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余世存:怎样远离贪嗔痴?(下)

余世存

2024-04-16 17:37

本文内容根据余世存老师于3月27日作客文忠客厅直播对谈整理

01

赤子之心

钱文忠:从逻辑上讲,人人都有烦恼,只是烦恼各不同。有了烦恼就想破烦恼,没有人会喜欢烦恼、拥抱烦恼。只是很多朋友可能没有机缘接触到《金刚经》,或者是只按照一个固有方式去读,结果烦恼还在。大家不妨试试像世存兄这样去读《金刚经》,这肯定是一个崭新的感受。我曾经在有些地方讲过《金刚经》,但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顺着讲,没有像您这样一个讲法。
余世存:确实这个笔法也很别开生面,我自己也很得意。
主持人:现在的环境有很多压力,也特别卷,那么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怎样通过《金刚经》来走出心理困境呢?
余世存:很多人老是问我这部经到底是讲什么?结果他们看到答案,又把它变得更复杂。这本书其实有几句话,在我看来是公理般的命题,有点像道家说的大道至简,它已经说得非常明白,比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其实已经说够了,说透了,当然有很多人就一定要去较真,就是您说的执念太深,他一定要搞明白这句话究竟是“凡所有相”还是“凡有所相”,那个心思就停留在这上面,其实没必要,你只需要抓住本质,它告诉我们诸相非相,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很简单,整部书用一两句话来解释就够了。用中国文化其他经典来做一个比较,假如老子看到了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话,他可能用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够了。须菩提接着问,那我们发了这个心之后,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呢?那老子可能也会说,复归于婴儿嘛,这就够了。

有朋友跟我说,既然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不是对任何事、任何人、任何情绪,都不要去执着就好了?但是这样一来,是不是人就没有痛苦了?他说哎呀,有时候我们可能还是需要一点痛苦,需要对外界保持一定程度的情绪,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解决?我想这个问题用《金刚经》《道德经》的那个办法还是可以得到很完满的解释。我再换一种思路,不用经书,而用普通人的感受,比如说小孩子的心,我们都知道他的心停留在一个事物上不会超过三分钟,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转掉了。我们大人认为这是不好的,家长老师看一个孩子有没有出息,其实就看他有没有专注力,培养孩子也是要培养专注力,这固然很对,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又把孩子限制住了,把他圈住了,框住了,小孩子那种天真的状态,不停留在一处的状态,才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你看小孩子,他的哭是真实的哭,大哭,但哭过之后可能三分钟不到,他就跟引起他哭的爸爸妈妈、其他小朋友玩在一起,开开心心,他是无所住的,这是我们成年人要向孩子学习的,叫做赤子之心。我们固然要培养专注力,要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要保持某种纯粹、天真和赤子之心。所以老子讲“能婴儿乎”,也就是须菩提一再问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02

如何摆脱烦恼

钱文忠:我的专业跟佛学比较近,所以最早我是把《金刚经》当作文献来读,比较它和梵文原本的异同,比较六个中文译本的异同。后来慢慢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很多烦恼,各种有名的、无名的都来了,我再去读《金刚经》,发觉确实有一定作用,能让我心情平静,原来古人所言不虚。
余世存:不可思议,真是不虚。

钱文忠:什么是烦恼呢?有人说中国传统当中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儒家强调进取,君子要自强不息,要立功、立言、立德,这是三不朽,要达则兼济天下,要在家为孝子,入朝为忠臣,还要去替天行道。这都是非常进取的,所以我们中国人的第一个烦恼就是如果进取而不得怎么办?道家就认为,进去而不得,你还可以退啊。当然道家也不是光讲退,这不是道家所倡导的道,它是要给你退到无,无中才能生出另一个有。比如我们都熟悉那句话,叫做不成良相则为良医,如果你在仕途上不能有成就,那退而做仙人吧,如果你还有退路,就不算大烦恼。真正的大烦恼是进不得退不得,进退失据,进退维谷,进退两难,这是人生的死局。现在很多年轻朋友,他的烦恼就是这样,想躺平又躺不平,想努力又碰到挫折,躺得硌得慌。进退失据,人的心情就会很坏,人会开始质疑自己的生存状态。这个情况下,佛学提供了进退以外的另一个维度,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余世存:这个维度通俗点讲叫做比较圆融,你会多一个空间。所以在中国传统上很多人会“逃产”,朝代更迭的时候,很多人选择去做僧人,他一步就退到佛家了。
钱文忠:当然也有很多做道士的。
余世存:这个叫遁入空门,遁入空了,真正的解脱,无所住了。用佛的观点,你回到空才能把握住全部色相,进和退只是色相的一个局部。佛家认为空是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无有边的,我们常说佛法无边,这是对空特别好的解释,也是对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解释。它是无边无际的,真的就像大海、天空,是一个大全,一个整体。很多朋友说,我只想做一个渺小个体,只想做一个有限个体。你一旦这么做了,就容易被这种贪痴绑架,被裹挟而去,最终你还是要找出路。你如果找具体的道路,比如想挣钱,越挣不到越想挣,那很可能在这条错路上越走越远,心力交瘁。但是没关系,佛法说了,苦海无边,回头就是岸。你一回头,就进入了空的世界,让你有限的自我得到一个大的超越。这时你再看待这个我,那又不一样了。历史上有很多功成身退的人,一旦回到空的世界就更加圆满,再回首以前的那些,无论成功失败,都不值一提,不可同日而语。

余老师书法

钱文忠:我觉得现在的烦恼可能比过去的要复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年轻朋友求职不顺利,如果条件好,可以退到家里去啃老,父母有能力。但如果父母没能力,那就是进不得退不得,怎么办?那有的人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抑郁、极端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打开这部书读一读,我觉得你可能会豁然开朗,看到另外一个世界。

余世存:那个空的世界并不是一点儿都没有,它是一个更大的更高的维度。
钱文忠:所以空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佛家讲人生的苦,真是精彩,生老病死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后面还有四个苦,太高级了,分别是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爱别离,你要跟所爱别离。怨憎会,你老要碰到自己不愿碰的事,比如找不到工作。求不得,也就是贪。最后一个,那就是佛教中更高的维度了,五蕴织盛,这里就不展开了。
余世存:说到八苦,还是得再说回无所住而生其心,钱老师请再展开讲讲。
钱文忠:无所住就是你的心要保留一定的自由,不要被捆死在一个对象上。自由没有了,你就住了,住是安住的意思,扎在那儿,你不要把心扎死在一个地方。
余世存:无所住就是无所不在,无所不住就是所有地方你都在,要有整体的眼光、全局的眼光,如果你把自己变成一个有限的局部,那确实很悲惨,也很残酷,如果无所不在,就会很释然。

钱文忠:烦恼和苦也是一种病,人人都有的病,有病就得去找药。我们举两个人的例子。第一个是王国维,他面对着一种文化冲突,那是天大的烦恼。他的药箱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结果他发现药箱里没有合适的药。而印度的泰戈尔也面对着类似的烦恼,他打开了印度文化的药箱,发现里面有东西。这个药就是精神资源,不同的精神资源会使人有不同的选择,每个人的资源也不一样。当然,大家也不要对王国维的自杀有误解,不要认为他是走投无路才这样的,那是他主动的选择。陈寅恪先生就说的很明确,王国维自杀是一个积极行为,他选择这条路不是因为绝望,而是因为这个文化告诉他,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这么走,包括谭嗣同也是一样,这是他们主动走的路,这背后还是有我们儒家文化做支撑的,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他们都是你在书里所讲的那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余世存:现在很多人得的病都是心病,这部经正好是对症下药。南宋的孝宗皇帝讲了一句话,他说儒家经典是用来治世的,道家经典是用来治身的,佛家经典是用来治心的。现代人为什么那么焦虑?那么抑郁?焦虑其实就是因为他自己很孤立,背后没有这么多文化资源来帮他,假如说他能马上想到泰戈尔,能想到马一浮,能想到饶宗颐,或者能想到某位伟大的导师,那就不一样了。
钱文忠:这个划分非常好。《金刚经》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佛家的基本经典,一切佛法都从这里出,因而它能够极大地丰富中国人的精神资源,换句话说,我们在今天得了烦恼病,也许它就是一味药。我愿意把它看成是“般若之母”,也就是智慧之母,每个人都希望快乐成功,但是万一失败呢,你还可以想到它。但是假如你要非要带着它去做生意去炒股,那就不是般若了。

《打开金刚经的世界》

作者:余世存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余世存:这就是贪。确实现在年轻人找知识特别容易,但知识易求,智慧难求。
钱文忠:这是我看完你这本书感触很深的一点,而且我觉得年轻朋友会特别喜欢。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也是大家烦恼的主要来源,所以他们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一些比较实用的地方。
余世存:我用了一个办法来教他们怎么打开自己的内心,远离贪嗔痴,又回到我们的话题,你说知识和智慧的关系,知识就是你知道常识而已,字典上有,书上也有,但是智慧不一样。拿易经来说,易经最注重时和位,一个人要知道你的位置在哪儿,你的阶段在哪儿,知道了就无惧。你站在高空,看到当下的时位,就有了智慧,也就是般若。这种智慧不是说你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而是说知道时和位,你就不会有太多烦恼。甚至你对正在经历的东西,也会有一种超然态度,就是从容。你知道自己正在经历这种痛苦,可以去玩味,甚至是欣赏它,而不是说被痛苦烦恼裹挟,被它绑架。我在《时间之书》中写了一段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在三四月做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你的时位在三四月,却一直渴求着八九月份的收获,那不就是贪吗?你肯定是求不得,结果自然就很痛苦。这种痛苦你要远离它,斩断它,因为那不是你的。理解这一点,就能让自己真正获得一种智慧。(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