500万元左右。近年来,伊川县紧密结合洛阳市“退城入园”部署,通过积极对接、多方洽谈,成功引进了中钢洛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耐火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推动耐火材料产业的规模和结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伊川县中高端耐火材料产品从不到5种增加到10余种,新增高端耐火材料产能35万吨,新增产值近20亿元,耐火材料产业呈现出“潜力大、后劲足、活力强”的良好态势。2021年全县耐火材料产能达到160万吨。如今,伊川县正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北京利尔高温耐材产业园、中钢洛耐(伊川)先进耐火材料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加快形成百亿级的耐火材料产业规模。
在磨料磨具产业方面,推动东风、伊龙、亚通等传统磨料磨具龙头企业向高端产品转型,对磨料磨具产业进行整合,到2025年达到百亿级的超硬材料产业集聚区。
伊川县以富硒谷子和富硒红薯为核心和重点,统筹西梅、树莓、红不软桃、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构建2+N富硒产业体系。伊川县地处全国小米主产区的最南端,富硒带最北端,其谷子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春谷小米上市最早的区域,也是河南省谷物种植的优势区域,优质谷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目前,伊川县已培育种植大户1360个、加工企业25家,年产值13.5亿元,构建起了从育种、种植到加工、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伊川县依托地处丘陵土壤有富硒优势,该县将富硒红薯定为县主导产业之一,不断加大红薯产业基地建设、品牌文化、产权保护等支持力度,红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品牌价值和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全年产值超过5亿元,亩均纯收益超过3000元。2021年4月份,“岭上硒薯”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该县还加强与京东农场、北京福来公司合作,打造“伊川小米”“岭上硒薯”区域品牌。伊川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富硒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努力创建全省富硒农业发展示范县和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二)产业结构分析
从三次产业占比来看,伊川县一产和二产占比不断下降,三产占比不断上升,自2019年开始三产超过二产,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1:43.4:49.6(见图 1)。
(三)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工业发展情况来看,伊川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在2018年呈现断崖式下降,由2017年的122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52.7亿元。2022年伊川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为67.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0.2%,增速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95位。2022年伊川县规上工业企业数为143个,比2008年净增53个(见表3)。
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断崖式下降原因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市场不断变化、环保形势日益趋紧,耐材行业一度跌入低谷。伊川耐材的散乱、低端、污染、高耗能等弊病更加凸显,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8年年初开始,伊川县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对133家散乱污企业、150万吨落后产能全部进行关停,仅保留了20余家规模大、市场稳定、技术工艺好的企业和50万吨产能。
(四)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伊川县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在省市处在上游水平。2022年伊川县服务业增加值为222.7亿元,比2008年的42.4亿元增加了5.2倍,占洛阳市服务业增加值的7.6%,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15位;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来看,2022年伊川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0.1%,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102县(市)中排名第95位(见表4)。
(五)重点企业分析
洛阳盛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伊川龙头企业,生产的用于钢铁冶炼封堵铁水出口“无水炮泥”,产品占到全国份额10%。该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公司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远销俄罗斯、墨西哥、塞尔维亚等国外市场。2019年,该公司实现年产值3.4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
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形成发电、电解铝、铝加工三大优势板块和地产、贸易、物流三大辅助板块,参股商业银行。主业现有222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年产84万吨电解铝、60万吨铝板带箔、32万吨铝用碳素等生产能力。拥有亚洲第一个300KA电解铝系列、亚洲第一条哈兹列特(连铸连轧)铝板带生产线,中国第一家民营2×660兆瓦火电厂。铝箔产品占比位居全球第二、板带产品占比位居全国第七。
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生产铝板带箔为主的铝精深加工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医药、仪器包装、印刷、化工、建材、装饰等行业,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中东、欧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在海关总署公布的2016年中国铝行业出口数据显示,龙鼎生产的厚度0.01毫米至0.2毫米铝箔产品(单零箔)出口达4.85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4.3%,排名第一。具有年产4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箔生产能力,2020年位居全球第二。2022年,龙鼎铝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31%,取得建厂以来最好经营成绩。
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原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与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原中钢集团耐火材料厂,是新中国“一五”期间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家大型国有耐火材料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温工业;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于1963年,是耐火材料专业领域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是行业技术、学术、信息与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辐射中心。2022年6月6日,中钢洛耐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是上市企业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392)的全资子公司。作为洛阳利尔主打的水煤浆气化炉系列材料、RH精炼炉用Mg-Al系列复合材料,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和30%以上,均居行业第一位,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重点钢铁、军工、煤化工等领域。目前,公司的产品已销往宝武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80余家国内大中型优质钢铁企业,在国内相同领域的生产制造商中位居前列,多次获得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称号。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还受到了“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青睐。目前,产品已进入德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
洛阳台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产品为电解电容器用铝箔、装饰用铝箔、胶带用铝箔、蜂窝用铝箔、家用箔等。在创新和智能化方面连年持续投入超过1000余万元,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人才有效利用,突破铝电解电容器韩日“卡脖子”技术(铝电解电容由阳极铝箔、阴极铝箔、电解液、铝壳和胶盖等部件组成,阳极铝箔、阴极铝箔和电解液直接决定铝电容的性能优劣,而铝电解电容器70%的成本在于阳极铝箔、阴极铝箔,这项生产技术一直被日本、韩国垄断,仅日本就垄断了世界70%的份额,成为“卡脖子”技术。)。台联新材料确立了立足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出口的经营战略,目前已成为深圳万裕、格力新元等大型企业稳定的供应商,电子铝箔产业链完整,产品性能优越,台联新材料在行业内声名远播。
四、财政收支分析
从财政收支总体情况来看,伊川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在2020年出现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财政自给率在全省县域中处于中上游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全省县域中处于中游位次。2022年伊川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1.2亿元,占洛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3%,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102县(市)排名第27位。其中税收收入2022年达到14.1亿元,占伊川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6.5%,占洛阳市税收收入的5.5%。2022年伊川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41.3亿元,占洛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6%,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60位(见表5)。
从人均财力看,伊川县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与省市的人均水平差距在不断扩大。2022年伊川县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为2755元,占洛阳市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的49.0%,占河南省人均一般预算公共收入的61.3%;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382元,占洛阳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5%,占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7.8%。从财政自给率看,2022年伊川县财政自给率为51.2%,低于洛阳市财政自给率12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财政自给率11.3个百分点,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第4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第30位(见表6)。
五、金融业发展分析
从金融机构存贷总体情况来看,伊川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近三年下滑幅度较大,在全省县域的位次明显下降,但在洛阳市辖县域中排名始终比较靠前,近三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存贷比在省市均排第一名。2022年伊川县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323.0亿元,占洛阳市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的4.4%,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60位;2022年伊川县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767.0亿元,占洛阳市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的12.2%,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1位;2022年伊川县存贷比为237.5%,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1位(见表7)。
存款下降的原因:2019年10月,伊川农商行因“该银行要破产”的说法不胫而走,引发当地群众挤兑风波。紧接着,该行从党委书记、董事长到多名支行负责人及工作人员,都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革职查办,当地群众称之为“窝案”。2019年年末伊川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138.9亿元,其中农商行存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58.9亿元。
从人均存贷款余额总体演变来看,近两年伊川县人均存款余额在省市的排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人均贷款余额在省市的位次均处于前列。2022年伊川县人均存款余额为42051元,占洛阳市人均存款余额的40.4%,占河南省人均存款余额的43.0%,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99位;2022年伊川县人均贷款余额为99860元,占洛阳市人均贷款余额的112.8%,占河南省人均贷款余额的125.1%,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排名第1位(见表8)。
六、居民收入分析
从居民收入看,2017年以来伊川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省市排名处于中上游,与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不断缩小。2022年伊川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374元,比2017年的19010元增长了44.0%,占洛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占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7.0%,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0位。从居民收入增速看,2017-2021年伊川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洛阳市,2022年增速为4.5%,与洛阳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平(见表9)。
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位次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位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2022年伊川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021元,占洛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7.1%,占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8.8%,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6位;2022年伊川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927元,占洛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0.7%,占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8.0%,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2位。2022年伊川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约为1.6:1,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24位,自2008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整体上逐步缩小(见表10)。
七、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按投资分类来看,房地产投资呈现波动上升,2022年为11.8亿元,同比增长-37.9%。2022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1.3%,占固定资产的比重为89.2%(见表12)。
八、社会消费分析
从社会消费情况来看,2019年以后伊川县社消零总额及人均社消零在省市的位次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22年伊川县社消零总额为160.7亿元,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23位;人均社消零2022年达到20925元,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末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3位。分行业来看,伊川县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82.3%,住宿和餐饮业占比为17.7%(见表13)。
九、人口规模分析
从人口情况看,伊川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水平在全省县域中排名处在中游,人口流失率呈波动上升。2022年伊川县常住人口为76.8万人,占洛阳市常住人口的10.8%,在洛阳市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1位。2020年人口外流14.6万,人口流失率首次突破10%为15.6%。2022年城镇化率为51.0%,在河南省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4位(见表14)。
从就业情况看,伊川县就业人数近几年有所下降,2019年伊川县从业人数为51.5万人,增速为-9.2%。从三产就业结构来看,2019年伊川县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33%:67%(见表15)。
十、公共服务分析
教育情况,2022年,伊川县有小学120所,在校生85403人、专任教师4398人,生师比19.4:1;初中46所,在校生40661人、专任教师3252人,生师比12.5:1。
从医疗卫生情况来看,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配备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逐年上升,医疗资源配备逐步增强,2022年每千人床位数为5.7,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6(见表16)。
十一、县域发展战略分析
伊川县总体工作思路:“11345”,即紧盯实现千亿级经济总量“一个目标”,把牢项目建设“一个主抓手”,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实施文旅文创、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四大提升行动”,实现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示范基地、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洛阳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洛阳近郊生态文旅目的地、宜居宜业幸福美好家园“五大愿景”。
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全县铝及铝精深加工、耐火材料、磨料磨具等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北京利尔、中钢洛耐、国机精工等龙头带动作用,着力在技术创新和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洛阳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节点。抓住洛阳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大机遇,强化规划、用地、配套设施保障,线上线下融合、现货期货共进,全力推动华晟国际物流港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三洋铁路、焦柳铁路、呼南高铁过境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打通原料引进和产品输出渠道,打造洛阳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用好50万亩富硒土壤资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特色、高端、品牌”做足文章,做大做强“富硒种植、畜牧养殖、高档林果”三大体系,不断健全科研、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快培育富硒功能农业产业集群,创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
洛阳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做足山水文章,夯实生态基底,挖掘文化内涵,讲好伊川故事,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洛阳都市圈郊野游憩环的重要节点,叫响伊川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十二、综述
伊川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攀升,经济总量接近450亿元,稳居全市第一方阵,但人均GDP与省市差距在逐年扩大。近几年,伊川县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税收收入、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社消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口外流率不断增加。自十八大以来,环保政策收紧,加之2019年伊川农商行挤兑事件发生,近几年伊川县经济发展乏力,发展后劲不足。
制约伊川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还不到位,产业链和产品线延伸不足,整体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新兴产业体量较小,龙头带动能力不足,产业能级亟待提升。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不高,对农村全面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乏力,形势严峻。伊川县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80%以上,但2021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9.9%,工业投资下降19.8%。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四个建议。
第一,紧盯传统产业提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三大改造”项目,以5G应用为重点推进智能化改造。铝产业方面,巩固电解铝原材料保障基础,提升铝板带箔中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铝箔、铝镁合金等后端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耐火材料方面,支持本地耐材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打造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世界一流耐材产业集群。磨料磨具方面,充分发挥国机精工技术优势,推动磨料磨具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品质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磨料磨具和超硬材料产业基地。
第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2+N”特色农业产业规划,以“产业链+乡贤链”模式引导乡贤融入乡村产业链,发展特色新业态。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加强与科研院所、业内专家对接,依托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充分发挥产业精品示范方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话语权。加快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富硒小米、富硒红薯品牌化、标准化、功能化发展,持续提升“伊川小米”“岭上西薯”区域品牌影响力。
第三,促进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预期,恢复消费信心。充分发挥适应防疫需要的新型消费优势。科学推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智慧+”消费,既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又助力数字经济大众化发展。
第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工业发展、高效农业、城市提升、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民间投资手续办理效率,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
撰稿人:李甜;耿明斋、周立、王永苏、李燕燕、屈桂林、张国骁、徐涛、赵岩、张兆源等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