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主将、学术的巨擘——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正观新闻·正观号

2024-03-30 13:43

梁启超旧居

梁启超旧居,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46号,现为“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启超(1873—1929),广州新会人,在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中,他与康有为齐名,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世称“康梁”。

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用“衰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等笔名,发表大量政论、专著和诗文,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1912年10月,梁启超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在天津旭街(今和平路)创办《庸言报》。他在该报发表的一些评论,积极宣扬爱国思想,期望中国能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以“胜于欧洲”,以“雄于地球”。这份报纸曾风行一时,居全国报刊发行量前列。

《庸言报》

梁启超还曾在北洋政府先后任司法总长、财务次长。他一度在北京居住,1914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马路(今民族路)建成一座意大利风格两层小洋楼,年底举家迁往这里居住。

这座寓所是“护国运动”策源地。1915年,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梁启超学生、原云南都督蔡锷数次来津,与梁启超等人在这里商议讨伐袁世凯的大计。一切准备就绪后,蔡锷经过一番辗转,回到云南昆明,率先宣布反对袁世凯称帝,并成立了护国军。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一场“护国运动”终于爆发了。不久,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

1918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他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从此,他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上。

1924年,梁启超在原有寓所西侧又建成一座两层小洋楼,称为“饮冰室”。梁启超还是一位著名学者,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诸多领域都有颇深造诣。他在“饮冰室”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撰写著作。一到寒暑假,他就在“饮冰室”的大厅办起“假期讲学馆”,每天下午都有五六十人前来听课,大多都是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他一生著述宏富,写下《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其中大多是在“饮冰室”完成的。这些著作结集为《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1928年9月,梁启超住院进行肾切除手术,不待病愈,即回到“饮冰室”进行《辛稼轩年谱》的撰写。1929年1月19日,他在医院病逝,享年56岁。

饮冰室书斋

目前,“天津梁启超纪念馆”由故居和“饮冰室”书斋组成。故居设12个展室并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勤学苦读的神童”“戊戌变法的主将”“君主立宪的鼓吹者”“反袁护国的组织者”“享誉中华的学术巨擘”“寓居津门的饮冰室主人”。“饮冰室”书斋是梁启超进行学术研究和撰写著作的地方,现已恢复为当年的场景。

作者:贾长华

来源:“老贾笔谭”头条号

编辑:李鹏

统筹:李丽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