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运行分析:嵩县篇

明斋观察

2024-05-06 14:55

一、嵩县概况

嵩县位于洛阳市西南部,因地处嵩山山脉而得名。东与汝阳、鲁山县接壤,西与栾川、洛宁县毗邻,南与南召、内乡、西峡县相依,北与伊川、宜阳县为邻,距古都洛阳60公里。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四版图大县。现辖12镇4乡296个行政村41个社区。2022年,嵩县常住人口54.1万人,城镇化率43.3%。

嵩县居于伏牛山生态旅游核心区、河南省成矿带中心区,旅游、中药材、矿产等资源分布广、品位高。建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白云山,国家4A级景区天池山、木札岭等A级景区14个,手绘小镇、石头部落、白云小镇等乡村旅游景区23个,陆浑湖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拥有中药材1300余种,被誉为“中药宝库”。盛产于嵩南山区的柴胡被称作“嵩胡”,是中国原产地保护品种,皂角、银杏被认定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农产品。全县累计种植中药材50万亩,是全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皂刺种植、加工、销售基地。探明矿产46种,年产黄金40万两,稳居中国十大产金县第五位,也是河南省重要钼工业基地县。

二、 总体经济运行分析

从GDP总量来看,嵩县GDP持续增加,2022年为230.6亿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全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69位下降到2022年为第79位。GDP占比来看,嵩县GDP占洛阳市比重维持在4%左右,2022年为4.1%。GDP增速来看, 2022年嵩县GDP增速为4.2%,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河南省排名第67位(见表 1)。

人均GDP总量逐年增加,但在洛阳市、河南省排名均有所下降,总量不及省市平均水平。嵩县2022年人均GDP为42595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全省的排名由2008年的第41位下降到2022年为第71位。从省市对比来看,2022年嵩县人均GDP占洛阳市的53.1%,占河南省的68.6%,近几年与河南省的差距在逐渐扩大(见表 2)。

三、 分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1)产业格局与发展方向

产业布局:“322”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三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金钼氟新材料、文化旅游两大主导产业,支持发展健康养生、现代农业两大特色产业。

发展方向:文化旅游——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嵩北休闲修学游、中部休闲健康游、嵩南休闲度假游等三大旅游板块,培育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云岩寺佛教养生文化旅游区、陆浑湖滨水休闲度假区等八大特色旅游片区。整合两程故里、曲里温泉、伊尹祠和周边乡村,建设国际度假村、中国相文化大观园、曲里温泉度假中心。

新材料——依托丰富的金、钼、铁、萤石、石英等矿产资源,围绕无水氟化氢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细无机氟化工、精细有机氟化工及含氟农药、兽药、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围绕钼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钼丝、钼板、钼棒、金属钼、钼化工产品。围绕钾长石、萤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重点发展非金属矿产开发、钾长石综合开发、萤石深加工、微晶石开发、尾矿资源深度利用等项目。依托氟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推动金钼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特色精细氟化工基地。

生物医药——利用优质生态资源,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健康养老等产业,促进中医药产业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建设中药材大市场,打造中原乃至中西部中药材集散地,带动中药材种植;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将生物园区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园区,将“中原药库”打造成“中原药都”;重点引进生物医药、现代中药、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项目,着力引进以丹参、柴胡、山茱萸、皂刺等为主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及深加工项目。

新能源——根据国家、省、市各级对新能源产业的鼓励扶持政策,嵩县紧紧抓住风电、光伏企业纷纷由“三北沿海”向内陆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县域内风力、光伏等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新能源产业转移,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产业结构分析

嵩县三次产业结构整体来讲,一产和二产占比不断下降,三产占比不断上升,自2014年开始三产占比超过二产,产业结构一直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9:34.8:52.3(见图 1)。

(3)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2008-2022年间,嵩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2022年为31.8亿元,占洛阳市的比重为1.7%,较2008年下降1.5个百分点。2022年规上企业数为54家。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嵩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趋势与省市保持一致。2022年增速为8.5%,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28位(见表3)。

4)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再看服务业,2008年以来嵩县服务业增加值不断提升,到2022年实现增加值总额120.5亿元,占洛阳市服务业增加值的4.1%,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56位。从增速看, 2022年嵩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3.2%,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50位(见表4)。

5)重点企业分析

嵩县龙头企业主要围绕其主导产业金钼氟新材料。2020年,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实现税收9000万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黄金行业先进单位”。河南金源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嵩县庙岭金矿有限公司、嵩县柿树底金矿有限公司5家企业税收均超千万元(见表 5)。

四、 财政收支分析

从财政收入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逐年增加,但在全省位次有所下降2022年嵩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7亿元,占洛阳市的比重为2.9%,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73位。从税收占比来看,嵩县税收逐年增加。2020年嵩县税收完成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7%。从财政支出来看,嵩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2年为39.2亿元,占洛阳市的6.2%,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2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6位(见表 6)。

从人均财力来看,嵩县人均财政收支均不及省市平均水平。嵩县人均财政收入2022年为2168元,占洛阳市的38.5%,占河南省的48.3%,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58位。人均财政支出2022年为7254元,占洛阳市的81.5%,占河南省的64.5%,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49位。

从财政自给率来看,嵩县财政自给率一直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2022年嵩县财政自给率为29.9%,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3位(见表 7)。

五、 金融业发展分析

2008-2022年间,嵩县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总量逐年增加,存款年末余额大于贷款年末余额。2022年,存款为232.0亿元,占洛阳市的比重为3.1%,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88位;贷款为92.4亿元,占洛阳市的1. 5%,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01位。

从存贷比来看,2022年嵩县存贷比为39.8%,比2008年高16.1个百分点,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7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85位。从省市对比来看,嵩县存贷比一直低于河南省和洛阳市存贷比, 2022年,低于洛阳市45.3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41.8个百分点(见表 8)。

从人均存贷款余额来看,2008-2022年间,嵩县人均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人均存款余额大于人均贷款余额,但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人均存款余额为42917元,占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41.3%和43.9%,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98位;人均贷款余额为17095元,占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19.3%和21.4%,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98位(见表 9)。

六、 居民收入分析

从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嵩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居民可支配收入。2022年嵩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7元,占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71.9%和80.5%,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7位(见表 10)。

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嵩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276元,占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83.1%和94.3%,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4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2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88元,占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的78.0%和76.4%,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98位。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城乡收入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3.1下降到2022年的2.5,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98位(见表 11)。

七、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2022年间,嵩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202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1.3亿元,占洛阳市的7.2%。从增速来看,自2017年开始,嵩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洛阳市和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2年,增速为10.0%,高于洛阳市7.6个百分点,高于河南省3.3个百分点(见表 12)。

按投资分类来看,嵩县房地产投资总量较小。2022年为9.2亿元,同比下降3.2%,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2.3%(见表 13)。

八、 社会消费分析

受疫情影响嵩县社消零2020年出现小幅下滑,2021年又反弹回升。2022年为131.1亿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31位。社消零占GDP比重2019年最高达到62.5%,2022年占比为56.8%。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看,2022年嵩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4251元,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17位。分行业来看,2022年批发和零售业为110.7亿元,占比为84.4%;住宿和餐饮业为20.4亿元,占比为15.6%(见表 14)。

九、 人口规模分析

嵩县常住人口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22年常住人口为54.1万人,占洛阳市常住人口比重为7.6%,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3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5位。2022年,外流人口增多,达到10.8万人,人口外流率达到16.7%。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由2013年的28.0%提高至2022年的43.3%,在洛阳市下辖7个县(市)中排名第6位,在河南省下辖102个县(市)中排名第65位,但仍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平均水平(见表 15)。

2019年嵩县就业人员为32.2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为44:56(见表 16)。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嵩县0-14岁人口占比高于洛阳市和河南省,15-59岁人口、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低于洛阳市和河南省,占比分别为24.4%、57.6%、17.9%和12.3%。从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来看,嵩县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省市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全省的44.2%、占洛阳市的38.9%(见表 17)。

十、 公共服务分析

教育情况,2022年嵩县有小学82所,在校生52494人,专任教师2715人,生师比19.3:1。初中20所,在校生26672人,专任教师2085人,生师比12.8:1。医疗卫生方面,嵩县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逐年增加。2022年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2,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5(见表 18)。

十一、 县域发展战略分析

“十四五”时期嵩县发展定位: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洛阳都市圈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原健康养生试验区、河南城乡融合示范区。

“十四五”时期嵩县总体思路:概括为“一三四五”行动计划。坚持“一个主题”,即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走在“三个前列”,即在践行“两山”理论上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在发展全域旅游上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在实施乡村振兴上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实施“四大战略”,即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旅游富民、民生为本“四大战略”。做好“五篇文章”,即做好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五篇文章”,作为统揽嵩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支撑。

十二、 综述

嵩县地处深山,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稳定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消零居全省中上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但嵩县GDP总量较小,且人均GDP、人均财力、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省市水平,规上企业数量较小,外流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仍需进一步加强。

嵩县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①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产业体系仍需完善,规上企业数量少,重大项目支撑不够。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低于河南省、洛阳市平均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③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生态、文化、旅游等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及建议:①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坚持合算又合规、优惠与贡献对等,“一企一策”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对接企业控股母公司,共同研究企业发展方向、策划“十四五”实施项目,壮大新材料产业发展动能和势能,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②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推动旅游大县向文化旅游强县转变,将“5A 嵩县·全域旅游”品牌打造得更响、更亮。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县城医疗卫生设施,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推进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并支持民营医院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县城医疗卫生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县城教育设施,充分发挥政府办学主体的作用,加大教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资源布局,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高县城教育设施水平。

撰稿人:李甜;耿明斋、周立、王永苏、李燕燕、屈桂林、张国骁、徐涛、赵岩、张兆源等参与讨论。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