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于琦专辑(26)

河南文苑

2024-05-13 09:36

讲授宗璞老师的《紫藤萝瀑布》时,我联系五一节里梅大高速塌方事件,教育孩子们要珍爱生命,加快生活的脚步,同时感慨生命的无常。不想“无常”就来到了身边——早上7:10分出门,正常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给孩子聊聊学习,讲讲故事,正常通过绿灯。突然,飞快行驶的小汽车从侧面右转,恰巧碰到了我,车子狠狠地摔倒,爷俩被甩出好远。我的脸被水泥路擦伤破了相,手脚均有伤痕,脑袋瓜嗡嗡地响着。肇事车主报了案,她负全责,走了保险。幸亏孩子无恙,我住院治疗。我自嘲终于可以慢下脚步,静静地疗养几天了。

其实,这一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学校有两个班的作文课,给孩子们讲讲作文写作,我也写写下水作文;查查孩子们的作业,做好督促;下班后处理处理家务,等妻儿回来了,我也做好了可口的饭菜,饭毕午休会;然后给菜地浇浇水;晚上辅导辅导孩子;准备一场外出讲座的教案;抽空接年迈父亲来治眼病………这一切因为一场凄厉而撕心裂肺的碰撞按下了暂停键。

有人说,除了生死都是擦伤。可是,我这擦伤得太厉害,手脚脸部都有,得有一两个周不能见人。同时,也庆幸自己只是擦伤,不是残废或生命之虞。忙碌惯了的我静静地躺在病房里,也在反思着生命——

生之无常真的让我们猝不及防。生命的脆弱和残忍,远超我们想象。白岩松曾说:“每一次离别,都是一场小型的死亡。”生离死别,从来不会像电视剧一般,做好伏笔、照应。一次转身,一次再见,一次别离时的拥抱,都可能成为人与人今生最后的关联。真正的分别,没有执手相看泪眼,没有长亭外古道边。人生在一瞬间剧变,有人的未来戛然而止,有人带着痛苦独留人间。梅大高速塌方事件中的罹难者,他们趁着五一假期,带着家人来一场亲情旅行。他们也有五一节后满满的计划和梦想,但是随着一声砰然的坠落和心碎的爆炸,这一切都画上了休止符。可能,临死前的一刹那,他们可能有很重要的事情要给生者交代,想给爱人说一声我爱你,可是,死神是那么的残忍和冷漠,逝者把一切心里话都久久封藏了起来,然后,变成天上一朵云彩,变成落在地上的一滴雨,或者花草上的一颗露珠,或者林间的一缕清风……在天上人间静静地看着亲人,把无限思念和祝福变成风霜雨露,洒在亲人们的手臂上、脸颊上,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融化为爱的温度。

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们把地球翘起来”的科学巨人阿基米德,在罗马军队攻入城里时,他还在画着圆圈,研究着数学。喝醉的罗马士兵不由分说举刀就砍,阿基米德急忙说:“在我死前,请让我把题做完。”话音未落,刀落血溅。猝然而来的灾难夺去了他的生命,也砍断了他的理想和明天。鲁迅说,身边的美女蛇时刻让我们感到做人之险,明天和意外究竟谁先来到呢?

生命的失去留给亲人是无尽的伤痛。儿子马航MH370失踪后,老母亲每天都把房间打扫干净,整整坚持了10年。老人家期待某一天夜里,儿子能从天而降,迎接那种久违的欢喜。老母亲能够活下去,原因是老人家心里还有等待和希望。《活着》里的富贵老人,少年浪荡,败尽家财,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就像歌词唱得那样“你看那花儿多红,笑话一样掉在地上”。经历磨难的富贵懂得生之不易,懂得亲情可贵,但是,挚爱的亲人却一一死去。最后,夕阳余晖下,陪伴老年富贵的是一头老牛。我们有的人可能会活成富贵,像富贵一样凄凉孤寂地活下去。或许,向死而生,活着才有意义。

“活着,就要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每一份感动,用回忆去温暖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余华说。经历过一场劫难,我真正懂了这句话。儿子是我的小棉袄,贴心又粘我。他放学后来病房看我,小手抚摸着我的伤口,问疼不疼。我说,儿呀,你就是一块创口贴,有你在身边,我就不疼了。又问我的智商受影响吗?我说,目前还认得人。我问:“如果这次爸爸不在了,你会怎样?”“我会很伤心的。”说完,儿子抱紧了我。这一刻,我痛苦灰暗的心情被一束澄亮的阳光融化了。我想,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我们相濡以沫,朝夕相伴。他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我们长成了彼此的血肉。如果我不在了,难以想象,他晚上面对沉沉黑夜,落叶寒风,将如何度过每个神秘而恐怖的夜晚?我看着他清澈美丽的眼睛,感慨一句:“幸亏我们都在。”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你在,如此,我已知足。

身有伤,贻亲忧。妻子协调治疗,暖心安慰;妹妹妹夫跑前跑后,处理各种杂事,为我分忧解难;单位领导同事,嘘寒问暖......卧病在床,总是很踏实。这次生死体验,让我明白,其实,幸福就是“四有”: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有明天;“四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如是,则四季平安,灯火可亲。

我所住是急诊外科病房,基本都是因打架、车祸等导致的病号。有的脊髓骨断裂,有的缺肢损体,有的头部重创,时有痛苦哀嚎,家人叹息。如今,车水马龙,电动车自行车,小汽车速度快,车祸频繁,我们每天出行都步步惊心。我想,规范交通出行,提高安全意识,文明开车等并不是说说而已,关键是你我都要遵守。同时,增强提前预防灾难的责任意识,提升工程质量等。敬畏规则制度,我们才有可能确保自身的安全。

于琦简介:

永城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教学标兵,校《家庭教育报》主编,市作协会员,市知行读书会会员,中共党员。辅导学生多次荣获市级、省级、国家级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辅导学生的文章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坚持笔耕不辍,教育类论文、散文、杂感、新闻等经常见诸多家报刊杂志,主题类征文多篇获奖。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